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受观 比丘于受如何修受观?于此,有比丘体验乐受时,自知:“我体验乐受。” 体验苦受时,自知:“我体验苦 受。” 体验中性受时,自知:“我体验中性受。” 体验世俗乐受时,自知:“我体验世俗乐受。” 体验非 世俗乐受时,自知:“我体验非世俗乐受。” 体验世俗苦受时,自知:“我体验世俗苦受。” 体验非世俗苦 受时,自知:“我体验非世俗苦受。” 体验世俗中性受时,自知:“我体验世俗中性受。” 体验非世俗中性 受时,自知:“我体验非世俗中性受。”[xxvii] 彼如是于内受或外受修受观……(如前)……彼以无依止而住,不执著世间事物。 三、心观 比丘于心如何修心观?于此,有比丘知心有贪,作为有贪;心无贪,作为无贪;心有嗔,作为有嗔;心无嗔, 作为无嗔;心有痴,作为有痴;心无痴,作为无痴;害怕之心情,作为害怕之心情(即无活动之心情);心烦 意乱之心情,作为心烦意乱之心情(即不安宁之心情);发展之心情,作为发展之心情(色与无色禅定之识, 即色界与无色界之定);非发展之心情,作为非发展之心情(即普通感觉存在之识);优越之心,作为优越之 心(感觉存在之识);不优越之心,作为不优越之心(色界与无色界之识);定心,作为定心;非定心,作为 非定心;解脱心,作为解脱心;未解脱心,作为未解脱心。彼如是于心内外修心观……(如前)…… 彼以无依止而住,不执著世间事物。 四、心境观 比丘于心境如何修心境观? 1. 五障碍 于此,有比丘于五障碍之心境修心境观。彼如何于五障碍心境修心境观? 于此,修定者有欲望时,彼知:“我有欲望。”或无欲望时,彼知:“我无欲望。”彼知如何弃舍已生起存在 之欲望,彼知如何弃舍未来尚未生起存在之欲望(恶意、懈怠、愚痴、不安定与烦恼以及怀疑亦同)。 彼如是于心境内或外修心境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