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x] 《法句》第二一、二二、二三偈。 [x] 《相应部》第一卷第八六页。 [xi] 《增支部》第一卷第一一页。 [xii] 《法句》第二九偈。按字义讲,是“快马胜过弱马。” [xiii] 《增支部》第三页。 [xiv] 《长部》第二卷第一二O经。 [xv] 《中部》第七O经。 [xvi] 《相应部》第五卷第一一五页。 [xvii] 《相应部》第二卷第二六三页。 [xviii] 苏摩比丘著《念的方法》(科伦坡,1949)。 [xix] 《念处义疏》。 [xx] 《经集》第一七四偈。 [xxi] 我略微压缩,未删去重要内容,但省去了那些比喻。 [xxii] 从事此种修持之人是比丘(《义疏》)。 [xxiii] 假若你幸运有一个卧室或“殿堂”,它可能是在偏僻处和更加孤单的地方。 [xxiv] 这种姿势如等腰三角形,大多数东方人这样做。对某些人,尤其是西方人,不适用。但是他们能采取一种使他们不感到不舒适的姿势。他们可以坐在椅上。但是这种专门的修定,不像其他的事,身体要直,不要僵硬,放松,手放在大腿上,或右手掌放在左边,闭眼或眼观鼻,不要勉强,闭嘴,舌舐上腭。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修这种定的人,也应身体“集中”,这对他的精神集中是一种帮助。 [xxv] Sabba-kaya意为“全(呼吸)身”。据《清净道论》说,这里的“kaya”(身体)不意味着物质的身体,而是整个入息和出息。 [xxvi] “躺下入睡,接着醒来,忆念‘睡时存在之身心事物在睡眠中终止者’,被称为睡醒正智之作者。”(苏摩《念的方法》)。 [xxvii] 世俗受是“家庭生活约束之受”,非世俗受是“出家约束之受”,非世俗乐受,是由修定带来之快乐;非世俗苦受,是由于知道不圆满,在解脱道路上进步慢;非世俗中性受,是舍、是观察的结果(《中部》第一三七经。) [xxviii] 此处“法”为心与物。 [xxix] 如《中部》第七O经。 [xxx] 我从巴利文翻译此经时,紧跟苏摩比丘的《念的方法》,这是作为《中部》中《念处经》的一种译本和注释……。另有诺纳波尼迦(Nyanaponika)长老以佛陀忆念方法为基础写的精神训练手册《佛教禅定的心脏》也是我参考的书。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