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二十九集)(4)

我们今天要有一个无悔的人生,所谓「为人子,止於孝」,这样能无悔;「为人父,止於慈;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止於恭敬;夫义妇德,「为人夫,止於义;为人妇,止於德」,以至於兄友弟恭,这都是做人

  我们今天要有一个无悔的人生,所谓「为人子,止於孝」,这样能无悔;「为人父,止於慈;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止於恭敬;夫义妇德,「为人夫,止於义;为人妇,止於德」,以至於兄友弟恭,这都是做人很重要的德行态度。唯有我们有这样的德行态度,那才能无悔的面对人生每个亲朋好友。所以与朋友交止於什么?止於信,对朋友一定要有信义、要有道义。

  我们之前有谈到「为人子,止於孝」的例子,像王希海,大连的孝子,事奉父亲二十四年,那父亲中风跟植物人没有两样,他这么有爱心,但是他的内心非常坦荡。他觉得很欣慰,因为有他的用心,他的父亲能够生命能延续二十多年,所以他每每看到他的父亲还活著,他都很安慰,他说他一定要让他的父亲能活到八十岁。他父亲真的活到八十岁,八十岁寿终正寝,就走了。当他的父亲走了以后,一个孝子在面对父亲走了以后,他是什么样的人生?他告诉大家,他说:我这辈子以后都要往义工去做,我这辈子要奉献社会。真的,人那个孝是至诚的,他的仁爱心是自自然然。

  在大陆,我们遇到很多孝子,或者一些很有爱心的人,我们都会赶快跟他们取得连系,然后寄一些《弟子规》、一些书籍跟他们交流。马文仲先生也跟我们有连系,他们也非常欢喜这些《弟子规》的经典,我们有给他寄书过去,马文仲先生现在都有在听师父讲经。所以我们这些善人这些线要把它串起来、接起来。以至於上次我们讲到一个监狱的女警,非常有爱心,帮助这些受刑人,她也都去听过我们讲课,所以「德不孤,必有邻」。人生能跟这么多善人一起来为我们的民族社会奉献一点微薄的心力,这一生也会觉得很没有遗憾,很无怨无悔。

  上次也提到田世国把他的肾脏捐给母亲,就在上手术台的那一刻,是他心灵最安慰的一刻。一般的人上手术台是紧张,他却是欣慰,因为他确定能把自己的肾捐给母亲。我们的身体是来自於父母,能为父母的健康奉献一分力量,那是为人子觉得是踏实的事情。

  为人父要止於慈,这个慈从哪里体现?这个慈要包含著智慧在其中。假如慈没有智慧,那可能会变成宠爱孩子了,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什么,这不是慈。所以教育孩子要悲智双运,还要有智慧。我们看整个历史上留下来的这些家规、家训,那都是最好的教诲。所以真正慈爱的父亲就是把《弟子规》承传下去。怎么传?赶快叫孩子来读,盯著他:给我念!这样是不是慈?要做榜样给他看。所以弟子规假如是读就能读得出来,弟子规假如是要求孩子就要求得出来,教育哪有那么轻松的事情?

  教育那个「教」字就告诉我们「上行下效」。现在像我们这个年纪教小孩,那可是头头是道,口若悬河,可是效果不彰,好像孩子最后应付应付,自己也很累,拖著他很累。我们的上一代教孩子的没有那么好的口才,结果教出来的效果比我们好很多,有没有?因为我们上一代不是用嘴巴教的,是用德行教的。所以对家庭那种牺牲奉献不是用嘴巴传的,是在父母的一举手一投足当中就震撼我们的心灵。

  这次到马来西亚刚好遇到了一位女老师,她是孔夫子的子孙,长得非常庄严,身高跟我差不多。以前我们了解到孔夫子是九尺六寸,这么高大,一看到孔夫子的后代子孙也这么高,长得很庄严。她没有读过《弟子规》,当她拿到《弟子规》之后很高兴,马上就开始好东西跟好朋友分享,但是她说到《弟子规》上的任何一句,她一读完了解了,她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小时候的某个情景,那代表什么?孔夫子的家道是不是靠读经传的?靠什么传的?靠父母真的把弟子规做出来传下来的。所以她看得太熟悉了,就整个小时候的家庭生活情境统统都显现出来。

  这位老师提到了一个点,「称尊长,勿呼名」。她说她称呼父母从来没有用过「你」或「他」,她都说「爸爸」,没有说他怎么样。我们假如叫爸爸说,给妈妈说:他怎么可以这样,他怎么可以。称呼自己的爸爸「他」,感觉听起来舒不舒服?跟母亲讲,你怎么样怎么样。跟母亲讲话的时候称「你」,感觉怪不怪?你看那种教诲非常细腻,每个言语也是自己的心的反射。假如言语没有恭敬,这个恭敬心就愈来愈远了。所以她连称呼父母,用「你」、「他」就觉得全身不舒服。所以那个恭敬心已经深植在他们心中。

  我们有位朋友,他学了《弟子规》之后,称呼他的母亲都称「母亲大人」,都称「父亲大人」。你看强迫自己要恭敬,结果愈叫就愈自然,叫著叫著那分对父母的孝敬慢慢生起来了;生起来以后,他本来对他公司的领导态度也很傲慢,常常就不给好脸色看,很微妙,他孝心起来了,他对公司、对领导长官的感恩心也起来。慢慢的,你看,他家庭、父母关系改善了,在公司里面跟上司、跟同仁的关系也改善。真的,一个人孝心提起来了,他看每个人都会想到他们也是别人的孩子,我应该要好好的爱护他们才对。当然,当他这颗孝心提起来了,他才能教他的小孩孝,不然他怎么教?内心都很没底气,很虚。所以这个慈真正表现是自己把德行给演出来、做出来,这是真正对下一代的慈爱。好,今天我们就先跟大家谈到这里,谢谢。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