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菩提心要句精华集(4)

从世俗菩提心上升到胜义菩提心,需要有个超越的过程,即从有限到无限,从相对到绝对的超越,从凡到圣的超越,突破这些局限也就是突破凡夫心的局限。如是方能契入空性。引发胜义菩提心,这个过程需要性空见的指导。
  从世俗菩提心上升到胜义菩提心,需要有个超越的过程,即从有限到无限,从相对到绝对的超越,从凡到圣的超越,突破这些局限也就是突破凡夫心的局限。如是方能契入空性。引发胜义菩提心,这个过程需要性空见的指导。

  《道次第》的内容主要由道前基础和三士道组成,入道基础是我们在修学佛法中最薄弱的环节,我们对法,对师,对闻法都缺乏应有的恭敬。结果师心自用,盲修瞎练。正因为没有扎实的前行,尽管他听了很多法,却不能够落实在心行中,不能有所受益。

  道前基础中三点引起关注并加以实践。第一首先端正听法和闻法的态度;第二要认识到暇满人身的重要;最后必须依止法,这是入道的根本。一般学佛者却始终未能对这一问题引起重视,也是不少学佛者难有长进的原因之一。

  佛法从恭敬中得,一分恭敬一分受益,在极度的恭敬中,我们的心里是清净的,那样的心才容易与法相应,反之,即使得到了佛法的甘露,却没有清洁的法器去盛载。依然被凡夫心所染污。如果没有依止法,我们往往会自以为是。

  在三士道的建构中,以菩提心统摄整个成佛之道,从人天乘进而解脱道,并最终抵达菩萨道。

  没有共下士道和共中士道的磨砺,不断的念死念恶趣苦,如果没有这种长期的观修,即使发起菩提心,也难以恒久地保持,甚至到最后被凡夫心取而代之。

  佛经讲:“认真地孝养自己的父母,供养他们所获得的福报和供养佛陀是没有什么两样的”。

  乌鸦能反哺,羔羊知跪乳,都知道要恭敬,要报恩,我们如不知报恩。岂不惭愧。

  《大方便佛报恩经》里《发菩提心品》云:菩萨摩诃萨,知恩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报恩者——亦教一切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因为没有菩提心的统摄,所做的一切功德,最多只能归到人天的福报而已。人天福报是有漏的,靠不住的。

  菩提心犹如种子,能生诸佛法故。菩提心犹如福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犹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

  《普贤行愿品》云:譬如旷野水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花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菩提心要依众生而发,没有菩提心,就根本无法获得真正的成就。

  发菩提心的论典有:《菩提心论》、《入菩萨行论》、《菩提道灯论》《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略论》、《解脱庄严论》、《大乘菩提次第论》,汉传佛教及藏传佛教都有关于菩提心的教授。

  发心容易,退心也容易,要坚固这个菩提心很难。但是我们常常地发愿,发起这个愿菩提心,哪怕时间很短,哪怕持续的时间很短。只有几秒钟,半分钟,一分钟,这时候升起的功德,也无比广大。

  一颗金刚钻研磨再碎再小,它也是一颗金刚钻,绝不是一颗小石子。

  我们发了菩提心,尽管还没有具足一切功德,甚至还没有修行好,但是我们的身份从普通的凡夫一下子提升到菩萨的境界了。

  我也像那颗小小的碎钻那么尊贵,如果不发心,我永就是一颗小石子。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