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的奥秘(上)(3)

六、 母子互忆、心逐念成念佛法 ·“因与果”互摄法。 ·“观心、调心”与“择法觉分”。 ·“心不取境”功夫。 ·境未现前时,心不取境,是“小乘”;境现前时,能境不碍心(不动心),是“大乘”。 ·“无量光(


六、 母子互忆、心逐念成念佛法
·“因与果”互摄法。
·“观心、调心”与“择法觉分”。
·“心不取境”功夫。
·境未现前时,心不取境,是“小乘”;境现前时,能境不碍心(不动心),是“大乘”。
·“无量光(常照)、寿(常住)”与“念佛的关系”及“照寂”功夫!
·“照寂不二”即是“无量光、寿”,亦即是“常寂光土”,就是“一念圆净心”。
一切“境”,都是从“心”所现,心外是并没有“境”的,“一心”可现十法界。“心”起什么“念”,(因),必现什么“境界”(果)。“心”有“善念”(因),则入三善道境(果);“心”有“恶念”(因),则现三恶道境(果)。“心”念佛(因),自然便现佛境界(果),这是“心念”为“因”,“境现”为“果”,“境”由“心”现,“心”逐“念”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此,念佛人能否往生极乐,但问“自心”在念什么(因),不必他求矣。所以经曰:“心想佛,心即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由佛起,佛由心念。”因和果的关系是“互摄互入”的。“念佛”,就是“制伏”自己乱动无常、变化无端,横冲直撞,不听约束的“妄想心”。使其住于一缘(佛号)而不乱动。这就要“时常观照”,只要发现它一乱动,立刻用佛号这条绳索,牢牢地将“妄想乱动心”拴住。但,要耐心地、坚忍地用功,日久功深就会被调伏了。“调心”,要知道简择。“简”是分别,即分别凡情障碍,“择”是选择,即选择清净圣道,亦即不可求人天福根、神通……等,只要一心真信切愿、老实念佛,不让其他的种子发芽,只求西方报成熟,久修,心念自然清净,自然知道简择,真智发现,开大智慧,明了法的邪正了。这就叫“择法觉分”(择法支)。
“调心”必须作到“心不取境,境不碍心”。境不碍心,即是对境不起心。例如:好喝酒的人,酒未现前,要不喝还容易,就是心不取境;缘现力强,酒在面前,想不喝便难了。(应该境不碍心)。能“对境不起心,才是真功夫”。应时时警觉自己,若察觉(观照)对境心动,就用弥陀圣号对治。因此要注意“心不取境”。如能完全作到,保证可得到“小圣”地位。进一步,若能使“境不碍心”,那便是“大乘”根机了。所以,念佛法门实是“转凡成圣”的枢机。诸佛意旨,不在演文宣教,只求众生“心清净湛寂”罢了。一定要记住释迦牟尼佛以大悲心说出“弥陀”圣号,是以彻底悲心普度末法众生。唯有至诚恳切受持,不要辜负我佛的一片慈心!
“无量光”即是佛常以慈光普照世间,是“常照”;众生念佛,心不昏沉,便是仰承“佛照”。 “无量寿”,即是佛以大悲愿心常住世间,是常寂;众生念佛,心不散乱,便是仰体“佛寂”。所以念佛心若不散乱,不昏沉,便与“无量光、无量寿”相应也。心散乱便落六道,心昏沉便空过时日。声闻、缘觉、菩萨三乘,都有微细的散乱,唯有一佛乘才算究竟。而念阿弥陀佛,便是归向一实佛乘。因此,念佛人,时时“观照”:照见到心有烦恼,便赶紧念佛,这便是“照”的功夫;一称弥陀,烦恼止息,这便是“寂”的功夫。“照寂”不二,便是“无量光、无量寿”。这样的境界,凡夫是可以得到的。这种境界,就依报讲,便叫“常寂光”,就正报讲,便叫“法界身”。阿弥陀佛是“法界身”,我们的念佛心是“法界心”,心、佛、法界,三无差别,所以我“一念圆净”,此心便现“常寂光土”。是知,念佛法门,易修而证深。“常寂光土”,不是别的,原来就是我们“一念圆净心”也。

