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说:交臂非故。两个手臂一碰,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这个手已经不是过去的 那个手了。西哲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大期生灭:是从我们生命的生生不已来说的。生命像一道洪流,从无穷的过 去一直延续到无尽的未来。人的一生在生命洪流延续的过程中,只不过是生命洪 流扬起的一片浪花。浪花虽然时起时灭,但生命洪流却在延续着,这生生不已的 生命洪流,便是大期生灭。 生灭,通常在人们的眼中总是实在的。说到生,有人以为是自生,即自己派 生自己,自己规定自己;有人以为世间一切都是无因生,即偶然出现的。比如说 世界为什么会出现人类,是偶然的;日本神户为什么会地震,是偶然的;我为什 么会成为我妈妈的儿子,也是偶然的。自生或无因生都把生命看成是独立的、实 在的,生就是生了,有实物可生,不是不生。这样,生与不生就形成了对立,生 就不是不生,不生就不是生,这也还是因为自性见的结果。 以佛法来看,世间上不存在任何自生或无因生的事物。佛法以为“诸法因缘 生,诸法因缘灭”。所谓生是缘聚而生,比如桌子,是因为具备了木头、油漆、 铁钉、木工等众多条件,始有桌子的出现。同样的我们举办这个冬令营,是因为 有明月居士林发心主办,有众多同学前来听课,有应邀来讲课的各位法师,有活 动场所,这些条件都具足了才有冬令营。那么,冬令营的生便是缘聚而生,因为 它是取决于众多因缘的,自然不会是自生,也不会是无因生。 生是这样,灭又是如何呢?灭也是随缘的。前面说到的桌子,一旦油漆退了, 铁钉松了,木头旧了,构成桌子的因缘败坏了,桌子也会随之消失。然而桌子不 能说自生自灭,它取决于众多因缘,那么桌子的灭就是缘灭。冬令营也是如此, 七天之后活动结束,同学们各奔前程,法师回去,冬令营也就不存在了。然而冬 令营的灭,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缘散,所以佛法以缘散谈灭。 认识到缘聚缘散的道理,你会发现所谓生灭,其实就是不生不灭。因为从缘 聚来看生,离开了缘无法可生;从缘散来看灭,离开了缘无法可灭。就如桌子倘 若离开铁钉、木头、油漆、木工,请问桌子是什么?事实上离众缘并无桌子。因 此,桌子的生其实就是不生;桌子的灭,也只是缘散,并非彻底消灭,一无所有, 而离开了桌子的条件,就无法谈灭。可见桌子的灭就是不灭。桌子如此,冬令营、 房子乃至世间一切有为法,也都是这样。 与生灭相关的有无也需要附带说明一下。一般总以为有是实在的有、无是实 在的无,或有者不可无,无者不可有,于是落入有见、无见中。佛法是以生灭谈 有无,以为一切法之所以有,所以无,不过是因缘和合与离散的推移;存在与不 存在,不外乎诸法缘生缘灭的现象。从生灭看有无,使我们认识到生的拥有与灭 的消失,都不过是一种假相。有,没有绝对的有、永恒的有;无,也不是实在的 无。因而我们不必为有而高兴,不必为无而难过。 “不垢不净”是从事物性?上说的。不垢不净是相对垢净,垢净是随人好恶 而建立起来的一对概念。通常我们会把自己喜欢的称为净,把自己讨厌的称为垢。 基于垢净这样一个前提,于是在每个人的世界中,就出现分别好的、坏的、美的、 丑的、有价值的、无价值的、有意思的、没意思的……并认为这些东西都是客观 上存在的,事实如此,固定不变的。 事实上,垢净并非在客观上真实存在。它是人为赋予的,是因人而异的。就 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而论,有人喜欢吃葱蒜,视其为好东西;有人不喜欢吃, 葱蒜就是不好了。服装颜色有人以黑色、灰色为美;有人以黑色、灰色为丑。居 住环境或以城市为好地方,或以乡下为好地方。在《大智度论》中说到这样一个 故事:说一个女子,冤仇看了生嗔,情人看了起爱,儿子看了起敬,鸟兽望而逃 走。同是一女子,为什么大家对她的看法会如此悬殊呢?这就说明了垢净是没有 一定的。 至于事物的价值,也是人赋予的。比如我们眼前见到的这只碗,它可以是一 文不值,也可以值五角钱,或五块钱,乃至五百万元。因为这只碗如果是乞丐用 过的,我们就会认为它一文不值而把它扔掉;若是一只摆在货柜上普通的碗,就 会价值五角钱或五元;假如这只碗是二千五百年前孔夫子用过的,我们把它视为 珍贵文物,那它价值五百万都不止了。从碗的自身来看,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 因为人们对它的好恶不同,才有了价值上的差异。 又如馒头与金子,哪种更有价值?对于温饱不成问题的人们来说,当然是金 子有价值。但在特殊环境中,也可能情况就不同了。有个故事说:有艘船遇难了, 船上有贫民,也有富翁,当他们往海里跳的时候,贫民带了馒头,而富翁带了金 子。他们在水上漂流了很久,肚子都饿了,这时候,富翁想用金子和贫民交换馒 头,但贫民却不答应。于是富翁只有抱着他的金子饿死,而贫民吃了馒头渡过了 生死难关。请问此时馒头有价值还是金子有价值呢? 世间上的垢与净总是随人而异的,因为人们的观念认识不同,此以为垢,彼 以为净。美与丑、好与坏、有价值与无价值也都是如此。客观世界中并无绝对的 垢,也无绝对的净。因此,垢即不垢,净即不净,垢净的实质是不垢也不净。 “不增不减”是从事物数量说的。不增不减相对增减,由少到多曰增,由多 到少曰减。通常我们以为增便是实实在在的增,减也是实实在在的减。比如有人 经商发财了,他在银行的存款猛增,于是他高兴得心花怒放,过几天生意亏损, 存款减少,他为此伤心之极。然而,增减本来就没有固定性。 你瞧大海,我们在不同的地区,每天都能看到潮涨潮落。当潮涨时,我们觉 得海水多了;潮落后,我们就觉得海水少了。从局部地区看海水的确有增有减, 但从整个大海而言海水又何曾有增减呢?又如明月居士林举办冬令营,大家从四 面八方云集于此,林里人员增加了,过几日冬令营结束,诸位各奔东西,明月居 士林人数又减少了。从明月居士林看,人有增有减,但从整个世界来看,依然是 那些人,并无增减。 在佛学讲座中,有人经常喜欢提到这样一个问题:说佛教讲轮回,过去地球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