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如来藏和华严》续谈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windmills: “如来,如来智慧德相,如来藏”是缘起无自性的和一般的定义有不同啊。
zf: 生起现行的如来智慧德相的确是缘起法(从大悲之根本生,从菩提心之因生)。 而众生本有的如来智慧德相(如来藏),不因众生的烦恼为生因而生,但其与缘起法之法性并不矛盾。反而因为众生和如来皆是缘起法,众生才能本具如来智慧德相。
windmills: (以上)而且还有“执彼此为实”的问题,如果这样的话,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我中有电脑,电脑中有我”。
zf: 上面处处强调“彼”“此”为缘起法,如何能生起“执彼此为实”的问题?不解。 若依华严境界,的确“我中有电脑,电脑中有我”。但只有在“我”和“电脑”非实的前提下才能成立。 在《中观、如来藏和华严》一文介绍杜顺大师的教法时,前提只有一个——诸法的缘起性。众生即如来藏是此前提的结论,并未作为论证的理由(前提)。 关于如来是否为缘起法,我们有不同的看法。 我未说如来藏是缘起法,而认为其是缘起法之某种属性。缘起法的属性不一定是缘起法,例如,缘起法的法性便不是缘起法。
windmills: 我的理解,“以众生为此,如来为彼”,就是有“执彼此为实”的问题,原论中“彼此”是相对的抽象概念,不能拿来类比说此是具体什么,彼是具体什么。
zf: 本人认为这里的彼此就是指具体之缘起法。 杜顺大师文中“彼此”处处所指皆为缘起法。何以兄认为应是相对抽象的概念,不能指具体法??
windmills: 我的理解,“华严五教止观”是从真谛角度来说的。而见你用在俗谛方面,前提结论虽然正确,但对论证过程有些疑问。
zf: 如果以1、名言识共许,2、无余名言量妨难,3、无观真实量妨难(格鲁派)这三条作为世俗谛的标准,以诸法之空性为圣义谛标准的话,“彼中有此,此中有彼”的境界,对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的确既不属圣义谛,也不属世俗谛。若一定要用“二谛”的角度观察,华严境界似乎可以理解为“如来的世俗谛”。因为重重无尽事事无碍的因陀罗网境界,非亲证大圆镜智者不能现量尽显。杜顺大师开示之殊胜之处在于,为我等指出一方便之门——以比量的方式对华严境界生起信解。以此信解为基础,积累资粮,以求圆证。 “中观、如来藏和华严”一文是本人的一点体会,不一定准确把握了杜顺大师的真义。兄直接研读大师的著作最好。
智行: A中有B,B中有A。华严直谈唯心无碍境界,非但吾辈凡夫难知,纵阿罗汉亦不易明了。通常华严之无碍境界可说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和事事无碍法界。理者即真谛,事者即俗谛。理事无碍法界即真俗二谛圆融无碍之不二法界。事事无碍即俗不碍俗,法法互融,重重无尽,小能包大,一多互融。 不二境界,没有外道和如来的障碍。不仅如此,华严境界连水火亦不相妨碍,不妨水中出火,火中出水。凡夫可以靠观想或作梦来现这个如幻相,独头意识也很不可思议啊!当然这还远不是华严境界,只是可以管见唯心一斑,华严要有断无明惑之功才能自在受用。我们未入不二境界,所以样样事皆不容,当然小不包大,水火不容,这是我们唯识所现境界。我们的意识里是小不包大,水火不容,境界也如此,障碍从这来。唯心境界里,没有这些意识,没这些成见和见执,所以一切运用无碍。 所以师兄说“从俗谛上看,就会有很多奇怪的结论”,这主要问题在于以我们的唯识所现境去体味华严唯心境界。总之,不能说华严五教止观只说真谛。 又忽有人问曰:水火相容,岂不水救不了火,华严岂不成火海或汪洋。此问又是以唯识所现境去体味华严唯心境界。唯心境界,水火皆随心应现,本自安立,没这些问题。若要火灭,不用一滴水,火亦得灭。说到底,只有唯心可说。 注:华严里的这个“唯心”与一般所说“唯物”相对之“唯心”名同实异,不可不鉴。彼“唯心”者实是执幻识为本,正为大乘所破。
维京传说: 俺要仔细琢磨一下。对俺来说,最难以理解的是如何在无相中安立菩提心,如何在万法不染、无来无去、本无生灭中树立大悲心。 悲智又如何双运? 普贤行愿品说:生死旷野大树王,诸佛菩萨为智慧华果,众生为树根。如以大悲水饶益众生……这段话揭示了佛菩萨与众生的关系,大悲是沟通这种关系的方法。 密宗也说,无大悲为根基,脉结难以打开,无上密修行不成就。就是在技术上,大悲之重要性也不可忽略。 可是,此中如何与甚深中观义协调起来? 所谓观众生为无始劫来父母,以此来修大悲,这是个方便入门法。但也可以观成众生无始劫来皆为仇敌啊,难道是为了因果而观前种,不观后一种?
智行: 会归到心性上来,中观从来就不碍大悲心,应该说大悲心本来就是中观的内容之一。只是中观被许多人说走样了,用一个“毕竟空”把中观给打发了。既然是“中”,则即空有、而不落空有,说它是“毕竟空”时应知其“毕竟不空”,所谓真空不空是也。若不能把握这“中”,则应宁可偏在“有”边,起出离心、大悲心、顺俗菩提心等。偏空则不是执断,就是落在空穴里,灰身灭智,造极不过是定性阿罗汉。 诸佛所开显无非是唯心之大用,心本来就可用,众生天天在用,此心体从来与佛心无异。只是我们凡夫用时把如幻随心境执著成心外实有之法,起种种分别,生种种烦恼执著。执著故生与执著相应之境界,比如认定墙是实有,不能穿越,则不能穿越墙壁,自作自受,作茧自缚。今虽信墙是幻现,未必真信,执著习气还在,当然也不能超越。所以第一先明境界乃是唯心之幻境,无有实体,亦非是无(心不断灭故),故可任意起心之用。起心之正用曰“自利利他”,故不论悟否,先起出离心、大悲心、顺俗菩提心等都能自利利他,行者应先从此入。达空性者则知一切如梦幻,了不可得,虽了不可得,“不妨大作梦中佛事”,并且这才是空性之正用。一方面空性、如幻之理性并不妨碍“梦中佛事”(吾辈只有知幻、不知幻之别)。另一方面,吾辈无明习气非一日即断,福慧也难一日而圆,故应起如幻之薰修,大修特修,待习气断尽,一切见执皆舍尽,一切无执,一切无碍,则成大自在。然此心亦未变得一分,但吾辈已全能用心,无事不办,此即如来果德。回头再看众生,原来众生本来就是佛,带著如来法身在轮回。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