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第三只眼看净土(4)

4、万善同归之净土 持名念佛的净土法门,虽以往生不退成佛为目的,但“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往生彼国”是条件。所以修学净土法门的行人,应不以只持一句圣号为所作已办,尚需培植深厚的善根,增长种种福德,如《观

4、万善同归之净土

持名念佛的净土法门,虽以往生不退成佛为目的,但“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往生彼国”是条件。所以修学净土法门的行人,应不以只持一句圣号为所作已办,尚需培植深厚的善根,增长种种福德,如《观无量寿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43]《十住毗婆沙论》也说:“欲得阿鞞跋致(不退转)地者,非但持名忆念礼拜而已。”[44]由此可知,求生极乐净土,不是只凭受持一句名号就可以了。在修持净土法门时首先要着重净土的正因,要知道甚深广大的般若道是难行的,但难行的却又是菩萨修学佛法的正常道。若自己觉得心性怯弱,不堪修习人间的菩萨大行,那么,简单易行的方便道,也确实是善巧的修学法门。可是,一定要多集善法,多修净业,往生才是千稳万当。

结 论

净土法门是信方便的易行道,与大乘佛教的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净土原本含有净化国土与清净世界的二重意思,但在净土法门的流行中,前者已被世间淡忘,唯有后者作为众生可往生的极乐国土得到普遍的弘扬。佛教传入中国后,念佛往生净土几乎融摄了所有的修学,成为中国佛教的一大特色。然而,简单易行的念佛法门的流行,却使得佛法的深义大行得不到正常的开展,由是持名念佛在他力增上的作用下,以及佛的本愿功德的摄受下,演变为“万修万人去”的通俗法门。当然,从摄化众生的方便来说,净土法门的妙用是极大的,若以此而认为念佛一法是无事不办,那显然是不知安立方便道的本义。因此万善同归的人间净土,才能契应如来立教的本义。

【注 释】

[1]《二课合解·大慈菩萨发愿偈》,香港佛经流通处出版,页284。

[2]《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二,《大正藏》卷46,182中下

[3]《金刚经》,《大正藏》卷8,751下。

[4]《净土与禅》,《妙云集》下编之四,页95。

[5]《中华佛教百科全书》,页3964。

[6]《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大正藏》卷8,231中下。

[7]《妙法莲华经·譬喻品》,《大正藏》卷9,14下。

[8]《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七八,《大正藏》卷27,893下。

[9]《净土与禅》,《妙云集》下编之四,页28。

[10]《净土与禅》,《妙云集》下编之四,页29。

[11]《净土与禅》,《妙云集》下编之四,页29。

[12]《兜率净土与十方净土之比观》,《太虚大师全书》,册18,页1362。

[13]《净土与禅》,《妙云集》下编之四,页5。

[14]《净土与禅》,《妙云集》下编之四,页7。

[15] 《杂阿含经》卷三十三,《大正藏》卷2,237下。

[16] 《那先比丘经》,《大正藏》卷32,717中。

[17] 《妙法莲华经》,《大正藏》卷9,9上。

[18] 《阿弥陀经》,《大正藏》卷12,347中。

[19] 《观无量寿佛经》,《大正藏》卷12,346上。

[20] 《净土与禅》,《妙云集》下编之四,页55。

[21] 《 华严经 ·贤首菩萨品》,《大正藏》卷9,433上。

[22]《蕅益大师全集》,台湾佛教书局1989版,17册,10857页

[23]《蕅益大师全集》,台湾佛教书局1989版,17册,10857页。

[24]《蕅益大师全集》,台湾佛教书局1989版,17册,10858页。

[25]《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下,《大正藏》卷12,300下。

[26] 《阿弥陀经》,《大正藏》卷12,347中。

[27] 《阿弥陀经》,《大正藏》卷12,347中。

[28] 《阿弥陀经》,《大正藏》卷12,347上。

[29] 《无量寿经》,《大正藏》卷12,268上。

[30] 《无量寿经》,《大正藏》卷12,272中。

[31]《大智度论》卷二,《大正藏》卷25,66下。

[32] 《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大正藏》卷26,41上中。

[33] 《维摩诘经·佛国品》,《大正藏》卷14,538下。

[34]《肇论》,《大正藏》卷45,151上。

[35] 《般舟三昧经》,《大正藏》卷13,899中下

[36]《龙舒增广净土文》卷一,《大正藏》卷47,256上。

[37] 《往生论》,《大正藏》卷40,838中。

[38] 《净土指归集》,《 续藏》卷109,685上。

[39]《印光大师文钞全集(续编)》“弥陀圣典序”,页304。

[40]《印光大师文钞全集(续编)》“复海门蔡锡鼎书三”,页144—145。

[41] 《净土与禅》,《妙云集》下编之四,页4。

[42] 《净土与禅》,《妙云集》下编之四,页38。

[43] 《观无量寿佛经》,《大正藏》卷12,341下。

[44] 《十住毗婆沙论》卷五,《大正藏》卷26,1521上。(信息来源:摘自《法音》)

编辑:明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