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认识问题 ◎我们自己的感受有问题,自己的感受不能同佛法联系在一起,仅仅是当下的一种苦乐情绪上的感受。 ◎以自己情绪上的感受,舒服不舒服,痛苦快乐来判断自己学佛法是否有进步,或者说退步的一个标准,再进一步以此检验佛法的作用和利益,自然而然我们离佛法会越来越远。 ◎我们的心愿、意愿仅仅是为了解决眼前的小恩小惠、眼前小问题,所以常常不对,不正确。 ◎如果内在佛法的力量增长不起来,肯定会随着自己的习气、好乐走,自己好乐的,就去追逐,自己不好乐的,就不去管它,理它。 ◎我们所好乐的是欲望、是私欲、是问题,自然所获得的也是问题、烦恼、是自己生命不需要的东西。这种对个人私欲的满足,是根本烦恼之一。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忙着自己的一个小我,因此自己的生命就会变得非常局限、非常琐碎、甚至非常的无聊。 ◎只有自己内心非常清楚、心态非常平稳、情绪非常稳定时,才能够认识到说自己需要佛法。 ◎在自己起烦恼,工作、生活、与人相处时,我们的身语意三业完全都是世间法,完全都是世间的习惯,都是在习惯中打转,跟着自己的习惯学习、工作、做事。 3、认识习气,培养善法等流 ◎与佛法相应的善法等流:喜欢念经、打坐、看经、做好事、说好话。 ◎与世间法相应的习气:天天喜欢谈天说地,谈论是非,喜欢攀援、喜欢讲无益的话。 『辨别』:世间法与佛法的分水岭是从我们自己内心上面去判断,而不是外在去判断。 六、如何走出欲望的迷途,解决修学的困难和自心的问题? ◎『概念』何谓欲?——于所乐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 所乐境 ——那些自己比较好乐、喜欢的境界,自己觉得这些境界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带来快乐的境界。 希望为性——希望得到它,希望拥有它,希望不要失去它。 勤依为业——对善法的希求是引发自己精进的主要根据和动力。自己对善法有希求,对佛法有希求,才会努力去做,才会精进。 1、培养善法欲 ——五欲不是我们追逐的目标,生命的方向,不是我们今生今世成功与否的标志。 ——从追逐欲乐转化到追求法乐,要培养我们的善法欲,要约束、克制、对治自己对五欲追求、贪婪、执著这样的内心状态和问题。 ——只有不断培养对善法的欲望,即善法欲,才能去对治个人的私欲,以及为了满足个人私欲、在社会上面所作的种种成就。 『师父策励』:把我们生命的方向转到佛法上面,转到对善法的希求上面去,转到对佛法的欲求上面,那我们的希求心就会越来越广大,我们的虔诚、恭敬、包容、慈悲心就会不断增长。这样的人生是非常美好、善良、有意义的,也是佛法要告诉我们这样子做的。 2、认识体会无常 ——认识无常的特点、作用及其规律,才不会执著以及迷失自己的欲望。 ——真正认识无常是世间的本质和规律,才会下功夫去克服,去对治自己内在的对欲望的追逐心理,才不会把自己的私欲放在心里。 ——认识到无常,无常能够在自己心里现起,产生作用,就容易对治自己的昏沉、散乱、失念、不正知。 ——能够现起无常,内在里面就不会很在意外在的种种成就、外在的种种虚假现状。 ——有无常心理,就会念兹在兹,佛法永远在心头。 ——如果内心有无常,自然就会现起智慧,保持觉醒,不会被个人烦恼欲望所迷惑,内心清明,与佛法相应。 『师父教诫』:在佛道修学上,我们能不能起步,起好步、踏上步,就是对无常的观照和认识。 『思维』: ——我们如何来改变、来主导无常这种规律? ——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人生,我们该如何着眼,该如何下手? ——我死了以后要带什么走?我死了以后能够带什么东西走? 『我们的问题』:把人生看成有很多时间,路还很长,不着急用功修行,不着急学习佛法,容易把时间浪费掉,容易散乱,容易起烦恼,内心里面容易产生种种问题。 『师父教诫』:是以死念根治自己内心愚痴的表现,没有佛法的表现,没有无常心的表现。 七、珍惜暇满,体味无常,勤修善法 『师父法语』:我们遇到佛法,不等于说就是万无一失了。我们只有真正认识到佛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是自己生命当中最需要的部分,是自己生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今生今世最不可偏离的,我们才会老老实实,用自己的整个身心,用自己生命的一切去信仰、去实践。最后,佛法自然而然能够同自己身心、生命交融,自己的所作所为就会代表佛法,体现佛法的精神。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