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观2(2)

有一个在大连的年轻人,二十多岁,他本来已经有个工作机会,可以到东南亚去服务。他的父亲突然中风,他毅然把工作给辞掉,在家里尽心尽力照顾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已经半身不遂,只有手臂在那里颤抖而已,完全没有行

  有一个在大连的年轻人,二十多岁,他本来已经有个工作机会,可以到东南亚去服务。他的父亲突然中风,他毅然把工作给辞掉,在家里尽心尽力照顾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已经半身不遂,只有手臂在那里颤抖而已,完全没有行为能力,三餐都要他料理。你看他一个大男人,他每天都洗被单。朋友就问他,你就过三、五天洗一次就好,为什么要每天洗?他说我的父亲中风,他已经很难受,我不希望再增加他一点点的心理、生理负担。只要能尽我所能,我一定要好好的照顾我的父亲。假如我一天不换床单,他身体的热气就会传到床单上,就会潮,会伤害我父亲的皮肤。你看那种孝心细腻到这种程度。他的母亲非常感慨,你看我跟我的先生相处了几十年,比不上我儿子那分心。他的儿子每天好几次帮他父亲,把喉咙里面的痰仔仔细细的吸出来。他的母亲讲,我这个当太太的都做不到。

  有一天他的父亲发高烧,接连都是这个状况,都治不好,也找不到问题在哪,他就非常的焦急。有一天他作梦,梦到他在爬楼梯,突然摔下来。你看他摔下来,心中还是想他父亲,他说这个梦境一定是告诉我,我的父亲病在哪里。一摔下来,哪里先受伤?脚。所以他就赶快仔仔细细把他父亲的脚检查了一遍,原来长了个脓包,不容易察觉。因为长脓包会发炎,会发烧,就赶快处理好,解决了他父亲的痛苦。你看「通於神明」,孝心真的是可以心心相印。我们今天不能够心心相印到父母的心,那是我们的孝不彻底。你看曾子,还有非常多读书人,曾子他母亲只是把自己的手扎了一下,曾子马上心绞痛,就赶紧回来。还有位读书人瘐黔娄,他去当官,突然冒冷汗,心不舒服,他马上辞官赶回家。果不其然,父亲生病,真的是可以通於神明。而确实一定「光於四海」,因为孝感天地,会让所有的人生惭愧心,生效法的心。

  所以这个大连的王希海先生,他无微不至照顾他的爸爸,二十四年如一日。他有一天带他的父亲到医院做复检,就在这个当下,那个老医师在那个医院里面很有权威,就问他说:「你父亲中风多久?」王希海马上说:「二十多年。」那个老医师马上非常生气,他为什么生气?因为他觉得王希海在欺骗他。他在检查的时候,看到了他父亲的皮肤非常的光滑,不可能是中风二十几年老人的状况,所以他气冲冲就出去了。过没多久,这个老医师回来了,抱著一大叠的病历,含著泪水。他看到了这二十多年来,一个孩子无微不至照顾自己中风的父亲。

  这个老医师对王希海讲,你现在的护理能力.可以到我们的大学跟护理系的学生讲课,我们所有医院里面的护士都要拜你为师。你看一个大男人二十多岁,在还没有遇到父亲的病痼,这个大病以前,他有这些能力吗?为什么当他去照顾父亲的时候,他的能力可以瞬间提得这么高?孝心!假如有医生告诉王希海,你假如能得诺贝尔奖,你父亲的病会不药而愈。诸位朋友,你看他会不会拿诺贝尔奖?你们怎么又没有反应?你们的定功太强。真的!通於神明,整个智慧就现前;智慧现前,成佛有余,哪有世间哪件事会做不好的道理!

