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正见与般若(2)

正见对于德行的重要性,是超过一般的,所以说:“假使有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复百千劫,终不堕恶趣。”这是说,若人生于世界上,能得到正见的力量,增长不退。如菩萨长期在生死轮回中度众生,具足了正见,虽然或有

正见对于德行的重要性,是超过一般的,所以说:“假使有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复百千劫,终不堕恶趣。”这是说,若人生于世界上,能得到正见的力量,增长不退。如菩萨长期在生死轮回中度众生,具足了正见,虽然或有小错,但决不造重罪。即使偶尔因为造了恶业而堕落,但因为正见具足,而且常行善法,所以受苦的时间也很短暂。佛经是称作“拍球地狱”,就像球拍下去,一着地后马上就弹起来。故生死虽历千百次,终不堕入地狱。所以说:“菩萨这套长在生死而能广利众生的本领,除坚定信愿(菩提心),长养慈悲而外,主要的是胜解空性。观一切法如幻如化,了无自性,得二谛无碍的正见,是最主要的一着。惟有了达得生死与涅,都是如幻如化的,这才能不如凡夫的恋着生死,也像小乘那样‘观三界为牢狱,视生死如冤家’,而厌离他,急求摆脱他。”

“菩萨的大慧、深慧,不怕生死流转而能于生死中教化众生,也即是这正见——般若的大力。”可见佛法正见——性空见,缘起慧,正是菩萨行者得以头出头没的流转生死的利器。

二、般若的内容及其在佛法修学中的重要性

(一)、般若的意义与内涵解析

般若,在一切无漏功德中,要算是最尊贵,最第一了!经中以无边赞叹来赞叹他。佛法的无边功德,各有特胜,都可以有值得被尊重的价值。但般若却有一特殊的意义,值得尊重,这就是佛法的根本。般若是凡夫与圣者,世法与出世法的差别所在。所以一切无漏功德,一切三乘圣者,都依般若而有。如经中说:“欲学声闻地,亦当应闻般若波罗蜜。欲学辟支佛地,亦当应闻般若波罗蜜。欲学菩萨地,亦当应闻般若波罗蜜。”总之,没有般若,就没有出世圣者,没有无漏功德。所以佛法超胜于世间法的特质,也就唯有般若了!

“般若”本是世间旧有的名词,是沿用印度的原音——般若。而不直译为智慧的原因是五不翻中尊重不翻,及四例翻经的翻字不翻音的意思。般若一名,比较其它异名,可说最为尊贵,含义也最深广。其在中国没有相当的名词可以代替,虽意为智慧,乃不足以表显般若的含义,所以《智论》说:“般若定实相,甚深极重,智慧轻薄,是故不能称。”般若以其种类而言,有二种、三种、五种之别。今略举三种般若:一、实相般若:“实相”即诸法如实之相,《智论》说:“般若者,是一切诸法实相,不可破,不可坏。”其不可思议的境界,非凡夫的心理所能想象与言论的,如《法华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此亦约三义释之(一)、实相无相,(二)、实相无不相,(三)、实相无相无不相。二、观照般若:观照,即观察的智慧,《智论》说:“从初发心求一切种智,于其中间,知诸法实相慧,是般若波罗蜜。”此亦可分三节解说:凡夫、外道、二乘之料简:(一)、凡夫的世俗智慧;(二)、外道的离生智慧;(三)、二乘行者的偏真智慧。大乘的诸法实相慧,要有大悲方便助成的:悲智不二的般若,决非二乘的“偏真智慧”可比。离此三种,菩萨大悲相应的平等大慧,才是般若。三、文字般若:诸佛菩萨,从其亲证实相理体,假借文字语言以开导一切有情,使其解悟者,谓之文字般若。如经中说:“般若当于何求?当于须菩提所说中求。”这就是指章句经卷等。此三种般若中,实相般若,才是真般若;其余二般若,是达到此实相般若的方便,所以因得果名,也名之为般若、为中观。

般若与方便二者同是智慧。“如《智论》比喻说:般若如金,方便如熟炼了的金,可作种种饰物。菩萨初以般若慧观一切法空,如通达诸法空性,即能引发无方的巧用,名为方便。经上说:‘以无所得为方便。’假使离了性空慧,方便也就不成其为方便了!所以,般若与方便,不一不异:般若侧重于法空的体证;方便侧重于救济众生的大行,即以便宜的方法利济众生。《智论》这样说:‘般若将入毕竟空,无诸戏论;方便将出毕竟空,严土化人。’”

般若随机之不同而又有种种转化,《智论》说:“般若是一法,随机而异称。”又说:“未成就名空,已成就名般若。”般若到了究竟圆满,即名为无上菩提。约始终浅深说,有空、般若、菩提三名,实际即是一般若。这如一个人年幼时名孩童,上学读书就名学生,长大以后务农作工又名为农夫或工人。因此说:“般若是一法,随机而异称。”

(二)、般若在佛法中的重要性

佛的功德,究竟圆满。这不外乎从菩萨的六度与四摄修行而成。六度是成佛道的要目,四摄是利济众生的方便;所以大乘的菩提道,也就是六度与四摄了。但这不过是约特点而分别的说明,其实六度也可分自利利他二道:如施、戒、忍是利他的福德道;禅、慧是自利的智慧道,精进通于二道。若进一步说,六度都有自利与利他意义。

这里要特别说到的,佛果不是一行一法门而可以圆成的。在《般若经》的依止三心而行六度万行来说。菩萨依三心,才能修菩萨的六度;又依六度圆满三心。六度只不过是菩萨行的大纲,如《增壹阿含经·序品》说:“菩萨发意趣大乘,如来说此种种别,人尊说六度无极,布施、持戒、忍、精进、禅、智慧力如月初,逮度无极观诸法。”菩萨为达彼岸,必修六波罗蜜。而其中之般若波罗蜜(智慧波罗蜜),成为其它五波罗蜜之根据,因般若度能导万行以入智海,是菩萨般若的不共妙用。故称般若为“诸佛之母”,在佛法中居于最重要之地位,为大乘佛法之纲要:大乘教义,深广如海。但总的可分为二:(一)、以慈悲为本,从利他中完成自利——其实是自利与利他的互相促进,进展到自利利他的究竟圆成。(二)、以六波罗蜜为本。施、戒、忍、进、定五度,如果离般若,非波罗蜜。般若为大乘道体,为五度眼目;为般若所摄持,万行始能到达究竟佛果,成为波罗蜜。然而般若能摄导万行,也须万行庄严般若。所以在修学的过程中,对信愿、慈悲,以及禅定等等,也要同时随顺修集,才能显发般若真慧。所以总的来说般若为大乘佛法之纲要,为菩萨行的宗主,而又离不了万行。龙树菩萨因此说:般若波罗蜜,即等于说六波罗蜜。《大般若经》曰:“摩诃般若波罗蜜,是诸菩萨摩诃萨母,能生诸佛,摄持菩萨。”

佛说般若,虽说但为为菩萨,而也有二乘在座旁听。经上说:“要得二乘果,必须学般若。”出世圣者的特质,就在于有智慧。智慧以外的一切法门,都要与智慧合一去修才成。如说:信智一如、悲智交融、定慧均衡、理智平等,都离不了智慧。离开智慧而学佛,什么都不能够了生死。所以经中说:“般若波罗蜜于五波罗蜜中最上最妙。是般若波罗蜜取一切善法,到萨婆若(一切智)中。”所以般若不论约那一方面说,决定是出世圣法的特质,非布施、禅定等所及,而为生死与成佛的必修法门!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