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离生死而入涅槃,这一观点和唐代流行的净土宗似乎就有些矛盾了,净土宗以西方极乐世界为解脱之境,称之为净土之境,而慧能的解脱境地,很显然并不是在西方,而在世人所居的东方之土,在生死交谢的现实世界之中。准确地说,慧能把解脱视作是东方此土世人之心的解脱,净土在世人自心之中。慧能的净土观与净土宗的一般观点形成相对的自性净土和西方净土。从自性向净土的超越方法是,不离自性净土而入西方净土。其内在超越的意义在于,佛土之净在于众生心净,众生自心由染而净,即是众生从秽土向净土的超越。 慧能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是因刺史韦璩之问而引起的,刺史针对佛教界净土信仰流行的现状,问及西方净土和慧能的自心佛性之别:“弟子见僧俗常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西方,愿和尚说得生彼否?望为破疑。”【《坛经》第35节。】 慧能提出三点看法:第一,西方离此不远;第二,心净则是佛土净;第三,悟则顿见西方。对于自性与西方净土的关系,慧能并没有完全否定西方净土信仰的合理价值,只认为它是为下根器人而设的长期的解脱之道,非上根人所习的顿成之法。他反对以西方净土来否定东方,而净土宗则十分强调往生西方,赞美西方极乐世界,“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阿弥陀经》,《大正藏》卷十二,346c。】。乃至厌离实生活世界,“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观无量寿佛经》,《大正藏》卷十二,341b。】。“阎浮”是阎浮提,也音译为瞻部提。佛教的地理学概念,四大部洲中的南洲,也称南瞻部洲。从经中对此洲的描绘看,实际指的是古印度,一般指人世间,世人所居住的世界,地狱等恶趣就在此洲中。“浊恶”是五浊恶世的简称,依《阿弥陀经》解释是,“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劫浊是指整个世界灾难不断,流满了饥饿、灾荒、战争、疾病等;见浊是指众生都持有错误的认识;烦恼浊是指众生心中贪、嗔、痴等烦恼不断;众生浊是指众生不信善恶报应,不持戒,没有佛教的信仰,常受痛苦;命浊是指众生的寿限都很短,不能使生命永恒。这实际上就说明,理想的国度不是在现世,只在西方。 慧能的观点可以总结为即自心是西方,即东方是西方:“使君东方人,但净心无罪。西方心不净有愆迷人,愿生东方,两者所在处,并皆一种。”【《坛经》第35节。】惠昕本中谈到这个观点时更明确:“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常安常乐。”【 惠昕本《坛经》第37节。】 慧能认为,西方人也不都是纯净无污的,也有染心。如果东方人都向往西方,那西方染心人想求解脱,应该到哪儿去呢?到东方来吗?东方的问题,应该在东方解决。净土宗西方的解脱之境,在东方人看来,应该不离东方此土而达到。东方人只要心净,自然就能入净土,此为即自性而西方净土的自性净土观。(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编辑:明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