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论佛教道德体系及其主要内涵(8)

其次是诚叉摩尼,即地位在沙弥尼之上,并处于受比丘尼具足戒的预备阶段的女信徒。她们必须在遵守十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著香花髟曼和不青油涂身、不歌舞倡妓及故往观听、不眠座高广大

其次是诚叉摩尼,即地位在沙弥尼之上,并处于受比丘尼具足戒的预备阶段的女信徒。她们必须在遵守十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著香花髟曼和不青油涂身、不歌舞倡妓及故往观听、不眠座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私财等的基础上,还要遵守六法,即六戒。这就是:与染身男子相触(指发以下膝以上);盗四钱以下;故断蓄生命(指除人以外的其他生类的生命);小妄语(指一般性的小谎言);非时食;饮酒。事实上,以上六法也在十戒的总体范围之内,只是规范的更加详细一点而已。当然她们也还须遵守丛林威仪。

再次是沙弥和沙弥尼,他们是已经出家的信徒。因此,也必须在遵守十戒的基础上,必然地还要遵守丛林威仪。比如据《沙弥十戒威仪要录》上要求,沙弥必须遵守诸如事师、随众食、执作、入洗、乞食、至人家、入聚落、围炉、市场、睡眠,甚至入厕等二十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且每一个方面还详细规定了许多细则,仅随众食这条中就包含了二十二款内容,如临食咒愿,皆当恭敬;不得搔头使风屑落此座碗钵中;不得食语;不得嚼食有声;欲挑牙先以袖掩口;凡食不得太速,不得太迟;饭中有谷,或去皮食、或聚一处,出时持施禽鸟,等等。再如执作条规定,凡洗菜当三易其水;凡汲水先洗手;凡作食不得带爪甲垢;凡雪地不得迎风扫,等等。沙弥尼威仪与沙弥威仪大致相同,但是更增加了一些针对女性的条款,从而使其更加具体。

最后是优婆塞和优婆夷,对他们来讲,必须遵守的是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是对所有佛教徒的最低要求,也是佛教对其信徒道德要求的起码基础。如果信徒连这起码的五条都不能遵守的话,那他就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佛教徒。当然,如果优婆塞和优婆夷有信心进一步提高修养,那他就可以受持八戒,即在五戒的基础上增加不眠座高广华丽大床;不歌舞倡伎及故往观听,不非时食等三条。若还需提高修养,则可再修二十八戒,在它的具体戒体戒相中也涉及了许多日常道德内容。还可以进一步修十重四十八轻戒,即菩萨戒,当然其道德要求也就更加具体,对提高修行者道德素质的作用也更加有效。

(三)从亲朋角度讲

佛教在规范亲朋关系方便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释迦牟尼在回答善生长者问如何礼敬时有一大段很全面、精彩而深刻的回答:

若为人子者当以五事侍奉父母:一是慈孝侍奉父母,不能让其不乐和缺乏,要让其生活愉快、幸福;二是凡所有为应先禀告父母,使其知晓,请其参谋;三是父母所为,要恭敬顺从,不要无理反对;四是父母的正确教诲,不要违抗,认真遵循;五是父母的正当产业,要予以继承,不要使其中断,要使家庭得以延续,父母死后,要将一定的财产施予大众。总之正如《涅般木经》上所讲,子女“对父母一定要有恭敬之心、孝养之义”。相反,作为父母来讲,也应该做好以下五件事:一是要教育好子女,使其走正道,不要让其做坏事;二是对子女的优点要予以指点和赞扬,使其能够继续发扬,并使之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三是对子女要慈爱入骨,并教其广博的知识和学问;四是妥善处理好子女的婚姻问题,务必使子女自己感到满意;五是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随时供给子女所需,协助其事业成功。

《父母恩重难报经》上对此也讲得入骨三分,即肩担父母,绕须弥山……;遭饥馑劫,脔割碎坏……;手执利刃,剜眼供佛。……;刀割心肝,血流遍地……;百千刀戟,刺于己身……;打骨出髓,经千百劫……;吞热铁丸,遍身焦烂,经千百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弟子敬奉师长亦有五个方面要遵守:一是师来时要起立欢迎,善为顺承其意;二是礼赞供养、恭敬受教;三是尊重仰戴,不违其意;四是师有教敕,顺敬无违;五是从师明理,善持不忘。当然,做师长的也应做到以下五点:一是要按正确的理义教导弟子,并付以爱心;二是对弟子不知道的事情要认真教诲,以增长其知识;三是无论弟子问什么问题,都要认真予以解答,使其能够懂得所问之理;四是要教育弟子善待朋友、乐于交游;五是要尽自己所有知识,毫无保留地教诲弟子。

丈夫敬爱妻子亦有五个方面:一是相待以礼,相敬如宾;二是忠贞不二,使妻子信任;三是供养妻子所需,不使其缺乏;四是既要威严不亵,又要体贴其爱;五是要委付家内,并使妻子具有主宰权。同时,做妻子的也应以五事敬爱丈夫:一是早晨先起,打扫家内;二是请夫先坐,然后入席;三是和言爱语,不讲粗话;四是顺敬其意,不可违背;五是先承意旨,而后作为。虽然其中有的内容不一定与现实社会相符,但总的意思主要是为了强调夫妻和睦、忠诚。

对待亲朋亦有五个方面要注意:一是若亲戚朋友困难,应给予接济和帮助;二是温和爱语,恭敬礼遇;三是利益均分,有我有他;四是困难之事,助其解决;五是真诚对待,不能欺骗。当然,亲朋也应自觉回应五事:一是不令放逸,常常鼓励;二是不应失财,劝其惜物;三是不令恐怖,助长其威;四是屏相教诫,不令作恶;五是常相称赞,隐恶扬善。总之,‘亲戚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做主人的对僮仆也要注意五个方面的事:一是每当呼唤指使僮仆做事时,不要令其做过分的事情;二是把僮仆饥渴看成是自己的饥渴,按时给予饮食;三是劳动要适度,要让其有休息时间;四是僮仆有病,要给予医治,使其早日康复;五是有多余的财物,要经常施予他们。当然,僮仆也应回应五事敬对主人:一是早起作事,勤劳为本;二是为事周密,决不敷衍;三是不予不取,忠实事主;四是工作热心,有序完成;五是称扬主人名,说其善事。

世俗信徒亦有五个方面的事敬对师傅:一是身常行慈,不杀不盗;二是口常行慈,不说妄语;三是意常行慈,不念不嗔;四是供养四事,不令缺少;五是门不制止,自由进出。同时,师傅亦当有六事教授信徒:一是善为防护,不令为恶;二是指授善处,多作好事;三是教怀善心,不起恶念;四是未闻令闻,常教正法;五是闻者令解,多施法益;六是多为讲说,得救之道。

(四)从公益角度讲

佛教对公共道德同样十分重视。比如《优婆塞戒经》上对此就讲得十分详细而具体。道路凹窄,平治令宽,除去刺石,粪秽不净。险处所需、若板、若梯、若椽、若索、悉皆施之。旷路作井,种果树木,修治泉潢。无树木处,为畜立柱。负担息处,为作基捶。造立客舍,具诸所需瓶、盆、烛、灯、床卧、敷具。臭秽流处,为作桥墩。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