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佛教与花的因缘(4)

在《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中,以莲花比喻十种善法,即远离染污、不与恶俱、戒香充满、本体清净、面相熙怡、柔软不涩、见者皆吉、开敷具足、成熟清净、生已有想。 还有《释氏要览》说:「袈裟名离染服……又名莲华衣,

  在《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中,以莲花比喻十种善法,即远离染污、不与恶俱、戒香充满、本体清净、面相熙怡、柔软不涩、见者皆吉、开敷具足、成熟清净、生已有想。
  还有《释氏要览》说:「袈裟名离染服……又名莲华衣,谓不为欲泥染故。」是以莲花清净无染,比喻出家人所披的袈裟之圣洁。
  以上都是以花来比喻圣德、善法,但是也有相反的譬喻。如在八寒地狱中受苦的众生,身体会冻成红色,甚至皮破血流如绽开的红莲,所以称为钵头摩地狱、摩诃钵头摩地狱,即红莲地狱、大红莲地狱。因为寒气而皮肤冻成青色,则称优钵罗地狱。
  又根据《大智度论》卷五所记,魔王以美好的欲望诱惑人,破坏种种善事,因此也以「华箭」比喻魔王。
  《佛说孛经》说朋友的类型有四种: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其中「有友如花」就是比喻有好处、有利益时,把别人捧在头上,没利用价值、不要时就将之踩在地上的朋友。
  花从含苞待放、灿烂绽放到枯萎凋谢,好比人生的过程。虽然空花水月亦虚幻,但花以其特性开展人们的想象力,丰富人间更多的文学词汇,也让佛教在说法时引为譬喻,而能解说无碍,理事圆融。  ↑
  六、花与境
  在社会逐渐重视精神生活及注重环保生态的共识下,许多住家利用空间,在阳台院子种上几盆花;市区的街道两旁,也常有淡红、橘黄、乳白等各色各式的花朵迎风摇曳;公园、风景区更是草木扶疏、花团锦簇。花实是美化环境不可缺少的角色!
  自古以来「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建在山林郊野,当然不乏花草树木的优雅景观。《洛阳伽蓝记》中描述法云寺时,写道:「伽蓝之内花果蔚茂,芳草蔓合,嘉木被庭。」苏东坡〈惜花〉诗的「吉祥寺中锦千堆」,即是形容吉祥寺的庭院里,牡丹盛开宛如锦缎般广袤、华丽。
  因此,佛寺又有「花宫」、「花界」之称。李颀在〈宿莹公禅房闻梵〉诗里说「花宫仙梵远微微,月隐高城钟漏稀」;黄滔在〈题道成上人院〉诗里有「花宫城郭内,师住亦清凉」之句;元稹的〈与杨十二李三早入永寿寺看牡丹〉诗中说:「晓入白莲宫,琉璃花界净」。可见僧人远离聩闹,于山间水边修行之余,莳花种树,庄严道场兼怡情养性,也是很自然的事。
  除了人间,佛国净土也多以花来庄严美化环境。《阿弥陀经》说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八功德水。经云:
  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绁,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
  《无量寿经》中描述,在极乐世界里每天早晨起来,香风微微吹拂,摇曳著各种宝树宝网,发出各种微妙法音,听闻者神智清朗,心情愉悦。然后又说:
  风吹散华,遍满佛土,随色次第,而不杂乱,柔软光泽,馨香芬烈,足履其上,陷下四寸,随举足已,还复如故。……,随其时节,风吹散华,如是六反。又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
  《观无量寿经》对极乐世界的描述更是美轮美奂,庄严无比,如:
  有众妙华,作阎浮檀金色,如旋火轮,宛转叶间……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一一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其摩尼水流注华间,寻树上下……
  花是如此的庄严极乐世界,其它佛国世界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华严经》里形容光光相照,重重无尽,以大莲华为中心而形成的莲华藏世界情形是:
  众莲竞发如衣布,珍草罗生悉芬馥。
  无量宝树普庄严,开华发蕊色炽然。
  ……
  阶陛庄严具众宝,复以摩尼为间饰,
  周回栏楯悉宝成,莲华珠网如云布。
  摩尼宝树列成行,华蕊敷荣光赫奕,
  种种乐音恒竞奏,佛神通力令如是。
  种种妙宝芬陀利,敷布庄严香水海,
  香焰光明无暂停,广大圆满皆充遍。
  此即是无边妙华遍满,无量光明普照,众宝严饰,香水海围绕的莲华藏世界。
  《梵网经》的莲华台藏世界的环境,根据《梵网经》中的叙述,莲华台藏世界周围有千叶花瓣,一叶花瓣就是一个大千世界,有百亿须弥乃至百亿阎浮提。卢舍那坐在莲华台上,千叶上各有一大释迦,百亿菩提树下又各一菩萨释迦,在宣说菩提萨埵的心地法门。
  莲华台藏世界的莲花为千叶所成,而且卢舍那佛趺坐台上,花叶扶疏,美妙无比。
  「花开见佛悟无生」是念佛者最高的生命境界。不过,即使有善根往生净土,但是如果对佛智存疑,将含于莲花中,其花未开,不能见闻三宝,此即谓「含华」。往生极乐世界者依其品位上下,佛菩萨来接引时所持的莲台也有不同。《观无量寿经》里对此有详尽的叙述,由上品上生至下品下生依次为:金刚台、紫金台、金莲华、莲华台、七宝莲华等。
  另外,密教灌顶时,弟子以帛覆面,将花投于曼荼罗上,花所落处的佛,就作为自己的本尊,此仪式称为「投华得佛」。依花落下地方的不同,弟子境界成就也有不同。如堕落佛顶上,则成就佛顶真言及佛之毫相等诸尊真言;若堕落佛面,则成就佛眼等尊的诸明真言;若堕于佛身的中间部分,则成就诸心真言;若堕于界道上及行道院,即表示此人没有决定心,不能成就。
  总之,花对外在环境与内在修行境界皆有所关连。佛国净土是一个莲花遍布、百花盛开的世界。「心净国土净」,如果每一个人心中常植慈悲、清净、欢喜的莲花,并让居住的大环境能处处鸟语花香,无荆棘杂草,无污秽髒乱,那么此娑婆世界当下就是庄严的佛国净土。
  ↑
  七、花与诗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古来情深义重的文人大多心思感怀敏捷,触目所及常能吟咏成诗。举凡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的自然景色,喜怒哀乐、人生际遇的生命景况等等,都是它们抒发诗情的材料。
  佛教典籍里的偈、颂、歌、诀,广义上说都是诗。佛教传入中国后,奥妙的佛法也影响了许多知识份子、官僚士大夫及文学家们的思想、观念。如东晋开始,有王羲之等人含般若思想的「玄言诗」的流传;南朝时谢灵运等人的山水诗之盛行;唐朝是佛教兴隆时期,更是诗人辈出的时代,两者相互辉映,留下许多璀璨的文学作品。诗人王维,其字摩诘,即是取自佛教人物维摩诘居士之名,可见他和佛教的因缘。
  在众多依托自然景物,表达佛教理念与精神的作品中,就有不少与花相关的诗作,以下仅列举数首来说明: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