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乘福 大乘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以弟子规来落实。慈心不杀以感应篇来警策自己,修十善业是以十善业道经为标准。
净业三福第一条人天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佛法是师道,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亲尊师是做人的根本。慈心不杀扩大来讲就是不伤害一切众生,不造恶因,不与众生结怨。修十善业是身口意三业清净。身三,身不造作杀盗淫。口四,口不造作,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三,不贪,不嗔,不痴。佛法讲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三业行为的修正,以心为主,从根本修,心就是根本,从起心动念修起。这是我们净宗学人必须要做到的。 六和敬是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合同悦,利和同均。 见和同解就是建立共识,在共修的团体,一定要有共同的见解。这一条是六和敬最重要的。唯有【和】才能把我们的见解、思想、观念逐步靠近。才能有平等,安定。身心平安。 戒和同修就是有一定的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同修在一起要有一个公约。人人都能奉公守法,团体就不会有争论,能够更好的修学佛法。 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合同悦,就是要把握自己的身口意,才能在修学佛法当中得到真实的利益。 戒定慧三学是佛教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佛陀讲经说法无论在何时何地,其内容都不外乎戒定慧三学。戒学是对治贪欲的恶业的良药,定学是对治嗔恨的散乱的、浮躁的心的良药。慧学是对治无明愚痴的良药。所以祖师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戒学调身。定学调心,慧学调行。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用般若智慧来把握。把握当下、活在当下、观照当下就是念佛功夫的实际运用。就是学佛修行的点滴功夫。 六度般若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一 布施。佛告诉我们:财富、智慧、健康长寿都是属于果报。这个果报是要修因,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所以六度把布施列在第一。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所以果报一定要修因。二 持戒:持戒就是世界上所有一切事物作为都是有方法的。都有程序,要遵守大自然的规律法则。不能违背。这是持戒。三 忍辱。有耐心、有毅力、一切法得成于忍。修行要有很大的耐心,才能成就。四 精进。能够专精不懈。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五 禅定。心地有主宰、不会被外境所动,内不动心外不执著相名为禅定。六 般若。一切事物无一不透彻、不明了,这是般若。佛陀教育我们这个六条一定要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做到就是道道地地的菩萨行。我们时时刻刻要观照自己。真修实干。 普贤十愿:一是礼敬诸佛。二是称赞如来。三是广修供养。四是忏悔业障。五是随喜功德。六是请转法轮。七是请佛住世。八是常随佛学。九是恒顺众生。十是普皆回向。 我们净宗修学所依据的经典是五经一论。修行的方法有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只要一生遵守此原则来修学,决定成就。真正是古德所说:【万修万人去】 我们有了理论的依据,有了修行的方法。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唯有遵守这五个科目。依教奉行,真修实干,我们才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自利利他,离苦得乐,圆满菩提。依无量寿经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蒙阿弥陀佛慈悲大愿接引,得以往生极乐净土。请各位老师大德斧正。阿弥陀佛。 昌德居士合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