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浅谈龙树中观思想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一、龙树菩萨生平及其主要著作

关于他的生平,有各种不同的传说。据《龙树菩萨传》说他生于约公元二至三世纪,是南印度的婆罗门种姓,据传其父姓“龙”,母亲生他于树下,故名“龙树”。龙树天资特别聪明,在孩提的时候,听到婆罗门诵读经典,数遍之后,他即能背诵。到二十岁以后,对天文、地理、数学,以及婆罗门和各道的经文,几乎都读遍了,而且理解力相当强,因此在青年时名气就很大。他在幼年时期曾系统学习“五明”①,其后皈依佛教,初习小乘教规,后在雪山一带习得大乘经典,系统地阐述并确立了大乘佛教中观派的理论,深受南印度安达罗王朝的引正王的推崇,晚年住在黑峰山(今哥斯坦河上游)。一说晚年住在阿摩罗缚底大塔西北50公里的吉祥山,并传其为王子所杀。

龙树菩萨一生著作甚多,据西藏所传为122种,汉译为22种。有“千部论主”之称。其主要著作有:《中论颂》、《十二门论》、《七十空性论》(藏译)、《迥诤论》、《六十颂如理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大乘二十颂论》、《因缘心论颂》、《菩提资粮论颂》、《宝行王正论》、《龙树菩萨劝诫王颂》等。依据西藏的文献有关《中论》的注解除观誓(七或八世纪)疏解《般若灯论》外,他还提及了《中论》的八大注解,遗憾的是今天可以看到的只有五种:即(一)龙树的《无畏论》;(二)佛护的《根本中论注》;(三)清辨的《般若灯论》;(四)安慧的《大乘中观释论》;(五)月称的《中论注》。

二、关于“缘起性空”思想

“缘起”是佛教所说的“缘”和“起”的合称,“缘”是“起”所赖以产生的条件,“起”是生起的意思。《杂阿含经》卷12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这是对缘起的最早解释。原始佛教的缘起观,被称为业感缘起,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互为依存的关系,同时缘起论成了佛教全部理论的基础,但大小乘佛教对其所探讨的侧重点略有不同,不仅涉及人生现象,而且探讨宇宙现象。大乘佛教兴起后在缘起的解释方面提出了新的看法,综其说大者有两家:一家是以龙树为代表的中观学派提出的中道缘起论,包括受用缘起和八不缘起等;另一家是以无著、世亲为代表的瑜伽行派提出的“自性缘起说”。龙树菩萨认为一切有为法都只是因缘和合所产生的现象,没有常住不变、单独存在的自体。譬如众木聚生而为林,林只是个假名,除众木外,别无自体,无自体也叫做“无自性”。既然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才产生的,那么任何一种单独的事物都离不开和它联系着的事物,因此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有它自己独立的自性,若是有了自性,那它本身一定是完整的存在,那就不须托缘而生,那也就不是缘起法了。所以龙树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②“空”乃是一切法的真实相状。凡是缘起的,没有不是受着种种关系的局限与决定;受种种关系条件而决定其形态与作用的缘起法,即不能不是无自性的。‘自性’,即自有或自成,有自体存在或自己规定自己的意思。现在说:一切都是关系的存在,是依缘所起法,这与自性──自有、自成、自体存在的含义,恰好相反。所以凡是缘起的,即是无自性的;无自性的,即名之为‘空’。缘起即空,是中观大乘最基本而最扼要的论题。自性,为人类普遍成见的根本错乱;空,即是超脱了这自性的倒乱错觉,龙树菩萨认为人的语言、概念不能达到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凡是通过语言、概念、范畴去认识世界的都是“戏论”,一切现象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都是由内在的“因”和外在的“缘”和合而生起,没有永恒独立、不变的实体,是无法用语言和思维所表述考虑的。藏传佛教宗喀巴大师也承袭了龙树提出的八不缘起说,认为缘起有两种,一种是有为法缘起,另一种是无为法缘起,即观待自分所设施,这都是专门为性空而说,被认为是性空的特唱。  

龙树菩萨进一步发挥了大乘佛教般若经的性空思想。所谓“空”既不是“零”也不是“空无”,而是指“不可描述的”实在。他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以及人们的认识,包括感觉、概念、意识和地、水、火、风等元素都是一种相对的、依存的关系,是假借的概念(假名),是不真实的,它们本身没有独立的实体性或自性(无自性)。“空”不能认为是有,也不能认为是无,不能认为是生,不能认为是灭,一切经验上的有无、生灭、来去等等概念都说不上,不是我们的知觉分别所能得其实际。所谓非有非无,非生非灭,一切皆空,所以说是“空不可得”。、一切法空的理论是建立在一切法互相依存的因果律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它不是否认因果律的。今天我们所熟悉的佛教中“空”的概念,实际上并非源自释迦牟尼,而源自龙树。宇宙万物的真实相是“空”,亦是“中道”。所谓“中道”就是不能用言语分别,不能用概念亲证的一种最高存在,也就是“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非非有非无”。“空”的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事物的相对性(或‘相待性’,因为它们是缘起共生的)”。龙树是个绝对的相对论者,他把相对性的原则发展到了极点。在他看来,既然所有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那么最后,一定有一样东西与这种相对性本身相对,那就是绝对。这种绝对不能通过理性来描述,而只有通过直觉来体验和把握,它就是不可说、不可分、不可思议的宇宙整体,或者你可以把它称作神。和人类原始的神不同的是,龙树的神是由严格彻底的理性思辨呼唤出来的神。他认为,有为法空,无为法亦空。我空,无我亦空。生死空,涅槃亦空。既然一切皆空,那么,森林罗布的世间万物又作何解释?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龙树提出了二谛(真谛和俗谛)说。他说,佛陀为那些被无明覆盖的凡夫说法时,采用俗谛,承认世界和众生的真实存在;为那些已经消除无明、洞察真理的人说法时,采用真谛,否认世界和众生的真实性。他认为只有从俗谛入手,才能达到真谛,“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③从“空”的根本立场出发,龙树不但认为世界是不真实的,而且认为涅槃也是假象,他说:“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又“涅槃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④只要消除无明,就可以达到涅槃。“涅槃”在他看来是无得亦无至,不断亦不常,不生亦不灭,排除了生死干扰的寂灭境地。龙树为大乘佛教的宗教和社会实践开辟了新的道路。他的宗教哲学思想对中国佛教很多宗派都有很大影响。在藏传佛教宗喀巴大师看来,其中的“缘起”与“性空”两方面最终是相互统一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