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佛教丛林语言规范(10)

另外,对于新交或尊亲长辈,若非不得已,尽量避免使用便条。撰写时,文字简明扼要得体,字体不潦草,使人容易阅读为要。纸张不可太小,以免容易遗失而未传到对方手中。以下是数则便条范例: (1)买物便条 兹奉上新台

  另外,对于新交或尊亲长辈,若非不得已,尽量避免使用便条。撰写时,文字简明扼要得体,字体不潦草,使人容易阅读为要。纸张不可太小,以免容易遗失而未传到对方手中。以下是数则便条范例:
  (1)买物便条
  兹奉上新台币○○○元,祈付香菇若干、紫菜若干、金针若干、木耳若干、豆腐皮若干,交来人携下。如结算后,款尚不敷,请开单示知,即当补奉。此致
  某某宝号
  某某启
  (2)借物便条
  兹因佛事应用,缺乏器具,祈惠借桌几张、椅几坐、凳几条,交来人搬下,用毕即还,勿却为荷。此奉
  某某台照                       某某上
  (3)赊货便条
  见字祈付瓜子若干、糖霜若干……,交来人携下,其款若干,请暂登账,待日照奉。此致
  某某宝号
  某某字
  (4)借书书条
  某公长老尊鉴:前在宝刹时,阅悉藏经甚丰,至为钦仰。现某欲乞借某经一部,以兹参阅。如蒙俯允,当从速归还,不敢有误。异时倘得增长,实为长老所赐也。专恳立候
  惠示
  后学某某跪启
  (5)索赠刊物短简
  敬启者:现闻贵处出一某种刊物,系赠送性质,某欲取阅,以增学识。即祈按期惠赠一份,寄至“某处”为荷?专恳敬颂
  道安
  某某谨启
  (6)问病书条
  某某长老佛眼:未亲座右,忽已经年。昨闻法体违和,曷胜悬念,怅未亲临侍候,惟日叩于佛前,祈求“天相吉人,早占勿药”。并祈宽怀调养,勿起烦焦,免令造化小儿,从中播弄,至起居方面及饮食问题,尤宜研究精详,以求适当。某如有暇,准即趋前,相与谈心,或堪却病,谨先慰问。
  只颂
  痊安 
  晚学某某跪叩   ↑
  结 语
  语言本来是沟通感情,传达意思的工具,但对修行者而言,语言过多并不好,因为不少的烦恼是非,都是由于闲谈杂话而来。在念佛堂里,常听到两句警策的话:“多念一句佛,少说一句话。”在禅堂里,不但不可讲话,连动念都不行,所谓“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禅宗对语言的看法是,你道即是非;维摩居士的一默似春雷。我国教育,一向也是身教重于言教,社会并不看重喋喋不休的人。
  苏格拉底非常善于演说,以教人如何讲话为职,有一位青年前来请教演说方法,并说明演说如何重要云云,苏格拉底等他说了半天以后,向他索取两倍学费,青年问为什么,苏格拉底说:“因为我除了教你讲话,还要教你如何不讲话。”
  一个国家的兴盛,自有支持兴盛的精神;一个团体的成就,自有使其成就的纪律。东晋时候,名士习凿齿,本是带著一种不友好的态度去拜访大家称道的道安法师,他在檀溪寺住了数日后,写了一封信报告宰相谢安:“来此见释道安,故是远胜,非常道士。师徒数百,斋讲不倦,无变化伎术可以惑常人之耳目,无重威大势可以整群小之参差,而师徒肃肃,自相尊敬,洋洋济济,乃是吾由来所未见。”
  “师徒肃肃”,就是沉默诚敬;沉默可以启发智慧,肃静才能变换气质。玄奘大师一生谨守“言无名利,行绝虚浮”的修行准则,俗亦云:“一言折尽平生福”,谨言实是修身要件。
  不过,语言在于表法,所谓“粗言及细言,概归第一义”,第一义就是明心见性,认识自己朴实未染的本来面目。若能将语言善巧使用,语言不但不会障道,反而是入道前的桥梁,见月前的指头。
  《无量寿经》云:“远离粗言,免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彼我兼利。”自古也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明训。如果我们出言吐语,处处都以爱护对方为出发点,自然就能摄受别人。像惠能大师“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之语,让学人返求自心;怀让禅师的“磨砖不能作镜,打坐怎能成佛?”使得马祖禅师明白,参禅悟道不光打坐,重要在明心见性;归宗禅师的一句“善自珍重”,让苦不开悟的弟子认识自我;慧忠国师以“你是佛祖”来点化侍者;良宽禅师的软语慰勉,让不务正业的外甥奋发向上;仙崖禅师的幽默譬喻,让互相指责的夫妇和好如初……。可见语言使用得宜,能润滑情谊,缔结善缘,反之,使用不当,就会变成伤人的利器,甚至造成是非纷争,引来无穷祸患。
  本篇论文旨在阐述丛林传统的语言及相关的礼仪规范。其中佛门称谓、各场合的应对进退,和书信礼仪、应用文之写法等,都是平时进出寺院甚至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所谓“诚于中,形于外”,以诚恳庄敬、尊重体贴的心地,说正派、善良、中肯的语言,相信定能拥有圆满顺遂的人生。
  警策格言里有著出家人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修道历练,果真“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而从佛语典故中,更了解佛教词汇对中国文字的贡献与影响。
  语言和文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在其运用当中,亦能反应个人及社会文化的水准和品质。期许人人都能明了并善用佛教这许多丰富、优美又实用的语言文字,使自己成为文雅有礼,处处受欢迎的人,也让人际之间更沟通无碍,社会更祥和无诤。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