  七、 清净心除烦恼念佛法
·“三际托空”念佛法。
·何为“现行”、“种子”、“习气”、烦恼?
·何为“(念佛)伏烦恼”(可帮助往生)与“断烦恼”?
·罗汉“四果”的差别。
·“伏烦恼”与“一心不乱”。
·何为“清净念佛”?
·何为“打成一片”?
莫让心取境,莫让境碍心;心取境,境碍心,皆是烦恼。烦恼的生起,略有“三时”(过去、现在、未来),“十二处”(六根、六尘)。若是“三时”、“十二处”都不起烦恼,便是“清净心”。如此“念佛”,必相应。三时、十二处,烦恼都起于“我执”。“我执”若断,一切烦恼便根绝了。“我执”很微细。烦恼,“粗”的是“现行烦恼”,容易观察出来,也是由种子烦恼而起的;“细”的是“种子烦恼”,不容易观察出来。有时心静,种子烦恼会显现。“极细”的是“习气烦恼”,凡夫不能观察出来,如容器盛过鱼肉后,其腥气还在,便是“习气”。
只断“现行烦恼”,叫“伏烦恼”。等“种子与习气”也断了,才叫“断烦恼” 念佛人若能渐渐“伏烦恼”,便可帮助你念佛往生了。
初果、二果仅仅“渐伏欲界烦恼”,三果人“渐伏色、空二界烦恼”,四果人才真的“断了三界内烦恼”,即破了“界内无明”。
贪、嗔、痴、慢、疑、邪见,“六根本烦恼”,凡夫只可以用“念佛法”对治。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只知一心念佛求往生,这样勉强可算是“伏烦恼”。“至诚念佛”,便是“一心”,烦恼逐渐不起,便是“不乱”。这样念佛,一念佛烦恼便断,心自然清净,这叫“一念清净--念佛”,如是用功念去,作到念念如此,便是“念念清净念念佛”也。不管顺境逆境,不管行、住、坐、卧,总是“念念清净”,相续不断,这叫“念佛心打成一片”,就可决定往生。

  八、 提起正念,一心念佛法
·“正念”(念佛)(因)坚固(异熟) “意生身”(观想法)“往生”(果)法!
·“念佛正念之因”坚固“意生身”之异熟,而成就“往生净土之果”!
·“念佛法”对治的次第:先治散乱,后治昏沉。
失掉正念,便将漂流业海,不得出离。因为一切境界,唯心所造,唯是一心。我们所见的一切境界,实是“自见其心”罢了。所以,心存正念,则佛境现前;心失正念,则六道境现前。莲华,本来就开在你自己的心里,临命终时能见西方境,其实乃“自见其心”罢了。所以十万亿佛土,一念即得往生矣。由此可见,起什么心,便由“异熟因缘”而现什么境。“第八识名“异熟识”,“异”是差异,“熟”是成熟。就是说,由(念佛坚固之意生身)“因”到(往生自心净土)“果”,是由“异熟因缘”而成就的。
“异熟因果”不出(自性)“一心”,(念佛坚固之意生身)“心念”是因,(显现常寂光土)“境”是果,其间过程,叫做“异熟”。就是说有先后之成熟也。一声声佛号,由心中发出来,从口中念出去,由耳朵听进来,再回到心中去。这样心、口、耳、相应,自然“念佛心”便能与佛相应。心成就,极乐境界自然成就。往生是往生自己真如心中的极乐世界。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所以说,“心净则佛土净”。原来心、佛、净土本来不二,唯心所造,唯心所现,唯是一心也。若说心外有一微尘许法,即是魔说。所以“念佛”,首先必须 “心、口相应”,自净其心。念佛人临命终时,能不散乱,不昏沉,“正念”现前,肯定可以往生。念佛对治的方法次第是:①先对治散乱,②后对治昏沉。对治“散乱”,用“止”;对治“昏沉”,用“观”。念佛法门,是“止”也阿弥陀佛,“观”也阿弥陀佛,借阿弥陀佛名号功德,圆净一念而成佛!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