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法师:出离心、菩提心、修心八颂(2)

二、生起出离心的方法 谈到这里,我们应该了解出离心是依靠什么方法产生的。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说:「暇满难得寿无常,修习能除此世欲,业果不虚轮回苦,思维能除后世欲。」 一个修行人真正想要遣除对轮

   二、生起出离心的方法
  谈到这里,我们应该了解出离心是依靠什么方法产生的。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说:「暇满难得寿无常,修习能除此世欲,业果不虚轮回苦,思维能除后世欲。」
  一个修行人真正想要遣除对轮回的贪执,就要修三乘共同的四个加行,即暇满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痛苦,能经常修持这四个加行,自然就生起对轮回的强烈厌离心,进而对解脱生起猛厉的希求心。这样就生起了出离心,也唯有如此,修法的功德才会很快显现,无明的种子及习气会很快清净,就好象十方诸佛都在为他一人加持一样,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这四个加行,切莫以为是无关紧要而加以搁罝,否则就难以生起出离心。
  以强烈的出离心来守持戒律,这是佛法的根本学处,否则,甚至连三乘佛法的相似功德都无法生起。之所以称「共同前行」,是因为无论小、大乘,显宗、密乘都共同以此为基础,只有修好共同前行,才能修好不共加行。修好不共加行后,才能进入修持正行的阶段。所以我们一定要多观察、多思维、多修持这个共同外前行,再加上多阅读高僧传记,使我们对轮回世间八法产生不退的厌离心,这样才能保证真正的出离心能够顺利生起。
  修加行对修大圆满同样有极大的帮助。也许有人会疑惑,这种基础修法怎能对这么高深了义的大圆满修法产生帮助呢?缘起力确实是不可思议的,凡如理修行过的人,对此都会产生很深的体会。此共同外前行在藏地各个教派都极为强调,如格鲁派的《菩提证道次第广论》、噶举派的《解脱庄严宝论》、萨迦派的《道果前行》、宁玛派的《龙钦心髓前行》等论典都对共同外前行的系统论述,并有具体的修法仪轨。
  三、出离心生起之量
  具体出离心生起的量是怎样的呢﹖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确定出离心生起之量时说,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剎那之希望,昼夜唯求解脱心,起时是生出离心。也就是说,对轮回的世间八法没有丝毫希求心,时时刻刻只有追求解脱之念,这才是真正生起了出离心。
  现代的众生烦恼日益深重,贪欲迅速增长,故法王如意宝的《胜利道歌》中,提及出离心生起之量时说:「于诸轮回盛世富,不起羡慕之心念。」
    这是说,对世间八法的贪求已经淡薄,对解脱则产生了很强的希求心。宗喀巴大师针对当时弟子的根基意乐,故要求较高,而法王则针对现代众生的根基,故要求较低。
    生起清净的菩提心
   佛陀以其遍知的智慧而向我们证明并指出——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可悲的是众生们出于对儿女(即我们)的疼爱而造下种种恶业而辗转于轮回之中;更可悲的是我们竟然对于众生由我们而生的痛苦视而不见;最可悲的是,甚至在成佛这件事情上,修行者还要在自己与众生之间,分一个孰先孰后!所以具备大慈大悲,拔除一切众生轮回烦恼及给予他们以解脱成佛的目的与动机,是你自己拔除轮回烦恼并且解脱成佛的关键要诀。