  在烟台有个小学生,他的父亲因为他母亲得了尿毒症。尿毒症很麻烦,只有两条路,一条就是透析法,那个很痛苦,那是折磨人;一条就是换肾脏。这都很危机,他们又很穷。遇到这个困窘,他的父亲没有道义,就离开了。他的母亲一时想不开,就自杀。这个孩子发现了,就赶快打电话叫医院来把他的母亲救醒。这个孩子跟他的母亲讲,母亲,你一定要活下去,我要好好念书,我要读医学院,我要把你的病治好,所以你一定要等我。你看一个母亲听到孩子这种至诚的孝心,哪有不感动的!这个孩子从今以后,母亲很多生活细节要料理,三餐要煮,都是这个小学的孩子做;而他的成绩都是代表烟台市去参加比赛。我们从这里想想,他比别人有时间吗?他比别人有买书的条件吗?都没有。可是他为什么成绩能那么好?就是这颗孝心。

  真的教育一个孩子,什么都可以不急,博士、硕士都可以先不急,一定要先长他的孝心,长他的德行,那是最根本,那是真正栽培孩子。他今天有了再高的学历,而没有孝心,没有爱心,学历愈高,对社会、对他人的伤害可能愈重。所以诸位朋友,我们今天要开发我们的潜能,从哪里下手?从孝悌,从今天开始好好去做。

  有一个刚大学毕业的钢琴老师,他读音乐。他学了中国文化以后,去汤池五天,他在火车上要回家。就在那里挣扎,我回去一定要帮父母洗脚,要拜父母,在那里挣扎了半天。真正到了家,绷得很紧,好像都快做不出来,都快没气了。你看我们这个时代,处处看到颠倒。情绪化的言语,伤害父母的言语,一下就出口;而真正表达我们的感恩,尽我们一点孝心,居然这么难。我们这个时代真是活成颠倒!古代的人念念是父母,不愿意做一点点让父母觉得丢脸的事,更何况是伤父母。都是时时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句话我们在《论语》里面看到,在「泰伯第八」。学圣贤、学佛菩萨,要直接了当从他们的存心去学。我们要跟师长学习,也要从师长的心境、存心去契入。所以「慕贤当慕其心」,慕贤绝对不是跟在他们旁边叫慕贤。我们刚刚强调了,重实质不重形式。

  我有一次刚好在我们中心的门口,看到了一堆几十个人,坐了七、八个小时的车,赶到我们的门口。为什么他们赶到门口?因为他们听到风声,说老和尚来了。他们马上二话不说,拿著行李包就冲出来。其实师长没有要来我们中心,我就出去跟他们说,我说你们吃饱了没有?他们马上说没有。因为那时候已经是吃晚餐的时间,他们说没有,连中餐都没有吃。你看多么勇猛!我马上跟他说,那待会要进来吃个饭,但是师父一直提醒我们要落实《弟子规》。他们马上点头,对!对!师长交代的,要从根本的根本修。《弟子规》告诉我们,「身有伤,贻亲忧」,所以没吃饭就是没做《弟子规》。他们马上「对!」然后我接著又跟他们讲,我们为什么没做《弟子规》?因为我们心上执著,就把我们的智慧障住了。什么执著?就是我一定要见到老和尚,就是这一个念把我们的智慧给障住了。什么时候破分别执著?当下即是。

  后来我引了这些长者进到我们中心,开始给他们煮面。坐下来,他们走了七、八个小时也很不容易,我就跟他们聊。因为师长不在,他们也有点失望,我就跟他们聊。我说我们这辈子简单一点,轻松一点,只要跟往生没有关系的事情,只要跟成就德行没关系的事情,就别做!他们都频频点头。我跟他们交流了十来分钟,他们也很高兴。最后说,来来来,吃饭。「蔡老师,你讲的都很有道理,不过我们还是凡夫,你就跟我们拍张照!」因为刚刚讲跟往生没关系的就别做了,他们也听得很明白。真的,圣狂之分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我们跟师长拍照做什么?跟往生有没有关系?拍完照之后,回到家里,「你看,我跟师父拍照」。到处讲,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敬於佛者,实为大善」,敬从哪里看出来?敬从依教奉行看出来。绝对不是师父到哪里,我们就赶快站到旁边去,叫依教奉行。重实质不重形式。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