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云导师:安分守己(2)

四、确认真实的自己 什么是守己呢?守己必先认知自己。哪个是自己?谁若能认知了真实的自己,他就参学事毕了。什么是真实的自己?很多人以个性为自己,说我就是这种个性,这是不对的,那不是真实的自己,那是偏离了

四、确认真实的自己
  什么是守己呢?守己必先认知自己。哪个是自己?谁若能认知了真实的自己,他就参学事毕了。什么是真实的自己?很多人以个性为自己,说我就是这种个性,这是不对的,那不是真实的自己,那是偏离了真实的自己,那是虚假的伪我。以姓名、籍贯、年龄、教育程度、职业、性向……所记载的,也不是你真实的自己。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找到真实的自己。禅宗教人参究「本来面目」,认识了本来面目就能亲到「实际理地」,常享「本地风光」。如果没有认识真实原本的自我,既没有证入真实,就只能活在二元的相对里,一切理与事,只是分别心的产物,绝非真实。
  要如何才能认识自己呢?要想认知和确立真实的自己,有两句话很重要:
  一、真实的必定是原本的,原本的才会是永恒的。二、原本不有的,最后归空;无常、短暂的,绝非真实。如此对照凸显,已经说得够明白了,你只要仔细参究一下,应该不难水落石出,从而肯决真实的自己。

五、知己 守己
  一个人可分为身、心两部分。身是肉体,每个器官各有其功能,是我们活在这一生中必需的工具;主宰肉体的是心,孙中山先生说「国者人之积,人者心之器。」心才是真正的自己。不过心有真假,只有向内心深处发掘,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
  这个心,有太多的区分,不要认错。人从小到大,接触到对心的描述,多到不可胜计,简单地说有凡心、圣心,有人心、道心……。
  什么是凡心?凡心是众生心,众生心生灭不停,原本不有。什么是道心?道心是真理之心,是原本的心。大禹谟上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心的特色就是具有危险的倾向,而道心的特色在于微妙、难明,也由于道心微妙,所以才不容易发现、证得。
  「人心惟危」,大多数人都具有一种毁灭的倾向,人心所含有的占有、支配、嫉妒、愤恨、抱怨、不满、怀疑……都蕴含著破坏、毁灭的倾向。人的自我我欲,对欲的追求,不仅会迷失自己,也会走上毁灭之途。
  今天的社会,其所以会这么混乱,正反映出人欲的泛滥、自私。私欲的泛滥,正由于大多数人不肯守分;不耕耘只要收获,不努力只想成功,不付出硬要获得,所以才形成今日社会的险象环生,这样下去,岂不人人自危,这不是「人心惟危」的毁灭倾向是什么?
  我们要找自己真正的心,就要从原本的心去发掘,溯从婴儿、托儿所、幼稚园、国小、国中……成长的过程里都是根尘相对,眼睛看东西就把它录影,耳朵听声音就把它录音,六根对六尘不断采集、累积下来,眼耳鼻舌身意接触色声香味触法,根尘相对所吸收的六种尘垢,交织散落到我们心的表层,就形成了表层意识的分别心,这表层意识原本不有。心经上讲生命的原态,原本是无眼、耳、鼻、舌、身、意的;存在的实相,原本是无色、声、香、味、触、法的。明白这一点,就会知道这个能分别的心,并非心的原态,不是真实原本的自己。
  俗语说无风不起浪。如果没有一块画布,如何能构成一幅画面呢?表层意识是一幅画面,本心如同画布,如果说脱离这个表层意识,就没有真实的心,那是断见。如果我们能认清、整理,并藉著表层意识寻回自己那真实原本的心,摩诃般若就会发露,心的觉受就会提升,瞬有存、息有养地把这种正受继续保持住,动静不失,就是禅者正行的保任。从此以后,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保持、管带住这种心态,才是真正的守己。
六、真实的必定是原本的
  能够做到安于本分、守本真心,才是真正实在的修行,也唯有能安于本分,才有统一的心灵、集中的心力去发掘真实的自己;发掘、认知、肯定了真实的自己,又能瞬有存、息有养地守住它,使自己不再迷失,秒秒自觉不再忘失,才是安分守己的真实义。从此那个分别的、原本不有、终归幻灭的表层意识,便会黔驴技穷地不再兴风作浪,从此河清海晏,野老讴歌,心国升平了。这不仅是理性的诉求,而且是立竿见影的实证。修行如果不从这个地方着手、参究,便是假修行,就会因虚伪的因,得幻灭的果而落空。
  有些人虽然找到了原本的自己,却又造成了天大的误会,他很忌讳起念,每起一念,就跟它对抗,其实这也不必。我们生活在这个现象界,有个基本使命,就是完成自我,兼利他人;完成自我即是找回迷失、埋没了的真实自己,然后帮助有缘,找回他失落了的真我,这是我们的使命。
  大家也许会问:佛法讲无我,老师为什么总是说要找回真实的自我?这是否矛盾?告诉各位,不矛盾。各位读经要善读,在楞严经上,世尊七处征心,八还辨见:明、暗、通、塞……都可以还,那个不能还、还不掉的、无法归类的、最后剩下的,不是你真实的自己又会是什么呢?
  佛说无我,是说不要把能分别、善嫉妒、生贪欲、起镇恨……活在愚昧、错误中的表层意识当成真我,并非说没有永恒不变的、真实的生命。各位可以从「真实的必定是原本的,原本是个什么?」去参详、突破,一旦断惑,到达不疑之地,就会肯定你真实的自己了。
  还有人以为见性成佛很难,其实并不难,佛者觉也,当你灼然澈见生命的的属性时,同时你便也完成生命的觉醒了。
  对于不落实修行的人而言,确实是人生如梦,到死一场空。一场空跟人生如梦是对你的表层意识来说的,对真实的、永恒不变的真我来说,它既不是梦幻,也不是顽空。
  楞严会上,佛陀七处征心,八还辨见,要你找回失落了的本心,找回你那真实的自己,以完成生命的觉醒。佛陀在临涅盘前,更拈出了「常、乐、我、净」,以彰显生命的实相与真谛,本无伪我,岂是本无真我?须知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的我是伪我,真我是生命的共相、心的原态,自他不二,本无差别,是生佛平等、自他不二的所以然。各位可从「见性」去探寻,什么是见性?性就是属性,找到生命的根本、共同的属性时,就是见性成佛;佛者觉也,当下你便完成了生命的觉醒,这是很容易的;因为水性湿,火性热,生命的属性是什么呢?你从这儿着手,把它浓缩、归纳到自己生命的属性,锲而不舍地参究下去,直到「哦!」的一声,原来如此,你就找到原本的自己。见性而又肯决了真实的自己,就会放弃假我──表层意识。放弃、否定了表层意识,真实原本的自己呈现,即是所谓「断命根」,只此便是悬崖撒手,自肯承当,从此与那个恩爱缠绵、怨恨蚀骨、贪镇痴爱、七情六欲……的假我,毫不留情的与它割席断交,这就叫做断命根。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