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的奥秘(上)

念佛的奥秘,念佛的奥秘

一 、万缘放下,正念单提念佛法(念佛号为正念)
念佛时,须经常用功“观照”。即口念、耳听、心想,使一句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杂其他的妄想。若欲放下万缘,必须看破娑婆一切,没有一点是靠得住的,都是苦空无常,(世间一切,皆如梦幻泡影,镜花水月。放下即自在,执着即烦恼。)看破“无常”、“苦”,是为了使心地清净,不生自私贪著心 ,才能慈悲一切,积极行善。“放下”,就是放下自私贪著心,不贪著就叫“放下”。放下业报身心我执!‘自私贪著’的病根,在于有“我”(身见)。有“我”(身见),就执着我“所”、“我的”,贪著这个是“我的”,那个也是“我的”,天下都是“我的”,于是放不下。由于放不下,苦便产生了。知道(觉悟)无常苦,才能厌离娑婆苦,“放下”现在的六道业报身心和依报(物质环境),而欣往西方乐,莲花化生,即法身,不受苦,也不分别乐,得大自在。此即“看破、放下、自在”之真实义也。

二、 自性清净心、至诚心念佛法
·不起憎爱即“清净心”,不取相分别即“至诚心”。
·“不变随缘”与“随缘不变”。
自性清净心,除妄想(因),除烦恼(果),放下一切,放下憎爱以后,心地才得清净。以自性清净心念佛,念一声有无量的功德。静坐下来的时候,提起“观照”。观照是从自性清净心中所起的佛号。若能从无妄想、无烦恼的自性清净心中,单起一声佛号,维持二十分钟,就可得到很大的受用(正定、正受)。真能把贪欲和身见放下,不贪著了,就是自性清净心,就是无妄想、无烦恼,如此才是“至诚心”。能以“至诚心”念佛,自然也能放下“贪欲和身见”所产生的诸苦。要不然,念佛仅是修舌根。自性清净心除烦恼,是“自力修”,至诚心起念佛号,是“他力修”,念佛法门贵在自力他力同时成就 。所以平时就要锻炼放下(一切分别妄想,例如)我与人的想法、是与非的想法、善与恶的想法(等等)。放下人我,是非,善恶,并不是不辨是非,而是要你虽然明辨是非,却不随“人我”转,不起憎爱心,不随“是非”转,不起分别心,不随“好恶”转,不起执着心。这就是“不为境转”。不为境转就不生烦恼,就是自性清净心,便可一心念佛了。这样放下一切、放下憎爱心,不取相分别,即以至诚心念佛;以这种至诚的念佛心,对待“人我”不起憎爱,对待“是非”不起分别,对待“好恶”不被染着,就叫自性清净心除烦恼矣。这种修行方法在禅宗说,就是“分别一切法,不作分别想。”在菩萨乘便叫“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即“一心念佛,不生烦恼;不生烦恼,一心念佛”。这就是“念佛心打成一片”,定可得往生

三、 六根清净,一心念佛法
·“空心(转凡情)(真空)”与“不空法  (成境智)(妙有)”。
·用“圆镜智”(亦即是“心法”〈智〉〈境〉)导发“境智”(所念)(能念)。
·何为“佛心”与“三途心”?
·往生之“因”!!!
·“母子互忆”则“感应道交”!!!
·用“平等性智”导发“境智”。
·用“我所作智”(愚痴凡夫所修法)导发“境智”!!!
修行法门,总是要对治烦恼。其他的三昧,只能对治一种烦恼。唯有“念佛三昧”,能对治一切烦恼,一切罪障。所谓“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不过烦恼来时要至诚恳切念佛才行。不管顺境或逆境来时,心总是空空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虽然心空空的,但是一句“阿弥陀佛”始终不离心。--心空空的叫“空心”,佛不离心叫“不空法”。空乎心,可以转凡情;不空法可以成“境智”。如是“因”(不空法,一心念佛),则得如是“果”(即清净念与极乐相应)。如果被境转,就叫“识心造业”。所以念佛人的“心”要和“太虚空”或 “圆镜”一样,顺逆境都能包容与彻照,但什么都不能染污它,一点影相不留,是清清净净,这叫“大圆镜智”。这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佛心”。念佛的人,就是这样六根清净的心念佛。也就是“用大圆镜智导发境智”。念“阿弥陀佛”是“境(法)”又曰 “法(境)”; 能念佛的“念(心)”叫“智”,又曰“心(念)”,就“心(念)”和“法(境)”来说,便是“心(念)外无法(境),法(境)外无心(念)”。就(法)“境”和(心)“智”来说:(真空)“佛”本是无即(真空),心念故(妙)有;(具空)心本是无,佛(境)起才(妙)有。所以说,我们“能”念佛(境)的“心(念)”,是“缘”阿弥陀佛之佛号“所”起的(境),如果“佛(境)不起心(念),那么这“心”(念)必是被杀、盗、淫等恶缘“所”起,那就不是“佛心”了,而是“三途心”。同时“佛”也不是独立的,是因为(真空)“心念”才有的,要是(真空)“心”不念“佛”(境),外面的境必现其他各种“业道”。所以,“(真空)心不孤起,佛(境)因缘起(真空)心;佛(境)不孤起,(真空)心因缘起佛(境)”。我们是以自己的(妙有)“佛心”(真空)念自己的(真空)“心佛”(妙有),因此,欲求往生,绝对没有不往生的道理。“心”(真空)念“佛”(境)(妙有)称作“智(心)的境(佛)”;(妙有)“佛”起( 真空
)“心”称作“境(佛)的智(心)”。当我们用“智(心)”去照“境(佛)”的时候,也正是“境(佛)”(发)起“智(心)”的时候,就是说,正当我们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也正是阿弥陀佛(发)起我们这一念的时候,即母子互忆、感应道交之时也。阿弥陀佛(发)起我们的这一念,叫做“境(佛)的智(心)”(如发射电台,从未停止发射信号),母常忆念子也。我们(逃子)至诚恳切念佛(忆母),必能引发“境(佛)智心”。如果引发“境(佛)智(心)”,那便是阿弥陀佛(母)和我们(子)的念佛心(智〈心〉境〈佛〉)起相应了。“相感则通”,即佛和我心相应,才能往生净土。因此,修念佛三昧,就是要求启发这种“境(佛)智(心)”。就是说,“佛”以心而有,“心”以佛而立。
第一辈众生,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用这个心,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例如文殊、龙树等),定生“常寂光土”。他们是以“大圆镜智”,导发“境(佛)智(心)”,不是凡夫所能办到的。
第二辈众生,以“平等性智”导发“境(佛)智(心)”,生在“实报庄严土”,也可分证“寂光土”。
第三辈众生,以“妙观察智”导发“境(佛)智(心)”,生在“方便有余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