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第24集

蔡礼旭:弟子规与佛法修学,蔡礼旭

    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阿弥陀佛!诸位同修,今天也要好好睡,虽然明天要考试,不要太紧张,要平常心。刚刚讲到:

  【话说多。不如少。】

  诸位同修,刚刚在吃饭有没有感觉声音变少了?不过当我们的言谈当中,可以让人家欢喜,让人家生信心,讲的都是利益语、诚实语、软慰语、智慧语,你是口吐莲花,舌灿莲花,这个话可以多说,因为是对人有益。所以我们说话就抓一个标准,只要对人有益就说,对人无益,就好好念佛。

  刚刚最后我们也提到,在团体当中,当开会的时候必须集思广益,把各种情况反应出来,好做调整,做往后的决策,这时候我们就必须把实际情况反应出来。而在这个谈话过程,是对事不对人,因为我们建立的共识,就是要把团体的事情办好,甚至道场里面所做的事都是利益众生之事。既然我们有这个因缘担任这些工作,就应该该讲话的时候要直言不讳。等大家的意见都讲出来,当然最后的决策不可能每个人都满意,不可能照每个人的想法去做,总会取得一个协调、一个共识。当团体已经决定要这么做,往后每个人离开这个门,口径都要一致,都要一起去做,真正在做的过程中又有问题的时候再赶紧反应。当每个人都是做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决定,感觉起来团体就很有向心力、凝聚力。假如开会的时候都不讲,然后出门以后意见都很多,这边也讲,那边也讲,搞这边一团,那边又一团。团体只要失和,就很难把众人之事办好,因为要家和万事才会兴。当我们处理事情都有这个共识,就能够把事办得比较理想,而不至于因为我们的言词而让事情搞砸,所以言词也要相当谨慎才行。

  因为在很多的朝代当中,都是因为太多的谗言造成了国家的败亡,团体的败丧,都是言语的祸害,所以祸之所生很多都是言语以为阶梯跨上去的。君臣之间,君听了谗言,「君听臣当诛」,领导者只要听了谗言,很有可能忠臣就要掉脑袋了;「父听子当决」,父亲假如听了一些谗言,可能父子关系都会出现障碍;甚至于朋友之间听了谗言会疏离;夫妻听了谗言,可能就要分离。所以我们对于言语要有判断能力,要相当谨慎。有一句诗也提到「谗言慎莫听,听之祸殃结;堂堂七尺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所以处公事当中大家可以直言不讳,但是私底下,假如谗言飞来飞去的时候,我们心要把持得住,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其实我们可以设身来思考一下,当一个人有德行的时候,他愿不愿意团体不和谐?不可能!他只希望朝一个如何让团体更团结的方向去走,而且他会更清楚明白,第一步一定是从自己做好来影响,他绝对不可能讲出谗言,去影响团体和谐。俗话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这些老祖宗的言语都有他很深的人生哲学,我们要用心去领会。下一句:

  【惟其是。勿佞巧。】

  就是事实就是事实,不要再去多做解释、多做扭曲。其实在解释的时候挺累的,不如承认「对不起,承认我错了」,这样反而更简单,更赢得对方对我们的原谅、对我们的尊重。其实在政府单位,在商业团体,也都是相当重视言语的信用,这样才能够赢得人心,才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

  在战国时代,秦国变法,大家都知道商鞅变法。那时候因为秦国的政府可能在信用上已经失去人民的认同,所以商鞅要变法以前就做了一件事情。他就拿了个木头,然后写着「只要把这个木头从南门移到北门,就可以得十两银子」。人民一看,有没有人去动?都没有人去动。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失去人民信心多久?今天我们在家庭、在社会当中,我们要重新建立信用,也要用很大的真心跟耐心去做。所以商鞅把钱从十两调到二十两,又调到三十两,最后调到五十两,才有一个男士走过来,想说不然搬一搬也好。后来搬了以后,果真给了他五十两。人民看到这件事就相当惊讶,也感受到现在的政府言出必行;当然除了言出必行,也不能朝令夕改。所以国家也好,团体也好,决策人员要决策以前要相当谨慎,但是只要决策完之后,就不要轻易去改变,不然底下的人会无所适从。

  有个商人他带了十万块人民币到深圳去投资,他是铺地砖的,结果跟一家老板谈好了要铺他们的地砖。签约已经签完了,这个商人他才发现这个生意做下去一定是亏本,但是合同已经签下去了。这个客户是汕头人,汕头人很会做生意,这个汕头老板一看,这个生意是铁定亏钱,所以这个汕头的老板就吩咐他所有的这些干部,要好好盯着这个商人看他有没有偷工减料。结果工程也很顺利就完成,然后马上这个汕头的老板就付给这个商人他的款项,这个商人一句话也没有讲就走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