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说法并成立僧团,无非是为了根除众生的苦难。佛陀基本的教诫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根据佛法,众生的根本烦恼是贪瞋痴,表现在外的就是种种的矛盾与冲突。换句话说,世间的战争皆出自人们内在的矛盾 - 偏激的思想、不平衡的心理,表现在外的就是野战般的狂暴。烦恼的解脱就在行为上的自约束(戒)、感情上的净化(定)及思想上的纠正(慧)。 世间没有不杀生的战争,而杀害人类是人性中最恶劣的行为。战争,不论以何为借口都是罪恶的。佛门之内没「正义之战」,更没有所谓的「宗教圣战」。佛陀在『法句经』中告诉世人!「于此世界中,从非怨止怨,虽以慈止怨,此古圣常法」。佛陀体会到「一切惧刀杖,一切皆畏死」,因此他劝化人类:「以己度他情,莫杀教他杀」。 在「相应部」的 <战士经> 中, 有一战士问佛陀:「大德!我听昔时累代战士师说:『凡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士死后即升到名叫「俱所乐」的天堂上。』世尊对此作如何宣说?」佛陀却答:「勿以此问余。」战士不明佛陀的用意而再三追问,最后佛陀只好回答:「在战场上的战士,其心曾为卑劣,所行是恶,所向是邪:『令此等人被击、被缚、被斩、灭亡』,如是作思而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士死后即堕到名叫「俱所乐」的地狱中去。」佛陀进一步指出,如果认为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士能生于天上,这是邪见,死后不是堕入地狱就是生为畜牲。佛教在根本上就彻底否定了某些宗教倡导的「圣战」思想! 佛教反对战争的立场也可以从『增支部』的经文中得到绝对的左证。佛陀列举了五种在家弟子应当避免的职业,当中就禁止正信的佛弟子作武器的买卖。 战争,不论谁胜谁败,双方则必得不偿失。『相应部』的 <于战之二语经>中记载了阿阇世王政打了波斯匿王的情形。起初,阿阇世王打败了波斯匿王,佛陀知晓后就说了著名的偈颂:「胜利生憎怨,败者住苦恼。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不久,波斯匿王击败了阿阇世王,佛陀据此告诫其弟子:「人为己利时,即以掠夺他,他之被夺时,彼亦为所夺,愚者恶不实、虽思为当然,恶之成实时,即受于苦恼。若以杀他人,即得杀己者,若以胜他人,即得胜己者。以讥他人者,即得诽己者。以恼他人者,即得恼己者,如是业轮转,夺人当被夺。」佛陀告诫世人,侵略他人必种下憎的种子,掠夺他人的恶业难逃,杀人者被杀、夺人者被夺。虽有明智的避免侵略他人,自他才能「和静住安乐」。 在『中部』的<帝释所问经>中,帝释请问世尊为何向往和平的世人会起矛盾、冲突、战争。佛陀在分析了种种因素之后告诉帝释「贪」是一切矛盾、冲突、战争的根本。放眼观世间,所有的战争无非都是利益之战 -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