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言顿者,即为超越之义,以凡夫之因地顿入如来果位,即直指心性,顿悟成佛,若见自性,便名成佛,不于心外求之。 此顿教修行方法,不执一切,无论是垢是净之处,或闹或寂之中,皆为修行道场。就是著农吃饭,打坐睡觉,吟诗读诵,写字作文,待人接物等,做一切事情均为用功办道。于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不离自性。此门以观照之力,知万法本空,真如无相,根尘如幻,生佛平等。如此,则知我心即是真如,融万法为一体,无内外大小,上下长短,无头尾方圆,亦无中隅厚薄,无形无相,唯一真如,明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磐,平等无二,不可分别。了知一切法皆是圆觉之影象。如此则无能执所执,此心自然安定寂寞,自在无碍。以智慧观之万法,唯有假相,如幻如化,如露如电,虚妄不实,由此观察,就是在尘劳之中,也成为清净之处,自然无染,纯洁无暇。这样,自心自然洁净,自然明朗,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无所不鉴,无处不明,通达无碍,法法圆融,法界一体如如不动。如此自然进入佛之境界,证佛正智也。是即不修而修,修而无修;即是时时行善,而时时无善可行;处处止恶,而处处无恶可止;愿愿度众生,而无众生可度;乃至念佛、拜佛、诵经、礼忏,均不见有能作之心,有所证之法,也不用勉强求证之。若勉强求之,便被法所缚,自起烦恼,不得解脱。因吾人之心本来自净,故不用求净也。但知当体即空,自心本净,万缘放下,自见自性之佛,是故不执一法,才能达到身心寂静,若有执着,便生障碍,增加自心负担,变益烦恼,焉有安定之时,解脱之日耶?此教之修法,全在放下万缘,一切空寂,无论是世间法,或是出世间法,皆要放下,自心自净,自在解脱,名入佛之境。此解脱之境也不可执著,也要放下,连放下之念也不起,空空寂寂,自然而然,方为自在。故《金刚经》云:“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此就说明无论是正法或者非法皆不可得,而心也不可存一念,方是真正自在解脱。 此顿教之法门,对外境不分别,内心不妄动起念。内外俱寂,不取不舍才是真实功夫,若以分别之心除烦恼,则烦恼永不可除,若知烦恼本空,则不除而自除。唯空心色两法,了我法二执,不起分别,圆融一切,方为真正究竟也。 总之,顿修之法,只要一心放下,一了百了,一断百断,单刀直入,顿悟成佛,决无犹豫之心方能证之。同时既无外境可见,也无内心可求,内外一体,事理一如。即不取亦不舍,时时行方便自在,通达无碍,乃为顿教之妙法也。(信息来源:摘自《上海佛教》) 编辑:明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