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十集)(2)
所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告诉我们直截了当的修法。像善财童子这样的修法,就是只有一个学生,其余的人都是老师,都在补我们的不足。所以夫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都是在成就
所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告诉我们直截了当的修法。像善财童子这样的修法,就是只有一个学生,其余的人都是老师,都在补我们的不足。所以夫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都是在成就我们。《弟子规》也说「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你看它也在帮助我们提升,「有则改,无加警」。所以诸位朋友,当我们看到一个朋友马上脾气都起来了,那是我们的大贵人,他把我们最严重的问题一下就给点出来了,你马上去改,马上往内调伏自己的习气。真正觉得一切的人真的都是菩萨、老师,从今以后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看诸位朋友的表情好像不是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你看,有时候我们在听师父讲经,这个道理很好,但是愈听嘴巴愈往下沈,确实耳朵在听,但是都很自然的把它排到外面去。要随文入观!「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办得到,不是办不到,不要又被自己给打败了,自己的信心不足。
刚刚我们讲到了凡先生,云谷禅师问他,你自己觉得你应该有这些好的果报吗?他开始反求诸己,原来命运不好是我自己造成的。他说他命中无子,他自己就说了,因为「地之秽者多生物」,大地能包容各式各样的生命,甚至於很肮脏的生命大地这个母亲都不嫌弃,甚至还养育他们,「水之清者常无鱼」,你看那个水清清澈澈的,那都养不了鱼。所以这个也延伸到我们,「人至察则无徒」,一个人对别人很苛刻,挑三拣四的,到最后会众叛亲离,一个朋友都没有,人至察则无徒。而且我们要很冷静的是,圣贤的教诲应该守的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所以那个严格是对自己,不是对别人,我们可不能颠倒成严以律人,宽以待己。所以我们常说别人颠倒,我们自己有没有颠倒?严以律人宽以待己就是修行的方法颠倒了。所以至察应该是对自己,不是对别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我们常常看到祖宗很多的教诲都是从天地万物当中领受到做人处事的道理。你看,我们每天看山川大地、这些花草鸟兽,我们每天也都看到,奇怪,我们都没有感悟到这些做人的道理,为什么我们的祖宗看一切物马上都常生智慧?有没有看到我们跟祖宗的差距?祖宗对天地万物尊重,哪有可能去滥砍滥伐?而且用一颗谦卑的心向万物学习。所以《无量寿经》当中有一句经文提到,「其智宏深,譬如巨海」,你看,那种志向就像海一样辽阔,「菩提高广,喻若须弥。自身威光,超於日月」。你看,我们看到日月的时候有没有在那里「好热!」只是想著好热而己,有没有想到自己的心地光明要像日月一样,照耀他人内心的昏暗。
「其心洁白,犹如雪山」,你看这些圣哲人在天地当中时时心领神会。你看,我们到合欢山还是到玉山去爬山,看到雪「我看到雪了」,就这样而已,有没有马上回光返照自己的品德、节操要像雪一样的洁白?「忍辱如地,一切平等」,我们假如想到这一句,脾气就没有了。你看大地,你每天给它踩,它都没有生气,然后养育万物,万物连个感谢都没跟它讲,它还是欢欢喜喜的广修供养。「清净如水,洗诸尘垢」,我们要像水一样洗去自己的污垢、洗去众人的污垢,让人洁白。所以从这些经句我们要学到圣贤人的心境是谦虚受教,我们往后的人生就会在天地万物当中时时有所感悟。
了凡先生说到,第一个因为他太爱干净,很多蚂蚁他统统把它赶走,甚至清掉的时候把它给弄死了都有可能,伤害了生命,所以「宜无子者一」。「和气能育万物」,天地太和之气,结果他脾气很大,所以「宜无子者二」。他自己「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为人,都是做表面功夫,真正杀身成仁的事,他跑得比谁都快都不敢做,这是「宜无子者三」。「多言耗气」,太爱讲话,耗气,「宜无子者四」。「喜饮铄精」,他喜欢喝酒,晚上喝酒,这都是会伤害他的身体,「宜无子者五」。「好彻夜长坐」,晚上不睡觉在那里打坐,彻夜这样坐,没有能葆元毓神,没有能够保住他的元气,「宜无子者六」。然后就说「其余过恶尚多」,还有很多,我的人生才会有这些不好的果报。当一个人发现问题所在,要解决问题就不困难。所以了凡先生后来痛改前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我们以后都遵遁圣贤人教诲的义理去立身行道,「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一定可以改变我们自己的命运。
当然,对治习气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十年了凡先生做完了三千善,但是第二个三千善没几年就做到了,整个行善就愈来愈澈底。所以后来没儿子变成有儿子,没有考上进士也顺利考上,甚至於本来是五十三岁的寿命,当了凡先生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已经是六十九岁了,后来他还活到七十四岁,延寿了二十一年。而且了凡先生现在已经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现在在讲课,他一定都在那里看著我们,希望我们也能够好好的断恶修善,当生成佛,这样也对得起袁了凡先生给我们这么宝贵的表演。这是讲到我们对於真理要坚信。作善必然能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诸位朋友,当我们看这句话「作不善降之百殃」,我们能不能脑子里在那里想「那个人赶快让他有报应」,能不能去想「那个人行恶,赶快给他恶报」,我们能不能这样存心?不行,作不善降之百殃,那都是要反省自己的。当我们看到别人作恶,也不能在那里想赶快给他坏的果报,这种存心也不是很厚道。
当看人作恶,我们应该是赶快藉一些机会让他能迷途知返。就好像千年暗室,当他能听进善言,能断恶修善,那就好像千年暗室,一灯才照,千年的暗也可以去除。所以我们绝对没有那种念头希望别人受恶报,没有这种念头。很多人临终一念悔悟得善终的都有,甚至一念悔悟往生西方的都有,时时都是成就别人的心。你看张善和他一辈子没有人劝他,他虽然是造恶杀生,临终的时候恶报现前,牛头统统在他的身旁,用牛角撞他,他在床上非常的惊恐,在那里大吼大叫,他的太太看了很不忍心,想要找人帮忙,结果一出去遇到一个出家人。张善和确实是很有福分,临终的时候刚好这个出家人从他们家门口经过,结果就把他请进来,出家人点一炷香让他拿著,说你不要再继续惊恐,赶快念一句阿弥陀佛,老老实实的念。结果张善和念一句,这个牛就不撞他了,再念一句,牛的头抬起来了,念第三句,牛退了一、二步,结果他很高兴:它们没有再继续伤害我了。这个法师说你不要想其他的,赶快专注的念这句佛号。结果张善和就这么念,一句接一句,到第九句的时候往生了。这个例子是要告诉我们绝对不可以轻视任何一个人,纵使他现在做很多的恶,都有可能因为一念的觉悟而有当生成就的可能。所以我们对人都是这分期许,这分信任在,因为「本觉本有」,他所造的恶,「不觉本无」,不可以把它放在心上又跟它产生冲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