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根活佛:消业忏悔的奥妙法门(二)

生根活佛,消业

所依对治力

 作者:生根活佛

    第二,所依对治力:也叫返回对治力。所依对治力犹如火,火上方不可能是黑暗的,因为火有能消除黑暗的力量,所以当我们知道自己造了不可思议的恶业之后,就必须要忏悔.只有忏除了恶业,才能走上光明的佛道。 

    《经》云:“只有能产生极大的懊悔,才能做到深刻地忏悔。”如果你知道自己造了业,却不去忏悔,光是后悔有什么用 ? 犹如已服剧毒之人,知道他自己喝毒会死,但却不去寻找良医良药救治,那就只能被毒死,所以已服剧毒之人,知道自己喝了毒,然后生起了强烈的后悔心,立即去寻找良医良药救治,才能有得救的机会。同样,如果我们对恶业生起厌患,明白了自己以前所造恶业可怕的后果,也需要立即寻找对治所依靠之良医良药,这就是所依对治力。所依对治力就象喝毒的人明白了喝毒会死的道理之后,从此决定永远不会再去喝毒一样,但光有这种想法也不行,还必需马上去寻找良医良药来救治,所以当我们知道自己造业犯了罪之后。光有后悔与忏悔、以后再也不去造业的思想还不够,还要尽早去虔诚地忏悔,因为我们往昔所造的一切罪业,终将有一天受报应而下地狱,所以,我们就要立即寻找能救度我们的人。而救度我们的人只有三宝:佛、法、僧。 

    佛是一切众生之依怙主,他以大智大悲精心地救护着一切众生,其大威德力能消除一切众生所有的畏惧,所以从今天开始,我要皈依诸佛。

    我们既然知道自已造了诸多罪业,临死时避免不了受报应的各种恐怖与恶果,因此,必须要于生前寻求一位救护者。那么谁能救护我们呢?据经典里记载,只有佛才具有一切众生断掉业障和圆满智慧的功德,所以佛才是真正三界最胜怙主。当然,在世间上,除了佛以外,也有一些具有大权威之神和人等,但他们自己尚未出离轮回,根本无法作为出世之救护主。而佛是三界中唯一圆满自在的“量士夫”。因为他为众生开示了取舍修行的道理,教导我们如何趋向佛道。他无限的大慈大悲犹如阳光普照大地一般无偏地普照着每一个众生,以无上圆满的智慧、方便的威德力,恒久地救护着所有轮回的有情众生。 

    关于佛的功德,从佛经中可以看到。我佛幸饶弥沃如来,无论从哪一方面都在救度众生。幸饶弥沃佛于出家前就精通了世间法,通过“四因本”和“五明学”来救度众生。以出世间的修证而言,传播显密大圆满等八万四千法门和十二大功绩以救度众生,所以佛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佛有圆满十智十力等无量的功德,这些功德与世间法不同,而是出世间的功德,因此能遣除众生的畏惧与痛苦,能赐予轮回众生究竟的安乐,这点毫无疑问。但我们要遣除自己身心的痛苦,获得无上安乐,也要具足虔诚的信心,完全地皈依佛陀方可。如果你不皈依佛,对佛没有信心,佛也无法救度你,犹如太阳的阳光是温暖的,是无偏袒的,是无偏向的,但是如果你一定要坐在阴暗的角落里不出来,阳光怎么能照耀到你的身上呢?如果你具足清净信心,那么轮回中所遇到的一切恐惧痛苦都将能解除,就是怕你自己的信心不足够。若信心不足,就像你掉入水坑,却不伸手去接援救者的手,那怎么能得救呢!只要我们自己的诚心与清净心具备了,佛随时都可以来救护我们。 

    佛曾经说过:“谁诚心想到我(佛),我就在他前面。”  因此,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信心,这就如同干渴者站在大湖边,如果不去弯腰取水喝,也照样会因干渴而死,所以我们必须要诚心诚意祈祷佛、皈依佛,在诸佛面前真心地忏悔自己的过失和罪过。只要一心皈依佛,听从佛的教诲,即使一时心识迷乱,犯了罪或破了戒,也必定能得到解脱,而最终成就佛。 

    佛法是成就佛的光明道路,我们皈依佛,光在佛面前忏悔还不够,我们还要明白真理,邪念改正,意念转道,所以还要皈依诸佛所亲证、能解除轮回怖畏的无上妙法,就是皈依佛法。众生皈依佛可以去除诸轮回痛苦的怖畏,皈依佛法同样有此功德。这里的佛法是指诸佛传教以来众生成就佛的正法,佛法可分教法与证法。佛传教的八万四千法门是教法,三学、十地五道,道谛和灭谛等是证法。教法与证法都是为一切众生解脱轮回痛苦,获得无上安乐之道的法门,因此我们要至诚地皈依、修炼佛法才能真正地消除过去所积累的业障。 

    佛法之中最殊胜能最快消除罪业的就是菩提心和空性二法。僧宝是我们解脱轮回和消除恶业的助道善知识,亦是必须皈依之处。皈依三宝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我们要在三宝面前专诚心忏悔,努力学佛,以进入解脱正道。为众生解除死亡等一切恐惧痛苦,清净无始以来所有的罪障,我们向诸佛菩萨三宝供养身心、皈依祈祷,请求加持。在诸佛菩萨三宝跟前忏悔自己所做的罪业;尤其是居士、出家人持守别解脱戒,祈祷诸佛菩萨三宝请求加持,忏悔自己的犯戒罪业,也可得到清净,免堕地狱。总地来说; 想摆脱轮回之苦, 就必须要皈依三宝,并且依诸佛菩萨真理正法之所依对治力来忏悔罪业。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