  因为在所有修持所获得的功德之中,身、语的功德并非最大,且由于分别妄念的作用,由之产生的功德也是无常的。所以真正的善良绝不能掺杂世法八风的目的,不能为了世法八风的利益而去建立功德,这样的功德也是不足以令人解脱的。想要建立不是无常并且清净恒久地为自己所把握的功德,除非是内心深处生起了真正的慈悲心与菩提心。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一不是由菩提心的摄持而获成就的。以此发心的殊胜,努力兑现让众生成佛的誓言并实践上师恩赐的教授,以维护菩提心的善根。在相续中不间断的行持,以至于逐渐破除了修行与不修行时的界限,于日常生活,任何功用中不断修行,形成三昧的力量。然后终有一日,得见并安住于本性之中,这便是正行的殊胜。就所建立的功德而言,无论做任何大或小的好事,若心中只有自己,仅能获得相应的一份功德;若心中有十个人,则所获功德会自然增长至十倍;若心中有百千万亿人,所获功德则是百千万亿倍。可想而知,当把功德发心回向于无量众生时,内在产生的功德,即便是佛菩萨也难以描述和称量了的。故而修行者在回向时,要观想十方诸佛菩萨在自己的面前,将自己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身语意的功德,以及一切修法中安住而生胜义菩提心的无漏功德,回向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宗派之师尊三宝,祈其长久住世、永转法轮;回向一切众生解脱成佛。发心正行与回向时,都应有世俗菩提心摄持的部分及胜义菩提心摄持的部分。由前者而引发自己与一切众生成就化身与报身的功德,由后者成就证悟法身的境界。故胜义菩提心的回向(即安住于清净本性之中)是最殊胜的回向。这样的话,由于从始至终都有菩提心所摄持故,建立了修道的发心殊胜,正行殊胜与回向殊胜。这三种殊胜的直接利益便是将自己所做的一切功德最大程度地利益了师佛众生及自身的解脱成佛,否则,它们会成为有漏的人天福报,沦为无常的牺牲品。
  在远离慈悲心的修持中,修行者会逐渐生起三种障碍解脱的过失:首先,会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当做自己谴责他人的资本,反而将信仰用来增加了自己伺察他人过失的习气;其次,由于经常观照到他人的不好而滋养对于自我的骄傲我慢;然后,又由于修行者内心充满对于自我的执着而越修行越难以与法相应,并滋生许多烦恼与贪嗔痴了。修行的目的,即修好自己的内心并引发正确的行为以致于解脱。而当你流于越修越烦恼的弊端时,就要切切警醒自己是否远离或尚未生起真正的慈悲心,并且要清楚地明白自己又为何不能解脱了。
  假如你是一个充满慈悲的人,势必会破除自己对一切好与坏,是与非的概念心的执着。因为当你遭遇到逆境与不幸时,出于慈悲你会欣然利用这种痛苦而发愿说“我今受此苦,众生不复受”,并以代受众生的痛苦而为美事。一个真正的修行者绝不会只追求生命中好的层面而拒绝不好的层面。当你在相续中不断修习“自己的一切好供养众生,众生的一切坏愿自己代受”的自他相换时,将会净除自己无始劫来无量的业力障碍。这样做的话,即便此生不能究竟解脱,来生也会成为一个有智慧并具备救度众生能力的人。一切好与不好都将成为自己对众生产生更大更强烈的慈悲的泉源,而慈悲心会自然消除你对于自我的执着,这样,你距离得见清净本性的机会,还会远吗?
  发心和证果的刹那,可以获得相同的功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就是因为生起了清净的菩提心,并由这种让一切众生成佛的愿力使得自己生起广大精进的勇猛之心。以观见无常而无畏于修行的劳顿辛苦,以相续的悲心而断除我执与法执,终于以圆满证悟本性而救度了无量众生。故而你们要爱护一切父母众生胜过于爱护自己,千万不要做任何伤害众生利益的事情。我们藏族可能是祖先有罗刹血统的缘故,有吃肉的习惯。而实际上在你未能有使这个动物趋往解脱的能力前,出于口腹之欲而不惜杀生,啖食,乃至取其皮毛,这种贪心的果报会使你至少在五百世中做这样的动物而被人宰割、屠戮。汉族佛教徒在饮食上多数食素,这是非常具备慈悲心的。一切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父母,你又如何忍心去吞咽因为疼爱我们而造业受苦的父母的肉呢?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