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应当“珍惜暇满”(5)

其他众生是没办法踏上这个机场坐上飞机直接起飞,而我们已经有了这个机遇,这时不起飞更待何时。古人说:“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反面的比喻: 1、王子 就像一个王子本来要做统理天下的事,他忘失了


其他众生是没办法踏上这个机场坐上飞机直接起飞,而我们已经有了这个机遇,这时不起飞更待何时。古人说:“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反面的比喻:

1、王子

就像一个王子本来要做统理天下的事,他忘失了自己的身份,走出皇宫去贩毒、偷盗、赛马、玩鸟。

很多人得到了暇满人身,不去成办菩提,日夜闻思修圣法。却去上网、打牌、旅游、看电视、逛商场,做这些毫无意义的事,就像这位痴迷的王子一样。

2、金器装粪

这个具有了暇满种种功德的清净身心,就像用很多珍宝装饰的金器。外在缘染污境界,内在起非理作意,生起一个个染污念头,就是在暇满的金器里不断地装粪。这样做就是无意义地浪费暇满,非常愚痴!

举一个例子,我们看一小时电视剧,里面有漂亮的男女,出现一个画面,就会起一个贪心,这是欲界众生难以避免的。因为眼睛盯着画面,缘的是可爱的异性,心里有非理作意,三缘聚合,没有不生贪心的。只不过一般人没有自知之明,不认识什么是贪心,其实是心里生起了好感,就已经堕在贪烦恼当中了。

按这样计算,一秒钟出现30个画面,一小时有一半生贪的画面,就生起(1/2×30×60×60=)五万四千个贪念,也就造下了五万四千个恶趣业因。如果看了20年电视,那就生了100万以上的贪嗔念头,造下了100万以上的恶趣业因。可怜,以大好的人身宝在自己八识田里熏入了无数恶趣业因,一旦熏入就很难再洗干净。熏一次,就是中一次毒,身心就受一次损害,就会变现恶趣极为漫长、难忍的果报。这就是用金器装粪的极愚痴行为。

所以,像世间影视、网络、书籍里不清净的境界,一次、两次接触,就生起很多世间念头;三次、四次接触,就加重贪嗔烦恼;十次、百次、千万次接触,这个身就已经在地狱里报到了!

这个具有大义的人身,过去即使是一个上午无意义地空过了,也应当生起懊悔之心。像现在这个身很快就会失去,所以唯一要用来成办究竟的义利,除此之外的一切无意义空耗都是非常不应该的。大家如果有道心,就应当常常按这样想。不然,连修暇满的气味也没有。

从前伊庵权禅师,每天到了晚上,一定会流泪说:“今天又这么空过了,不知来日功夫如何。”他老人家在大众当中,从不和别人交谈一句。莲池大师说:“我早晨见日出就回忆起伊庵禅师这句话。我说:'现在又换一天了。昨天已成空过,不知今日工夫如何。’但我只是叹息,并没有流泪,就此知道自己的道心远远不如古人。怎么不惭愧呢?怎么不应当自勉呢?”

宋朝的时候,大愚、慈明等六七个人结伴参访汾阳禅师。当时赶上寒冬,河东的天气非常寒冷。大家都怕寒苦,只有慈明志在道业,昼夜不懈怠。

每当夜深昏昏欲睡的时候,他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难过地说:“古人为生死废寝忘食,我是何等人呀!竟这样放逸。生无益于当时,死无闻于后世,我是自暴自弃!”慈明禅师就这样通宵坐着不睡,后来得到大成就。

我们要学古德,对自己虚度人生常常心生惭愧。这样常念暇满难得、义大,就能舍弃世间现世的无义之事,一心修持菩提,自己这个人身宝就真正成了修菩提的所依。

(上面我们讲了有关暇满难得、义大等方面的法义。下面要讲是我们学习暇满之后应该在自己的时间运用上做哪些改变。)

学习暇满之后,最重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自己对时间要有新的规划。现代人的生活迷乱、混乱、黑白颠倒、没有规律。自由的思想造成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已经混乱。这实际是在大大地浪费暇满。

古代修行人的道心好,连睡眠都不愿意。他有很强的心求解脱、求明心见性、要办生死大事,所以全力以赴地修道。他们得成就,就是因为把全身心都投入在修行当中。

最严格的要求是二六时中念念在道,不杂用心,这才是真正善用了暇满。因此连睡眠都要减少,乃至最终消除。想一想连自己身体最基本的睡眠都要抛弃,何况其它身外之物:车啊、房啊、娱乐啊、逛街啊,这些就不用提了。

但我们现在暂时还做不到这样,也应当尽量减少。从起码的要求上说,对自己的时间要有合理的规范,日常的工作、修行要有规律,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时间,身心能安定地缘在法上,这才有每天仅有的一点暇满。如果身心一直散乱在非佛法的境缘上,收不住心,那就是把自己弄成“无暇”了。

为了保证这一点,要从原来时间上没规律,转变成时间安排有规律;从原来外缘很多,变成外缘很少;从原来生活要求很高,变成生活简单。散乱的境缘和行为一定要去除,行为上一定要有规律。

过去行为上是随意的,现在要约束自己、有明确的计划。规定好一天当中应该做什么。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从不符合暇满要求的方向上拉回到本位,让身心真正成为修道的所依。如果心是紊乱的、混乱的,那就不可能靠它来修法。只有身安稳下来、心安静下来,这个身才成为修道的所依,才是拥有了暇满,在这个暇满人身宝上才能修道。

世俗化吞噬了暇满

生活在世间的修行人很容易被世俗化,对世间种种社会活动、行为、生活方式,没有足够的智慧辨别、拣择,很容易受社会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逐渐世俗化。不知不觉就以世俗化把自己的道心和修行腐蚀、弱化。这就是温柔的魔众,让自己的道心疲软下来,趴在轮回里再也不愿出离。

有一个比喻这样说:把一只青蛙放在凉水锅里,慢慢地烧水,这只青蛙感觉很舒服,不知不觉中就在里面被煮死了。如果把青蛙放进开水锅里,它会立即蹦出来,保全自己的性命。

世俗化给人的假相是:这是有益的,这是给人安乐的,这是正常的,不但没问题,还是很好的。所以这种温柔的魔最难提防。实际上,自己已经陷入了迷乱,被乐的假相骗住了,在耽著它的滋味的同时,已经在加深乐执,和厌离、出离的心态完全相反。这种乐执一旦加深,就让心麻木、坏死,而无心修道了。

“天人”的无暇

天人就是迷在五欲享受当中,使一切的时光都成为无暇。想一想,天人的寿命是人寿命的几千、几万、几亿倍,为什么说他是无暇呢?他有很多时间,又不需要工作,怎么是无暇呢?其实他的心已经被五欲这个温柔的魔王俘虏了,根本没有心思修道。明眼人看他就是恶趣的候选人,他的享乐、他的花天酒地,就是他落入恶趣深渊的前奏。现在这个时代,欲尘这样丰富,有点福报的人都堕在“天人”的无暇

当中,毫不自觉。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