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坚吉堪布:成佛心要教授(2)

菩提心是整个佛法修持的心要。阿底峡尊者生下来就具有无伪的大悲心。当他才十八个月时,父母带着他一起去寺院朝拜。父母和其他人都是为个人的安乐而发愿,而尊者却发愿说:“愿您等众生都像我一样,能常生于帝王之

  菩提心是整个佛法修持的心要。阿底峡尊者生下来就具有无伪的大悲心。当他才十八个月时,父母带着他一起去寺院朝拜。父母和其他人都是为个人的安乐而发愿,而尊者却发愿说:“愿您等众生都像我一样,能常生于帝王之家,为正法所利益,愿我能以悲心观照一切有情!”一般人两三岁时什么也不懂,可他才一岁半就能这样发心,人们无不叹为希有难得!并且他年轻时也现见了众多本尊,在密法方面有着极高成就。这样一位无比殊胜的尊者,他仍然要历尽艰辛去寻求这个菩提心的教授,你就知道它的重要和殊胜!现在大家轻易地就得到了这个法,要倍加重视和珍惜。

  显教方面的理论如自度度人,拔苦施乐等等,在这里都有实际观修的窍诀。比如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自度度人”,如何实修呢?显教里是通过六度四摄来完成的,通过六度来成熟自己,通过四摄来成熟他人。而密法是建立在果位上的修持,不仅仅是在生活中去实践六度四摄了,直接就把自己观想成释迦本尊,然后从心间放光,从自心中化现出无量的上师、本尊、空行、护法,他们到一切众生身边,放光加持,说法……满足一切众生的愿望,去度化他们。因为我们一切修持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变净化我们的心识,修六度万行也是用来净化心识的一种方便。既然如此,那何不从根本上着手,直接就改变我们的心理状态,这是不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所以就有了这种果位上的菩提心修法。 

  可以说,这个菩提心教授是相当完整和系统的,整个仪轨完全是按照成佛的程序来修持,蕴含着甚深的法理。我们修持它,就是在一遍一遍地体验如何从凡夫到成佛度众生的过程。大家有了此法的傅承,再依靠自己的努力实修,必定能快速成就,斩断我爱执。不仅仅是成就菩提心,还能开悟,并最终成就本尊的果位。

  在这一座法之中,把前面这么多的加行,以及主修的法都融进去了。从出离心到菩提心的“七重因果”和”自他相换”,乃至于密法的加行、本尊观等等,都被圆满融入其中。我们就知道这个法的殊胜,它是显密圆融的一个完整教授。即使我们的心如同铁石一般坚硬,通过这种菩提心的修持,也能被它所熔化,把我们的慈悲和光明开发出来。当你的心像水-样无自性,平等、周遍一切时,达到彻底的无我利他,犹如阳光普照万物那样,自然任运而不造作地去利乐众生,那我就应该恭喜礼敬你——您已经成佛了!

  菩提心一旦修持圆满,就是我们的成佛之日。从显乘的愿菩提心、行菩提心直至胜义菩提心等等,经过层层净化,逐次升华,历经五道十地而究竟成佛。  

  即使我们只想开悟见道,你也要明白,密法里修空性是怎么修的。密法里认为中脉是智慧之脉,打开中脉就能现证空性,也就是现见智慧法身。那么证得空性,现见法身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犹如虚空,无色无相,周遍一切。密法里把它形容为“无云晴空”。因为空性的这种特性,在大手印、大圆满等教法里,都有凝视晴空,引空色进入中脉的特殊修法。这是利用外在的缘起引发内在的智慧。  

  但中脉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样,认为是人体中实实在在的经络一样的东西。中脉代表中观正见,是智慧法身的象征,不是仅仅靠造作的观想就能打开的。最主要的还是依靠菩提心。在菩提心和正见的摄持下来观修,才有迅速打开中脉的可能。当你的心量广如虚空,慈悲遍及一切众生,透发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时,你的我爱执已经斩断,你的“自我”已经消融,妄念泯灭,无云般的晴空顿然显现。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法身见吗?此时,先前的世俗菩提心升华为胜义菩提心。

  大家现在也就明白。为什么禅宗不观修中脉也能开悟,他也是主要靠菩提心的力量。当他的菩提心达到一定证量后,再来参话头起疑情,才有开悟见性的可能。但禅宗并没有菩提心的实修方法。他的菩提心是怎么产生的呢?主要是靠往昔的习气熏陶,因为往昔曾经修习过大乘,今生听闻到佛法就能自然发心,这被称之为“因力”发心。然而这样的宿根深厚者,千百万人中能有几人?特别是在这个追求物欲的时代,早已“人心不古”,那就更加寥寥无几了。所以大部分人参禅,参了几十年仍然了无消息。

  开悟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证悟空性。在大乘教法里,空性和慈悲是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无。菩萨最初悟入空性时称为“欢喜地”,欢喜的原因之一正是源于菩提心,源于对众生的慈悲关爱,当看到接近圆满菩提而对众生有所利益时,就生起了极欢喜心。如《十地经论》中说:“成就无上自利利他行,初证圣处多生欢喜,故名欢喜地。”从大乘中观的角度来讲,空性指的是缘起性空,正如我们常讲“慈悲利他无我的菩提心”,从这里你也能体悟出这样一个规律:只有慈悲才能利他,只有利他才能无我。“利他”和“无我”是互为前提和条件的。你只有做到彻底的奉献,才能真正进入无我的状态,也只有进入无我的状态,你才能做到彻底的奉献。所以我们要想实证空性,并不是在那儿冥思苦想,然后悟出一个什么玄机之类,而是通过菩提心来实证,即使修止观双运,也是在菩提心的基础上进行升华。

  虽然通过观修四谛十二因缘等小乘法,配合持戒行善等方法积攒福德资粮,也能领悟无我的空性智慧。但对于大乘来说,修菩提心是最为根本和快捷的。因为空性所要破除的是我执,我执的一个范畴是人我执,也就是执着于自我的意识,执著于有一个永恒的独立的自性。如果断除了这种执著于自我的意识,你也就证悟了无我的空慧,起码也是罗汉的果位。那么如何来断除呢?虽然显教中可以通过观察五蕴无“我”,修持止观双运来破除我执,但最快捷的还是通过前面讲的菩提心。譬如藏传各派都极为重视的“施身法”,就是在大悲心的摄持下,一心一意去利益众生,乃至把自己的身体观为甘露,奉献出去解除众生的饥渴之苦,通过这样的观修来破除我执。这是悟入空性的绝妙法门,是缘起性空正理的实际运用。就是当你全心全意为众生服务,进入“忘我奉献”的状态时,自然就消融了“自我”意识,也就断除了人我执,从而证得“无我”的空慧。从有菩提心的角度来讲,这已经超越了罗汉的果位,进入圣菩萨的行列。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