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二果之一,在此,现在得解脱;或若尚有余执,得不还果。 不用说半月,若有人于此方法修此四念处七日,彼应期望二果之一,在此,现在得解脱;或若尚有余执,得不 还果。 因此,诸比丘啊,为众生之净化,为克服忧、悲、苦、恼,为到达正道,为证得涅磐,此是唯一之方法,即四 念处。 佛陀说了这些话之后,诸比丘心生欢喜,对佛陀的话,信受奉行。[xxx] ,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这部经中,专门关于忆念的只有四件事:身、受、心和心境(法)。所有这一切都是与人 类有关系的。身观使我们知道身体的真实性质,通过分析直到最后它的基本元素,没有一点虚假。我们自己身 体的这种仔细检查,帮助我们看清人类身体的现象是什么,看清它是一种过程,没有任何潜在的实质或者没有 可以作为常和经久不变的核心。 我们知道,在这里讨论的入出息是自发的。在正常情况下,没有人试图有意识地入出息;但是就入出息修忆念 时,我们有意识地努力这样做,并知道入出息,其目的是培养和增长定的力量,得到心和身的平静。有趣味值 得注意的是:现代心理学家已经承认有意识地入出息的价值和重要性。因为它减轻人的心理紧张和烦乱。 还有,与身体有关的姿势和行动,如走路等方面,运用正智,帮助我们消除散漫思想,改进我们的定力和增长 注意力与不放逸的心。 接着是受观,它是经中所说念的第二种形式,完全是主观的,是一种“心理作用”。我们希望分析我们的受或 感觉,决定它们是愉快的、不愉快的或中性的。一般说来,人们接受了不愉快的感觉时,是被压抑的。他们不 喜欢这样的受,而是被愉快感觉所鼓舞。可是这种念的精神运用,帮助人以分析的看法来体验所有的受,避免 成为感觉的奴隶。他慢慢也会发现只有一种受,这种受也是一种过去的现象,没有“我”感受。 心观是念的第三种形式。它告诉我们研究我们自己心的重要性,知道我们形形色色的思想。──在这方面的一 切错误作法的根源贪、嗔、痴等思想,以及抵制那些不健康思想的对立面。这种意识的冷静辨别力和思想,使 人懂得他的心的真正作用、它的真实性质和行为,如何为无用与有利行动,其心能够被使用。修心观的人,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