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六篇 极乐国土 3 三辈九品

三辈九品 众生有凡有圣,有利根钝根,是故修因亦浅深各别,如花开早晚有异,悟道迟速不同,往生者一定是圣人,凡夫亦可得生,是故往生有品类优劣之差殊。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佛告阿难及

三辈九品

  众生有凡有圣,有利根钝根,是故修因亦浅深各别,如花开早晚有异,悟道迟速不同,往生者一定是圣人,凡夫亦可得生,是故往生有品类优劣之差殊。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凡生西方人,可分为上中下三辈,每辈分为三品,即三辈九品。

  对于九品往生说法,莲宗初祖慧远大师以此为求生净土之九种观法,因其为十六观之最后三观;莲宗二祖善导大师则以之为求生净土之实践方法,二者皆以九品为凡夫往生。慧远大师以四地至六地之菩萨为上品上生,初、二、三地之菩萨为上品中生,十住以上之菩萨为上品下生;又以小乘前三果之圣者为中品上生,见道以前之内外二凡为中品中生,见道以前之凡夫为中品下生;而以始学大乘,未办阶位之凡夫,依过之轻重分为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天台宗则以十住以上菩萨为上品,外凡至十信为中品,凡夫为下品。

1. 上品上生

  上品上生者,修行三心,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必生极乐国土。

(一)至诚心:至是至真,诚是诚实,至诚心即诚实真心,是直心。真实有二种,一者自利真实,即众生虔诚所起之真实心,二者利他真实,是佛发愿救度众生所起之真实心。一切众生,自无始以来,秽恶污染不清净,虚假谄伪不真实,是故我佛如来修行清净真心,回施给一切烦恼恶业众生,是利他之真心。

(二)深心:是指深求佛道之心,没有犹疑不定,对佛法真实确信,对所有功德善行深信爱乐。欲得高深果,须契深理,欲得深理,须有丰厚善根,丰厚善根者是三福具足。《维摩经.佛国品》称:「深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具足功德,众生本生其国。(中略)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随其深心,则意调伏。」能调伏其意,可得分佛三昧。

(三)回向发愿心:回是回转,向是趣向。回向有二种:一、往相回向,回施自己过去及今生之功德给众生,发愿与众生同生净土。二、还相回向,已生净土后,生大悲心,再回入此土教化愚顽众生,共向佛道。然此种可能往生净土之功德,并非众生之善行所能达成,须依靠阿弥陀佛之愿力方能往生,称为往相回向。反之,已往生净土者,为救济众生,普施教化,而再生此世间者,称为还相回向。凡做善事,或读经念佛完毕,必须回向发愿,愿以此功德求生西方净土。《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载:「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或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或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华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第一句愿生西方净土中是因为极乐国土有净土,亦有秽土,还有半净半秽土,一定要发愿生到西方之净土;第二句九品莲华为父母,凡生西方者都从莲华生出来,所以莲花便是往生西方者之父母,莲华开了才能见佛,下品下生的人要经过十二大劫,莲华才开,这十二大劫不见佛,不闻法也不好过,等到华开见佛才得无生法忍,才能证道,才能与菩萨一齐为伴侣。菩萨修行五十二阶位中,从第三十一位至第四十位为十回向心。凡所作功德善根,必须以至诚心发愿回向求生西方净土,没有真诚心不会有深心,没有深心不起大悲拔苦回向心,是故三心其实是一心。

  《大乘起信论》以直心、深心、大悲心为十信成就菩萨所发之三种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等三心为正因,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供养等五行为正行,是故持三心者心生极乐。

  修三心之行者得上品上生外,复有三种众生,亦当得往生。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生。

   三心是一人发,三种众生是三人修三种行,或一人兼修余行,或一人同修三行,皆得上品上生。三种众生是:

(一)慈心不杀,具诸戒行:是以无缘慈,不害物命,知性离非。没有诚心而贪、瞋、痴三毒之虚假善,称为杂毒善,不能调伏意识,不算至善;具诸戒行,前面三福中已述,今不重赘。

(二)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佛陀一代说法,分为十二部,是佛涅槃后,由众大阿罗汉结集佛说广大深奥、平等教义之经典。方等经是十二部中为大乘独有之经。十二部即是:(一)契经:又名长行。即佛陀一般所说之经,以散文直接记载。(二)应颂:即以偈颂重复阐释契经所说之教法。(三)授记:指佛陀佛众弟子之未来所作之证言。(四)讽颂:以偈颂来记载佛陀之教说。(五)自说:佛陀未待他人问法,而自行开示教说。(六)因缘:记载说法教化之因缘,如诸经之序品。(七)譬喻:以譬喻宣说法义。(八)本事:记载本生谭以外之佛陀与弟子前生之行谊,或开卷语有「佛如是说」之经亦属此。

(九)本生:记载佛陀前生修行之种种大悲行。(十)方广:宣说广大深奥之教义。(十一)希法:记佛陀及诸弟子希有之事。(十二)论议:记载佛论议抉择诸法体性,分别明了其义。此十二部,大小乘共通。方等经即大乘经典,《大正藏》内之阿含部及本缘部为小乘经典,其余之般若部、法华部、华严部、宝积部、涅槃部、大集部、经集部、密教部等所含之经书,皆为大乘经典。大乘经所说之主要内容为成佛之途径,菩萨道之内涵及六波罗蜜、佛性寺教义。

(三)修行六念,发愿往生彼国:

  六念是(1)念佛:念佛之大慈大悲无量功德。(2)念法:念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经能利益大地众生。(3)念僧:念僧具足戒定慧,能为世间作良福田。(4)念戒:念戒行有大势力,能除众生诸恶烦恼。(5)念施:念布施有大功德,能除众生悭贪,肯布施之人不会贪。(6)念天:念三界诸天,皆因往昔修持净戒、布施、闻慧等之善根,而得此乐报。

  天有三种,即:1.生天:谓三界之诸天。2.净天:一切三乘之贤圣。3.第一义天:即涅槃。(大乘人仅念第一义天)。六念中之前三念是他,后三念是自。佛在三福、三心、三种往生众生中,曾多次提及回向发愿心,显见回向发愿之重要,念念求生净土,是自利心;念念回入娑婆,教化众生共向佛道,是菩萨大悲拔苦心之利他心,两者都必生净土。

  行者以修持以上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极乐国土。因彼人精进勇猛故,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及大势至菩萨,及无数化佛及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往迎接。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赞叹行者,劝行精进,行者欢喜,见自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即生彼国。生彼国后,见佛及菩萨无比相好,在光明宝林处听说妙法,闻后即悟无生法忍。须臾之间遍游佛国,历事诸佛,得诸佛授记,回返极乐国土时,得永不忘失的陀罗尼法门。(陀罗尼是一种记忆术,即于一法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中,持一切文;于一义中,持一切义;故由记忆此一法一文一义,而能联想一切之法,总持无量佛法而不散失。陀罗尼能持各种善法,能遮除各种恶法。盖菩萨以利他为主,为教化他人,故必须得陀罗尼,得此则能不忘失无量之佛法,而在众中无所畏,同时亦能自由自在的说教)。是为上品上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