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的奥秘(下)

念佛的奥秘,念佛的奥秘

十七、 不杂用心、净念相继念佛法
&
8226;“制意根”、“摄耳根”、“六根清净”念佛法。
念佛要至诚恳切,句句佛号,的的分明,犹如猫捕老鼠,把每一句、每一字都看得牢牢的,生怕它跑掉。切忌随口滑腔,心不在焉,口虽念,心属“无记”。要“发自于心,出之于口,入之于耳,还之于心。”心要清净,不起杂染。六根对六尘起憎、爱二心便是“杂染”。心要清净,除制住意根外,只要摄住耳根,余五根也就可以摄住了。《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告诉我们,以摄耳根入手,最为方便。六根摄住了,自然对外境不生“憎爱”心了。
 
十八、 身受心不受念佛法
&
8226;“身动”而“心不动”(放下),即保持“心安祥”!

“自心”不散乱不昏沉,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发心要不散乱、不昏沉,即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心也叫“心地”。这个“心地”当中,可以下一切种:三途或四圣种。在一散乱、一昏沉当中就下种了,所谓“有情来下种,因(心)地果还生”。所以要注意:“身”紧张,“心”不要紧张;“身”循规蹈矩,“心”始终要轻松顺适;一切环境不适应的时候,必须是要叫它“身受,心不受”,“心”要是不受,自然安宁。因为安宁了,就不失正念,不失正念就可解脱了。这很重要!无论到什么时候,能够“心”始终保持安宁,身受心不受,始终叫心平平定定、 安安宁宁,不失“阿弥陀佛”这个正念,绝对可以往生。切记!切记!

十九、 有想是众生、无想是佛念佛法
&
8226;“无想”(分别心)念佛,即⊙。
&
8226;⊙“真空”中,要存一“点”(佛号)妙有,无有佛号这一“点”妙有 ,即是“无记”,不得出三界!

修行念佛法门,第一件事,心中不可有想,一切妄想都不要有。对过去或未来的好事或坏事,都不要去想它。“想”起来时,赶紧念阿弥陀佛,把这个“想” 化掉。因为一心不能二用,只要是一心念佛,无论好的或坏的,一切“想”念就不能侵犯你,都会自然消灭了。“妄想”消失后,就是佛了。所谓“有想是众生,无想就是佛”。这个法门叫“金刚三昧,从念佛三昧出。”但要注意,当心里一点“想”念都没有时候,就容易落入“无记”,便成外道法,不能解脱,不出三界。所以,在“无想”的时候,应一心念阿弥陀佛,就不会落入
“无记”。这样用功,是念佛法门微妙的地方。用功久了,自然上路。

   二十、 随缘不染心念佛法
&
8226;“随缘”(前五根能随缘)而“不攀缘 (不用意根之想)法。&
8226;“意根”之“想”仅在前五根“过去”与   “未来”的“影像”(法坐)上,它不攀缘 “现在”(当下)!!!因此“前五根”“用 作”过后即“休”!如“蜻蜓点水无余波”!&
8226;“随缘不变”(缘起性空,真空)(大智〈体〉)与“不变随缘”(性空缘起 妙有〉)(大用〈悲〉)。&
8226;何为“成所作智”、“大圆镜智”、“妙观   察智”、“平等性智”、“法身”、“报身”、 “化身”?&
8226;放下“人我”、“是非”即是道”!
(第六意识心)“想”是攀缘心。要除“想”,就要除去攀缘心,即是“六根” 不攀缘“六尘”。前“五根”,虽然能“随缘”而不“攀缘”,因为前“五根” 没有“想”的功能;产生攀缘而起“想”的是在“意根”。所以“前五根”是随缘而不是攀缘;入了“意根”,就要“攀缘”,而不再“随缘”了。因此,要除“想”,下手处应在“意根”。平时,应随时要求自己,前“五根”随缘时,都不攀缘(想),都不染心,看了、听了、嗅到、尝到、觉触到就算了,都不染心。所谓“万般随缘过,不教它染心”。若万般不能随缘过,都是以“意根”去攀缘染心,“意根”一染,于是“佛性”就被埋没了。要使“意根”不染心,须知道,“意根”的“作用”,仅仅在“过去或未来”,不在“现在”。就是说,“意根”只是攀缘‘前五识’所落谢的“过去、未来”的“影像”即(法尘),它不攀缘“现在”(当下);如果“意根”也有攀缘“现在”(当下)的功能,那末,“意根”也应该能够“见”、“听”、“嗅”、 “尝”、“触”了。因此,要“意根”不攀缘(即不染心),办法是:当前五根接触五尘时,让它随缘过去就算了。即如大圆镜,照而不留影,雁过空绝迹,蜻蜓点水无余波……,不要再“忆想”它,也不要“设想”它。“忆想过去”,“设想未来”,都是属于“攀缘”,是要不得的。时时刻刻这么用功!!!注意:千万不要错会了,不是不要“前五根五识”的“作用”,而只是不染心。若是“意根”一“想”,身、口二业就起,由此,造诸恶业也。所以,平时要锻炼,凡是“五根”接触的“东西”,“意根”要“不受”、“不忆想”、“不设想”,这样用功长久了,就叫“不受诸法”,心自然清净。“心清净”可以“随缘不变”;即是“缘起性空”,五根对五尘自然地“起用”,是“不变随缘”,即“性空缘起”。“不染心”的时候,是“法界”的“体”,是“大智”;随缘“起大用”的时候,是“法界”的“用”,是“大悲”。 “随缘不染心”,“是自利”,但必须经过多生多劫,才能成就(得度)。用“念佛”法门,就自然随其缘而不染心,由佛力加被,不需要多生多劫,今生就可“了生死”矣。前五根虽用而不染心,是“成所作智”。“意根”虽用而不染心,是“妙观察智”。人们天天作“人、我”计较,处处染心,所以失去了“成所作智”和“妙观察智”。“心”不被染,是“自性清净”,即“大圆镜智,平等性智”。“自性清净”的时候,是“佛法身”,即“自性清净心”;“六根起用”,而不受染的时候,是“佛报身”、“佛化身”,即“清净不染的六根”。所以,弥勒菩萨说:“六根清净方为道”;计较人、我、是、非,天天起烦恼,是教自己的“法身”轮回六道。是自己在作祟。是自己“意根”在“忆想过去”、“设想未来”所产生的结果。“前五根”没有“意根”作助缘,是不会对“五尘”染心的。所以,应该“放下人、我、是、非,不随缘染心”好好念佛,决定往生。

  二一、 无所求(一念不生、般若生) 念佛法
&
8226;“一心无住”即“一心不乱”,亦即“不生不死”。
&
8226;“般若生”(靠“一心无住”)的境界。
&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