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观2

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观,幸福人生讲座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观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集)  2006/11/4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77-02

  诸位法师、诸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刚刚提到,「以父母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友之兄弟」。我们在修学圣教,真的是要学一句,做一句,就好像如贫得宝。以前我们没有遇到正法,糊里糊涂的,真是小人冤枉作小人。不是我们不愿意立身行道,不愿意发挥我们人生的价值,是不懂得怎么样去成就自己,成就他人。现在既有这个机缘,真的是要非常的珍惜,「如贫得宝」。「改往修来」,好好的把我们错误的态度、观念修正过来;「洒心易行」,人要改命从心上改;「自然感降,所愿辄得」。所以难是难在自己不相信,不肯依教奉行,绝对不是要做困难,是被自己的一些固习给障碍住。所以我们修学第一个态度,只要是经典上的教诲,只要是师长的教诲,只想著如何做到,从不想做不到。一想做不到,那叫浪费生命,那叫不进则退,所以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

  因为一个不好的念头,很可能我们三天、五天的修为、修行那种定力,一个念头起来,就被打垮了。所以正念一定要守得住。你看孔老夫子讲「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一个人行善就好像爬山一样,一步一步登上去,而且还有地心引力拉他。地心引力是什么?是我们以前几十年来积累的坏习惯,它会拉我们;所以要加把劲,一步一步提升自己。「从恶如崩」,爬山的时候假如一脚没踩好,到哪儿去了?前功尽弃。所以经典告诉我们,「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修行一定要谨慎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处,所谓从根本修行。我们时时期许自己一定能做到,想著如何做到,不要想著做不到。圣哲人、师长他们能做到,我们也一定能够做得到。当我们是这样的信念,我们往后面对每一句经句都是这个信念,只想著如何做到。

  刚刚我们提到的这一句,真的,我们以父母之心为心,兄弟姐妹不可能不和谐。所以我们有朋友一听完这个课,他跟他的哥哥已经三年没联系。因为什么关系不联系?家里面的问题可能有超过一半都是跟什么有关?金钱。你们怎么都这么有经验?从这里我们就看出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谁是老人?《弟子规》是老人,它已经五千岁了。你们有没有看到《弟子规》有长胡须?五千年的智慧。「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这两句话多有重量!这两句话真肯奉行,人生一半的烦恼都不见了。都是脾气守不住,嘴巴太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到头来还要解释半天。对方还说:「你别说了,我们就到今…。」愈描愈黑。

  所以孔夫子说「君子有九思」,君子要时时从九个角度去反省自己,其中一个就是「忿思难」。脾气要上来了,要谨慎,这脾气一发出去,这一辈子都很难以收拾。所以当我们脾气要起来了,怎么办?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行的时候别撑,你可不要脾气要发的时候,然后在那里说「蔡老师叫我不要发脾气」。那个表情一做,人家对方,比你发脾气更严重。能力还不足的时候,可以躲,「对不起!我要上厕所。」以退为进,这要学贵自知,要衡量我们自己目前的功夫,不可以硬上。当然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其实方法的高低跟什么有关?跟我们心量大小有关。假如我们的心就是以祖宗之心为心,祖宗怎么忍心看到我们炎黄子孙堕落?所以看到一切的同胞们恶意对我们,那是一种怜惜。他怎么在糟蹋自己的良知?我们有了这分怜惜心,跟他没有对立处。

  他为什么今天对我们这么凶?「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诸位朋友,什么是今生?什么是后世?什么是过去世?刚刚我们那节课已经是什么?过去世。现在正在演,这一世;所以刚刚那一秒钟已经成为什么?过去。我们人生几十年种的因,在往后后半辈子都会结果。所以人真正了解生命的真相,就是因果相续。我前辈子对他不好,所以他这辈子一看到我就不顺眼。你看一般人讲有「第一印象」,从哪里来的?从过去生延续下来。俗话有句话叫「无债一身轻」,有没有?有!所以他骂我们一句,债还掉了,感谢他。一来还了债,二来他考验我们的功夫,成就我们的功夫。所以真的是可以活在感恩的世界里,那是当下就可以。我们学久了以后,可能把这些经句都当作供起来的理想,那是被自己给障住了。就是一念之间,愿不愿意接受圣贤的智慧?当下圣贤心如我们的心,很多问题就化掉了。

  冉求有一天对孔夫子讲,孔夫子,我不是不向往、不尊崇你的道德规范,这么好的人生境界,「非不说子之道」,我不是不尊崇、不向往,「力不足也」。冉求对孔夫子讲,我不是不向往,老师,是我的能力有限。接著孔夫子说,「力不足者」,什么人叫力量、能力不够?是「中道而废」的人,就是走走走到一半,「我不行了」,那叫力不足。你是连走都没走,那是画地自限,「今女画」,你自己把自己给框住了,我就这么一点,我不行。

  昨天刚好跟几位朋友在聊的时候,他们就问我,蔡老师,你到大陆这三年多以来,你遇到哪些挫折?我就在那里很用力想,挫折、障碍,想了半天想不出来。突然我就有个体会,问题都是想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愈做的人愈感受到现在人的需要,他就赶快,我还不足,赶快提升,他会把整个精神用在自我的用功上面。所有的障碍、问题都是自己的执著预设的。孔老夫子才讲「力行近乎仁」,这颗仁爱之心就是在接触大众当中,同理的去感悟他的苦,「人饥己饥,人溺己溺」,我们的心量就拓宽了。

  我记得我那时候还没有当老师,正在补习班准备考师资班。其实那时候我在准备的时候,心是很定的。为什么定?此志不渝,我不会再改变我这一生从事教育的人生目标。我们已经搞明白,教育是社会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而且这个影响不只是当代,而是世世代代。我们今天纵使再有钱,「从来富贵都是梦,未有圣贤不读书」。一个家族能绵延千年不衰,绝对不是因为有钱,而是因为有好的教育、好的风范承传下去。我们面对家族是这个定位,面对我们整个社会民族,我们依然是这个定位。我们应该为我们这个大家庭,炎黄子孙,尽一分我们应尽的责任。人真的心定下来,就产生无穷的力量。

  所以我就告诉自己,第一年考不上,第二年;第二年考不上,第三年,我一定要考上。佛家讲「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这些话都是真实不虚。《孝经》告诉我们,「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无所不通」。「光於四海」,我们能给世间人做榜样;「无所不通」,就是我们的明德现前,我们的智慧德能现前。怎么通?就是孝心跟对兄弟、对一切长者的恭敬心。开一个人的性德,「孝悌」两个字。其实你看我们佛家讲的《地藏经》,地是心地,开发心地的宝藏的经典。而整本《地藏经》就贯穿在「孝敬」两字,孝养父母,恭敬师长,恭敬长者,心地宝藏就开了。不难!难在我们不肯相信。相信,信心清净真的生实相。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