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说,这个法师这么讲,那个善知识那么讲,还有第三种、第四种讲法,是不是互相矛盾?这都是我们非理作意的表现。讲佛法的目的,是为了要对治众生身上的毛病,讲说的人有可能看的角度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都是需要的。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存在的问题也不一样,他要去对治,就是别别不同的。但是大家又有共同的地方,共同的地方跟别别的地方又有区别。也就是说,我们在寺院里,或者在家里,可能都会问:要怎么用功?怎么学习?这个就是共的。不共的地方,则是每个人的文化、年龄、学佛时间长短、发心大小、心胸格局的大小各有不同。 对同样一个境界、一句话,个人的体会也会不一样。10岁,20岁,30岁,乃至70岁,80岁,不同年龄阶段对同一句话的体会是不一样的。我们学佛法也是如此,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我们的体会都是会不一样的。不一样不等于说现在我认为对的,过去就认为错了,或者过去认为错的,现在认为的就对了。过去怎么体会,代表你过去对佛法认知的水平;现在怎么体会,代表你今天对佛法认知的水平。过去做的,是过去的成绩,今天做了多少,是今天的成绩。 我们学习佛法,讲业果,是按心心念念来计算的。我们动了一个念头,做了一件事情,也不是说要等到最后再来细算,所有这些都是会有业果的。也就是说,我们如何思考、判断、抉择究竟佛法应该要怎么学,究竟怎样发大乘心,是很重要的。乃至说我们有没有发大乘心,我们要不要发大乘心,我们有没有准备要发大乘心,这都是很重要的。 什么叫做发大乘心?什么叫做发菩提心?大乘人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应该要做些什么事情?这是很关键的,是有标准的,是有答案的。答案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缘起的部分,一个是空性的部分。空性的部分主要根据是中观,是我们内在的一种体会和心灵上的一种境界。缘起的部分主要根据唯识,怎么学才是菩萨,菩萨应该怎么学。 缘起性空是什么意思呢?首先要通达缘起,才能够来观空。因为你内心有这种正见,内心对空性有体悟,所以对外在无自性的东西就不会执著,能够把事情办好、办圆满,不会起烦恼。因为你知道怎样做,最能够符合现实缘起,最能够符合大家的需要。 在空性方面,我们的体会是否如法,我们自己是很难验证的。因为“下下人不知上上智”,只有更高的人,才能够清楚我们这种空性的见解是不是有偏。但是对外在缘起的部分,我们是能够检验得出来的。比如说我们这个场地,布置得合理不合理,庄严不庄严,音响的调配是不是合适等等。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有形有相的东西、事物上,是有一定的外在的标准可以衡量和判断的。 我们学佛法,在这两个方面,都要去注意和用心。不学佛的人,可能更多的只是注意外在事相的部分,注重外在的行为,我们学佛法,既要注重外在的东西,也要注重内心的把握,是难上加难,缺一不可,不能偏离。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认识角度,两个认识角度都具足才是一个整体,才是圆满的。也就是说,你坐在那里思维,跟你在这里参加集体念经,从佛法的究竟了义上讲,功德都是一样的,因为你都是和法相应。 那么,问题在什么地方呢?问题在于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能不能真正跟佛法相应呢?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号。儒家讲“慎独”,我们佛家讲共业的力量。一个人跟佛法相应,只是一个人的力量,能不能持久保持这样的欢喜心,保持这种内在生命无有穷尽的动力,这种力量对自己,对别人又有什么作用,这些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你可能会说,我内心里有很多佛法的体会,但是我们讲出来,人家愿不愿意听?听不听得懂?或是人家听了以后能不能产生好的效果?这些都是很大的问题。 其次,假如寺庙里没有共修,近一步来讲,寺庙里没有居士,没有俗众,也就没有僧众,也就没有伽蓝,没有僧宝,没有僧宝,佛法也就衰亡了。这些都是有连带关系的。僧俗是一体的两面,只有俗众多了,才有人发心出家,出家以后,才能更好地传播佛法,承担如来家业。我们办法会,就是要利人,大家来念经,吃斋,交流,净罪积资,才能够得到利益。大家看到碟片,看到我们的网络上的弘法,能够生起信心,这样就能够利益很多的人,这就是学佛法,这就是佛法和这个时代的因缘相结合,这就是我们借助科技平台来利益众生。弘法不能离开整个时代背景,否则的话,我们就会偏离缘起,容易固步自封,脱离社会,脱离现实。所以要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认识自己的生命跟所有众生的生命是一体的,是自他不二,依正不二的,这是佛教大乘精神的体现,这才叫作菩提心。我们要不断培养、策励这种心,有了菩提心,才能够谈得上我们是在学菩萨的法,学佛的法。否则,就是在学二乘的法,甚至二乘的法还不到。即便你要学二乘的法,也要先从学人的法开始,就是从做人开始,所以学佛先从做人开始。 怎样当好义工 ――学诚大和尚在义工前行上的开示 大家发心当义工,为法会作前行工作,很难得。但是,怎样才能当好义工?以下略谈三点,以供参考。 一、明确目的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义工,首先需要明确参与法会的目的。 我们举办法会,就是为了更好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善用人才。不信佛法的人通过参与法会能够相信佛法,皈依佛门。己经有佛法基础的人通过参加法会,信心得到不断增长,资粮得到不断积累。因此承办一个法会,可以引导很多人信佛,启发他们的信心,增长他们的善根。同时,我们也可以得到生命提升的机会,积累很多功德,获得很多福报。 所以我们来参加法会的目的就是为了积聚成就佛道、圆满菩提福慧资粮,帮助更多的人改善生命的方向。目的明确了,我们就会在承担法会义工的过程中,积极提升内在的心灵,努力地改善外在的缘起,老老实实地反省自己的言行,欢欢喜喜地接纳所有的人事,逐渐成长为合格的好义工。 如果我们参加法会的目的不明确,没有学习和做事的方向,身心不容易得到改善,人事也不容易处理好,对三宝的信心容易减退,对法会的好乐容易消失。这样,本来对佛法很虔诚、对法会很好乐,参与之后反而不好乐、不想再来了,造成在学佛路上出现较大障碍。其次,如果脱离了团体的共修,缺乏师长的引导、同行的策励,自己一个人苦苦恼恼地修行,究竟有多大的进步,这就很难讲了。 可见,我们来参加法会,承当义工,明确目的是第一步。 (我们心里是否对参与法会的目的目标很清晰,很认同?目标为何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善用人才?这与成佛的宗旨有何关联?在法会中是否能经常提策这一目标?法会结束后,是否拿此目标检查自己是否达成此目标,或在向此目标靠近?)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