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菩提心的修法第二讲

益西彭措,菩提心的修法

第二讲 三苦:苦苦;坏苦;行苦

四念处有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其中受念处主要是观受是苦;

苦有苦苦、坏苦、行苦。

受有苦苦受,坏苦受,不苦不乐之舍受。

1〉苦苦:身心受苦时所生之苦。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取蕴苦。

五取蕴苦:色蕴是制造痛苦的工具,是苦处;受蕴是承受痛苦苦器;想蕴生起分别妄念成为产生痛苦的根源,是苦依,行蕴是制造痛苦的造作者,识蕴是了知痛苦的知者。

2〉 坏苦:一般的论著上对坏苦的定义是快乐之境失去时,所感受的苦。笔者有不同的观点可供参考,笔者认为快乐之境失去时,所感受的苦,应属爱别离苦摄,属于苦苦。

这个世间所谓的快乐,仔细观察便会知道,只是解除痛苦的过程中,在身心上所产生的感受,我们把这种感受称之为快乐。例如,饥饿(食欲)是一种痛苦,在吃东西的过程中,饥饿感逐渐消失,我们把饥饿感暂时解除的过程称之为快乐;再如,当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落入深水中,对死亡的恐惧是一种痛苦,在他被救起的过程中,恐惧感逐渐消失,我们把恐惧感消失称之为安乐。

总之,我们将痛苦的减轻而产生的感受当成了真实的快乐,其实在痛苦的减轻过程中,根本没有快乐的自性,也就是说,除了痛苦的减轻过程中所产生的感受之外,并没有另一个所谓的快乐的感受存在。

但是痛苦并非得到永久的解除,只是暂时的部分解除,随着时间的流逝,因缘成熟,痛苦又会再来,并且比上一次更加强烈。

例如,吸烟者烟瘾来时是一种痛苦,如果不克制烟瘾,任意吸下去,烟瘾便会越来越大,到后来吸很苦,不吸更苦,由吸烟便会引发身体各种疾病乃至死亡,可想而知。

再如吸毒,吸毒者大多精神空虚无聊,消极悲观,对生活有一种厌恶感、无奈感,吸毒可以麻痹人的神经系统,使神经系统得到暂时的放松,从而暂时解除吸毒者的精神空虚、颓废的感受,从而使吸毒者感受到“解脱的快乐”。吸毒犹如饮鸩止渴,后果可想而知。

其实人类所有的享乐都和吸烟吸毒完全一样,随着不断的重复,欲望会越来越强烈,痛苦也会越来越强烈。

另外,为了获得解除痛苦所需要的资源和人力,也会造下杀、盗、淫、妄等等恶业,成为引发未来感受苦果之因。

还有,在解除痛苦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和人力,也就是减损了自己的福报,而这些福报也是过去生中或今生中,通过辛苦劳作所积累的,在辛苦劳作的积累过程中,也造下了无量的十不善业,成为引发未来感受苦果之因。

3> 行苦:是诸行无常,迁流不息,不得安稳自在之苦。

一切有为法,迁流三世,不能自主,众生见诸法无常变迁,而感逼恼,是为行苦。

止观七上日,念念流炎,是为行苦。

行苦潜伏难察,遍摄遍含一切诸苦,同时也是苦苦与坏苦的根本。

欲界三苦俱全,色界只有坏苦和行苦,无色界则只有行苦。

无色界众生,恒时处于行苦之中,并没有丝毫的自在,只能在业力的牵引下,刹那刹那的迁流不息,数万劫一晃而过,当引业穷尽之时,他们忽然出定,如梦醒一般,堕入下趣。

众生于三苦受,增长贪瞋痴。于苦苦受,引发瞋恚增长;于坏苦受,引发贪欲增长;于非苦非乐之舍受,则随粗重身,将无常执为常等,愚痴增长。故行者应当观苦苦,坏苦之本性,灭出贪欲和瞋恚。观一切平庸的舍受为无常刹那消减之本性,灭除愚痴。

如是正观:在感受苦苦,坏苦,行苦时不造三毒之因。

五取蕴包括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犹如肩负沉重的担子,只要重担没有离肩,则随此重担担荷多久,便有多久的不安乐,我们担着这幅沉重的五取蕴担,从未间断过,因为取蕴重担一直执持的缘故,我们一直困在行苦之中不能解脱。

厌离苦苦者,修习五戒十善得人天善果;修习禅定入四禅天;厌离坏苦者,修习禅定进入无色界四空天;厌离行苦者,才能生起真实的出离心,才有可能证入解脱轮回的涅槃。

总之,修习出离心者,必须对三苦都有深入的思维和观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