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卢山不识卢山真面目〗 我学佛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小时候虽然父母都是很虔诚的佛教徒,但是我 却对佛教非常反感。父亲研究唯识,他常常带我去听韩德清居士讲的成唯识论, 当时简直不知到他们在说些甚么,所以觉得这只是士大夫阶级的另外一种消遣品。 母亲认识的字不多,她受了菩萨戒,要我教她诵经,第一部经是《佛说阿弥 陀经》。记得当时是一面教母亲念,心里就一面起反感,以为《阿弥陀经》只是 和哄小孩一样。后来又教母亲诵大悲咒,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到最后我都会背这 一经一咒了,也因此而使我对佛教更起反撼。 八岁那一年我开始吃素,但吃的不是佛家素,那是因为我曾经看过羊被宰杀 的情形,那只羊要被杀前,跪在涮羊肉店门外哭,目睹那种情景之后,那顿饭我 就吃不下了,从此下决心不再吃有生命的东西。那时我还是成长时期,需要足够 的营养,而我在外面都是以一碗素汤面打发,家人因而很著急。不过他们想,这 可能是小孩子说著玩的,也许过段时候就会忘了。可是我就这样吃了十四年的素 食,一直到抗战开始,离家出外为止。 我从小就心里有许多问题,对于周遭事物存在的原因和人生的来处与去向, 常常产生疑问。这些问号跟著我度过了中学、大学,再从抗战、就业到结婚,生 子,在外漂泊了几十年。在这中间,我经历了国家最乱,最艰苦的时期,从军阀 割据,到日寇入侵。在那个时候的青年学生,目睹国家处境的困难,几乎都有同 样的共识,就是每个人心里想的,都是如何才能使国家强盛,以免于列强继续侵 略,因此不可能想到一些超现实的问题上。 我念的是北京大学,以往的北大,曾经也是思想非常自由的一所学校,在那 样的学习环境里薰习久了以后,自然会受它的影响。我的思想也就因而跟著转变, 对一成不变的观念不予认同,并且强烈地感受到自己肩负著历史的责任。当时因 为看著国人的生活条件极差,心中就起一个念头,要把国家社会的经济情形改善, 民富则国强,因此我就选了经济系。平静生活开始寻找卢山真面回想到台湾的这 一段时间,是我这一生中过得最平静的日子。而我现在心里所想的又是甚么呢? 从民富国强,慢慢地又开始注意到超自然的精神上的问题。为了寻找这些答案「 于是我踏进了哲学的领域,开始试著用逻辑的方式,藉著归纳法和演绎法,推论 人生是甚么、人应该怎么活的问题。但是这些理论不但不能给我一个圆满的答覆, 反而扰乱了我的思想。那些理论只告诉我们,人是非常无知的。我承认我的无知, 但是这些哲学理论并没有对我的无知提供任何的意见,反而把我的无知搅和得更 乱。 再说,这些哲学家们,每个人都有他的一套说法,而且同一个哲学家,又可 能会随著年岁的增长、见识的增加,修正他原先的说法,在众说纷云的情形下, 究竟该相信那一派、追随那一个哲学家呢?在哲学上感到乏味之后,自然地回归 到东方思想。东方的思想在生死的问题上,有较具体的说明。《论语》记载著一 段,孔子站在桥上,看著流水不停地流著,便说,「逝者加斯夫,不舍昼夜。」 意味著生命就跟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著。年轻的时候还感觉不到时间消逝的快 速;到了步入中、老年之后,想起孔子的这句话,就有很深的感受。岁月岂只是 「不舍昼夜」?简直是不舍分、不舍秒。我们一分一秒地老去,也就是一分一秒 地走向死亡。虽然已有这方面的认识,可是关于生命的来处和去向的问趣还是没 有解决。 孔子是不谈生死问题的。既然这些都不能为我解决问题,我又转向研究道家。 道家好像说出了一点点东西来,有一句话说,「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活著只 是借住在这世界上而已,死后就回去了。这已经是有稍微进一步的答覆了。不过 为甚么要寄?又要回到那里呢?慢慢地又从东方哲学,靠近宗教范围了。 当时我的朋友几乎都是基督教徒,偶尔我跟他们提起这些问趣,他们很自然 地都会邀我去教堂,我也跟著上礼拜堂。可是到了那里,我越听,迷惑越多。他 们教我只要相信,信者得救,不要有这么多问题。可是我做不到,必定要在疑问 解释清楚之后,我才能够相信,我一定要知道人是怎么来的。他们说,这问题在 《圣经》里说得很清楚,可是我读了《圣经》之后,问题更多。上帝为甚么要创 造蛇和智慧树?我可以答覆的是,蛇是用来测验夏娃的,而夏娃是用来测验亚当 的。既然是这样,上帝知不知道亚当一定会受夏娃的引诱,而夏娃也会受蛇的引 诱?如果上帝不知道,那么他就不是全知;如果他不能阻止事情的发生,那么他 就不是全能。如果他是,那么他还会把危险的东西蛇和智慧果放在园子里?智慧 难到是这么可怕吗?上帝禁止他们吃智慧果,是不是因为他们吃了之后,就会像 上帝一样的聪明,所以他就发脾气?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上帝就太小器了。他们 只因不听上帝这一个戒,吃了智慧果后而被驱逐出伊甸园,那现在的人类所造的 罪恶不知比吃智慧果的罪恶大得多多了,死了以后怎能回到上帝的怀抱?再说那 些都是魔鬼的引诱,请问魔鬼是不是上帝创造的? 〖从南老师寻真理〗 得不到满意的答覆,最后我又离开了这个宗教圈。我有几位北大的同学,常 常聚在一起谈些人生的问题,共中一位当时正在师大教书的朋友,也知道我有这 些疑问需要解答,于是带我去认识南怀谨老师。 当时很冒失的去找南老师,我说我想知道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南老师 说这也是许多人共有的问题,它的答案就在佛法里。当时南老师正在讲《楞严经》, 顺著这个机会,我也开始在他那边上课。可是南老师已经上了一半,我连佛、菩 萨是甚么也不知道,还有菩提、波罗蜜等,这些名词我都不知道,一下就要跳进 《楞严经》,因此就赶紧恶补,把这些名词弄清楚。 听南老师上课的人数不多,可是多是老参,底子很好。我听了《楞严经》的 课之后心中的满足和喜悦,其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因此在听了半卷之后,要求 南老师重新再讲,于是他又重新讲一遍,其他人也陪著我再听一遍。 《楞严经》上有世尊询问阿难学佛的原因,阿难回答说,是因为看见世尊的 八十相好,心中生欢喜,所以出家。世尊再问阿难心在何处,就「七处徵心」, 再问见在何处,又引出八还辩见。后面还有叙述二十五位菩萨提出的二十五种修 行法门,这些都是达到明心见性的方法。经上又很清楚地说明,在修行的过程中, 我们身上的每一蕴都要经过十种阴魔境界的考验。这种境地,现在的生理学和心 理学,都无法达到它的标准,因此我捧著《楞严经》如获至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