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亲常会跟我们提到一些,其实我们都已经忘记的往事,因为长记性,差不多五、六岁才长。我的母亲就会说,我带你们三个人,我又教书,带三个孩子又教书,真的太累了。我以前还没教小学,听到很多朋友都说,小学老师最好,又有寒暑假。其实那是不了解教小学的那种辛苦,真正我自己去教了才知道不轻松。因为几十个孩子他的安全,以至於他的人格,有心的老师会很希望把孩子的规矩教好,品德教好。当对孩子的安全,以至於对他的人格都希望尽力的时候,那三十几个人,甚至於像我母亲那个时代,那一班都是五、六十个这么大的班,所以她每天要全神贯注在这些孩子身上,那怎么可能会不累!回到家里又有三个孩子要带,又有公公婆婆要照顾,整个家族要照顾;我母亲嫁过去的时候,姑姑、叔叔都还在念书。这样想到母亲那时候的生活情境,就感受到母亲确实扛的责任是很重的。 所以就说到,当我母亲太累了,我爷爷看得出来,他就会赶快叫我母亲先去休息,明天还教书,他说来来来,我来帮你看。我母亲说我们小的时候,我爷爷还会摇摇篮。叫我母亲先去睡,他来摇,摇摇摇,还是在哭的话,我爷爷也想睡了,结果就躺下去用脚摇,摇著摇著也不知道是孩子先睡著,还是爷爷先睡著,搞不清楚了。但是你看那种情境就留在,我们虽然没记忆,但是这个话从我母亲的嘴巴里讲出来,对我们的心理也很是感动。也有说到我们出生的时候,身体比较不好,不好养,我的姑姑、叔叔有时候在医院看顾我们,看我们病得很重都在旁边掉眼泪。你看母亲的这些叙述留在我们心中的,都是对这些长辈的一种感恩心,都是在告诉我们,这些长辈对我们的照顾。所以孩子心中时时就是一分感恩、一分温暖,他就不会看这不顺眼,看那不顺眼。我们的人生态度都直接在影响下一代,可不能忽略了我们的一言一行,甚至於是一个念头都不应该忽略。真正有修行,才能真正把孩子教好。 我们再回到范公的母亲的情境,这么样的孤儿寡母陷在这样的危机当中,家族却抛下了他们,一般常人来讲,那一定会非常埋怨的。但是范公的母亲并没有丝毫的埋怨,在孩子成长的过程,时时都叮咛著他,父亲对他的恩德,家族对他的恩德。后来范公发达了,你看马上是去照顾他的家族。而范公的继父是姓朱,他对他继父的家族,那不亚於对自己家族的照顾,所以你看范公一生都是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面。而自己曾经孤儿寡母被遗弃,但他没有任何怨言,反而是生起的什么态度?是我们人生曾经走过的苦,不要再让自己的族人再尝这样不好的滋味。 你看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应该效法的态度。我们人生曾经吃过的苦头、走过的错路,不应该再让我们的后代子孙,让我们的学生,甚至於心胸更宽广的,不应该再让其他的人再走错路。我们有没有这样感同身受的心,人饥己饥的心?所以「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和之族人」,我们能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些祖宗的心,来面对我们的人生,那天底下每个人都是我们的同胞,都是我们的族人。那哪个族人的苦痛我们能够视而不见?唯有有这样宽广的胸襟,这一生才会无悔。因为当我们看到社会这么乱,社会有很多的需要,而我们却视而不见,事实上我们的良知都已经在一点一滴的灰暗下去,没有放光明。 那一天我们在平镇高中的时候,有一位校长他上台来讲了两段话,让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这位校长他非常有爱心,他们的学校本来有很多中辍生。我们感受一下,今天当一个中辍的学生出现,请问所牵动的是多少人的担忧受怕?我们不能说中辍生,那不是我儿子,那我们就毫不关心,毫不在乎。其实一个中辍生的影响是整个社会,当他在该读书的时候没有好好受教育,再接受整个社会的污染,那他很可能往后犯罪,会让整个社会都不安宁。我们现在是成人,有没有这样的远见来带动整个社会重视这些事情?中辍生一定要让他回到学校,让他受到好的教育,受到老师的爱护。因为一个孩子只要有爱,他就不容易走上歧路,走上错路。 在马来西亚有个学生,行为也是常常出状况,结果刚好有位老师又看到他犯错了,因为他在学校可能也很有名气。所以那个老师把他叫过来,正准备要指出他的问题,要劝诫他。结果这个孩子走过来,就有点爱理不理的样子。因为可能很多老师一看到他,都是骂他一顿,他也已经骂皮了,当下那个态度也不是很好。这个老师他很有爱心,叫过来正准备说话,刚好看到这个孩子身体比较肮脏,一看到这个景象,就想到可能是家里的照顾比较不足。一个孩子行为偏颇是结果,原因出在哪?许哲女士有句话也很震撼我们的心灵,她说没有坏的孩子,只有缺乏爱的孩子。这是把人生的道理讲出来,哪有人喜欢自甘堕落,他缺乏了一个生命的原动力,孝心、爱心,他没有这个原动力。 这位老师看到这个孩子的这些衣著,他的整个给人的感觉,心里想著家里可能是比较缺乏爱。所以当下本来是要指责这个孩子,马上问了一句话:同学你早饭吃了没有?你看这是很柔软的言语,当下这个孩子愣了一下,结果眼泪就掉下来。因为这样关怀的言语,在他的生命当中可能已经久违了,太久没有这样的言语在关怀他。这个老师看他一直在那掉眼泪,就带著这个孩子去吃早餐。事实上我们要去让一个孩子有好的转变,很重要的是好好的爱护他,不是好好教训他。好好爱护他,他感受到的,建立了那分信任,他就愿意不让我们失望;假如感受不到那分爱,都感觉我们好像都是在控制他,看不顺眼他,他是这种感觉,那可能就会对立了。这位老师后来就常常关怀这个学生,这个学生只要是这个老师给他讲的话,他就非常的用心去实践,后来这个孩子的整个品德跟成绩也有很大的转变。这是我们一个马来西亚的朋友告诉我的真实故事。 我们听到这样的故事,我们为人师也应该效法这种爱心,以至於我们为人长辈都要有这种心境。很有可能一个孩子的成就,虽然缺乏了父母的爱,但是却有他的伯伯,或者他的叔叔,或者他的舅舅,哪个长辈特别爱护他,承担了他的教育,这分对他的爱心孩子感受到了,纵使父母不负责任,这个孩子还是有成就。只要有真正爱护他的人,他的生命就会有能量、会有动力。诸位朋友,您身旁有没有这样子的朋友?我就遇过这样的长辈。是因为父母并没有好好照顾他,但是他的长辈好好照顾他,他还是很有成就。以至於送到孤儿院的孩子,假如孤儿院的院长、老师很有爱心,那这也会出很多好的孩子,好的人才出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