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红楼梦》中《好了歌》故事的大乘诠释(4)

大家自己反省或者观察周围熟悉人的人生经历,或者读国内外新闻人物的传记,就可以找到无数大同小异的甄士隐式的人生命运。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不能只是就甄士隐而剖析甄士隐,而是要把甄士隐这样一个模板结合到自己

  大家自己反省或者观察周围熟悉人的人生经历,或者读国内外新闻人物的传记,就可以找到无数大同小异的甄士隐式的人生命运。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不能只是就甄士隐而剖析甄士隐,而是要把甄士隐这样一个模板结合到自己和无数有情的身上来观察,观察到自他有情是如何在三有中流转的。对此深深思维,真正认识到无常四边,认识到没实义,真切地从内心深处生起出离心。认识到自己就是故事中的甄士隐,自己的命运不会逃出甄士隐的模式,不会超出那种结局。看透这一切是无常、虚幻的,看透沿这种走法走下去,只是枉受痛苦而已,便会毅然决然地放下世间的一切。

  所以不要只作一个局外人看热闹,要想到自己的人生是不是出现了甄的情况,是不是必然出现无常,必然落得甄的结局,无论现在的状态如何圆满,最终一定落在这条流转的链子上。我们能借甄士隐看透自己的命运,早早明白,就能早早像他那样看破、放下,趣入解脱道。

  把甄士隐研究清楚了,就知道该怎么走、该怎么修了。这个走法是这样的,首先,以甄士隐作为样板,观察人生,看到四边的现象,也就见到粗无常;其次,由粗无常就说明是细无常,由此发现苦乐等的两端都是虚假的客尘法;既然是虚假的客尘,就不应贪著、不应希求,由此自然生起希求解脱的功德和进入对实相的修证。

  细致生动地描写甄士隐一生的前后有什么必要呢?这是为了让我们看得很清楚、一目了然的认知。不细致观察、不真切体察这个世间,而只是空泛地说无常、说要出离,就无法和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身处的这个轮回紧密地结合,也就无法对轮回世间生起真切的体认。这样不切身,容易托空,不能把自己身处的世间真正看透、看破、放下。

  修行不是修外在、不是修别的,是修自己,是体察自己有血、有肉的生活,所以要观察自己的命运,切实地分析自己生生世世的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到底在唱哪场戏,到底背后的规则是什么,一一落到切身上来。这样看来,是非观察自己不可的,是非观察现实人生不可的,所以参照甄士隐认认真真地做观察,就会和他一样出现心态上的转变。

  他作一首歌是表明自己真正了解了,有为法都是无常的、无实义的。“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功名过去了,时过境迁,当年显现的功名不是真的。“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财富过后没有了,当年的财富也不是真实的财富,只是一刹那的显现。“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寿命过后也没有了,去后成空,说明生死也是虚假的。诸如此类,家庭、财富、感情、地位,一切都是缘生缘灭,缘聚就显现,缘散就消失,所以执取不到任何实义。

  他这样唱,能看出他的心已经脱开了,看到了这一切都只是生生灭灭的幻像,没什么可贪的地方,他的心一下就放下了。以前他内在的贪执没有放下过,那时候他不懂无常,不知道这些只是客尘,总觉得世间有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得到时心里也很陶醉,其实这是贪执的状态。这样就免不了在幻像破灭时内心悲伤、苦恼。总之,种种烦恼都是由贪执刹那客尘而引发的。后来,他认识到这只是客尘幻化之后,心就打开了。同样的事,观念不同,心态就大不一样。这时再看人世间的兴衰成败、悲欢离合,宛如舞台上的戏剧,所以说“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只见到世间万象生生灭灭,这些生灭的并不是本有的,并不是常住的,实际上,只是自己这颗心迷失在幻化的光影里,认为它是真的、是本有的,把这些虚幻的泡影视为真实义,然后苦苦地追求、贪执,最终也只落得两手空空,所以说“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我们不但是这一生为他人作嫁衣裳,而且是从无始以来的无量生当中,都一直为他人作嫁衣裳,这真是一场无比漫长的无意义追逐,一生又一生都累死在轮回里,结果什么也没得到。能观察到这一点,就会断然放下这种虚妄的追求、没有必要的贪著,义无反顾地寻求真实的解脱。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