耕云导师:安分守己(3)

说到这里大家别误会,以为既然找到了真实的自我,就要把伪我丢掉,证到了真心就把表层意识扬弃。要知道扬弃表层意识是涅盘,在你尚未涅盘以前,表层意识仍然是你生活所必需的工具,岂能丢弃不用?只要它能恰如其分

  说到这里大家别误会,以为既然找到了真实的自我,就要把伪我丢掉,证到了真心就把表层意识扬弃。要知道扬弃表层意识是涅盘,在你尚未涅盘以前,表层意识仍然是你生活所必需的工具,岂能丢弃不用?只要它能恰如其分地作为你扮演人生角色的工具,不许它喧宾夺主来篡夺心国,驱使、主宰你就够了。事实上,你也不能完全放弃、排斥你的表层意识,只要珍惜它、善用它、爱护它而不放纵它,经常洗涤、保持精纯,让它安全、好用,不出故障就可以了。

七、四种类型心
  我常说:从虚假的表层意识到真心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
 (一)颠倒梦想心
  什么是颠倒梦想心?明明说要收获必先耕耘,想怎么收获得先怎么栽,但人偏不肯耕耘、不肯栽,只想收获。
  坐在办公室里手上拿著公文卷宗,心里却在盘算著:我若是中了六合彩,那就三子临门──妻子、儿子、房子都有了,如果加上车子,那更圆满……这就是梦想,像这样一天到晚不切实际,喜欢妄想的人很多,长久以后,会变成妄想症。所谓颠倒梦想不一定是指睡著做梦,而是瞪着眼珠大作白日梦。
  还有一种人,对于希望获得而又得不到的东西,藉著幻想来******:想到明年升级加多少薪,加了薪以后,透过某种关系再升一级又加多少钱……尽打不切实际的空算盘。或者说将来我自己发展某种事业,有个怎样的构想……愈想愈兴奋,想了一夜,第二天一出门,一点儿也用不上。
  还有些人习于狂想、乱想,任何事都只是想而不求结论,久而久之神经衰弱了,想这个事那个事却来了,想那个事这个事又掺进来了,到了控制不住自己的思路时,就形成多头意识,于是精神便分裂了,这都是颠倒梦想所惹的祸。
 (二)二元对立心
  一天到晚离不开利害、得失、人我、是非、黑白、好坏、善恶、美丑、功过……久而久之,心就倾向了两个极端,而脱离不了边见。有时想去做坏事,自己的良知又不允许,于是就展开人天交战;有意做某项投资,想获得又怕损失,于是又有了利害交战。
  许多人在一生中,心始终无法安顿,不得安宁,修行人能发露摩诃般若,摆脱这种二元心,便可到达第三种心。
 (三)处胎纯我心
  此种心态,就像处在母腹中的胎儿,只有单独的自己存在,现在心理学上叫做独头意识。
  以前的参禅人,参话头参到得力时,首先便会凝成此种心态,在这种心态下,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人不是人,见鬼不是鬼……把一切二元的、分裂的、妄想的……统统凝结成一个疑团,只有一个混沌的我,煞似个活死人,没有分别,只有知觉。有些人修行至此,以为这就是宝所了,其实还未到。这种独头意识如果触机遇缘,撞碎、打破,便可破壳而出,到达无我意识。像虚云和尚参禅,参到走路好像踏在棉花上,白天忘了吃饭,晚上不知睡觉,倒开水不知往茶杯里倒,却倒向持杯子的手上,滚烫的开水淋在手上,蓦然觉痛,于是杯子碎了,独头意识也打破了。
 (四)客观无我心
  纯客观的无我意识,就是真实原本的心态,也就是无我之真我体现;这个无我之我,就是儒家所说的「天人合一」境界,恢复到本来面目的原本心态,即是参禅到大澈大悟的圆满境界,到此只凸显生命的属性,到达绝对无执、无漏,克享真独立、真自由、真平等的大觉圆满。
  这四种心,前两者属表层意识,第三种是表层意识被压抑,真我尚未抬头,尚未到最后牢关。第四种心才是真我凸显,也才是纯客观兼纯主观的真实自己,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就可以轻松愉快地安分而守己了。
八、在尘不染 随缘不变
  古人在大澈大悟之后,生活也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非常平实地安分而守己(此时是不守而全守)。我们看二祖,他把衣钵传给三祖以后,到茶馆里、到闹市中和光同尘。五祖把法传给六祖以后,在东山寺后盖个茅屋,奉母而居,生活都是那么平实、平淡。
  契入到心的第四阶段,那是真正的无我之我,诸天觑不透,诸魔难窥踪的。有些未到的人,当他谬以为到达绝对客观,证得无我、真我以后,就要把属于伪我的统统丢掉,其实不然。这四种意识的过程,是要互相涵摄的,第四种真心一旦开显,就把前三者涵摄融合、相互冲淡而不起其个别作用,但当用到它的时候,是不分彼此的,不用它时,也不会作怪而喧宾夺主、兴风作浪,只这便是真实的「中道」,离开了这种心态,就绝不可能契合于中道。
  由此可知,找到真实原本的自我以后,只须安分守己地和光同尘,在尘不染,随缘不变,用不着隐居深山,而且是十字街头好修行的。
 上次讲「牛的礼赞」,说到最后圆满、成熟的人干什么呢?只是「入廛垂手」不舍众生,随缘应化。所谓「在尘不染,随缘不变」,缘就是生活环境与条件;吃饭时吃饭,做事时做事,而这颗菩提心,既不为外境所转,不为六尘所染,也不再因周边的事物而生心动念。
  各位在共修期间,所努力从事的应该就是这桩事──追求永恒,发掘真我,也就是各位参加共修会的中心课题。落实地说:即是如何净化自己的表层意识(真心原本就是在尘不染的,加不上个『修』字),如何净化、整理我们的表层意识,如何发掘、肯定真实原本的自我,这正是我们修行的共同课题,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中,有的已经有很好的收获,虽然没有到家,但都如入芝兰之室,由共修者的相互薰习,而得到了安祥的觉受。
  归纳一句话,各位来参加共修,修个什么?修心,藉虚假的心,发掘出真实的心,泯众生心而彰显出菩提心。
 
九、三心不可得
 
  每说到心,总会想到一个小故事:禅宗出名的「德山棒」。
  德山宣鉴禅师是四川人,他出家剃度、修学都在四川,年轻时就器宇不凡,夙具慧根。平素博通经论,对金刚经尤其积有功力,别有会心,著有一部「青龙疏钞」,如果用现在的五号字排印,也不过只是现在的一本书而已,但那时是用毛笔写的,体积就很大。他闻听南方的禅宗说「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他认为绝不可能,气愤地说「修行人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尚且不能成佛,为什么南方那些魔子居然说『以心传心,见性成佛』?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啊!我要去捣毁他们的巢穴,扫除他们那些败类,以报佛恩。」
  于是,德山便挑著一担注疏金刚经的青龙疏钞离开了四川,当他走到湖南沣阳,正当肚子饿时,看到一个卖饼的老太太,于是就放下担子向老太太买饼作点心。老太太看了他一眼问:你这个担子挑的是什么东西啊?德山答:金刚经青龙疏钞。老太太一听是金刚经,便对德山道:我有一问,你若答得,我施与点心;若答不得,我这饼也不卖给你了。德山说:老人家,你请问吧!老太太说: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要点的是哪个心呢?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