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师兄可能不理解,如果我们都不说,那么这个假上师不是更加到处害人了吗?古语云:”唯仁者方能爱人,能恶人“,激浊扬清的事情,自有堪布和法王们去做,作为业障遮蔽的凡夫,没有资格做这个事情。否则很难避免惨烈的因果。而且一旦开此凡夫以分别心随便指责他人的风气,后果将不堪设想。 故此,不言远离,于上师之真实归依处生起定解为解决第三大难题——如何对待假上师之匙 对此常识性的问题,本来无须多言的。可是近来有一些学佛多年的居士也对我说这个问题,原因就是确实是有一些上师是这么要求的,可见这个问题的泛滥,所以,在此我们特意提出来加以讨论。 从理上说,我们学的是释迦佛的教法,不是某个上师的教法,我们归依的是三宝,不是某个上师,如果说一个三宝弟子只能归依一个上师,不能再见其他的上师,不能再听其他上师传的佛法的话,那我可以肯定的说:这个人连什么叫归依都不懂。现在之所以有许多上师也这么要求的原因我是知道的,主要是因为上师们语言的障碍,再加上一些维护道场、主持法会的大居士自作主张,所以会有这种误会流传。 对此我们可以引用噶举堪钦卡特仁波切的圣教言以正视听:“在成佛之前,我们百分之百地可以亲近许多位师父,但都并不称作根本上师,将来真正令你开悟成佛的那位师父,才是所谓的根本上师,而这就像人的一生只有一位父亲一样,所以我们说每个人都只有一位根本上师,希望大家不要误会了这个意义。在你修行的道路上,可能有许多上师为你引见自心本性,但真正能让你证悟自心本性的上师才是你的根本上师,所以这世上有许多位上师,但每个人都只有一位根本上师,然而我们也不需因此而局限了自己求教受法的范围,认为‘啊!我只能有一位根本上师!。’” 卡特仁波切又在答弟子问中有如下对话: “问:密法强调一师一本尊,此意义为何? 答:一师一本尊的说法让很多人产生误会,没错,密宗强调一师一本尊,但是我们要知道,这并不是说有了一位上师之后,就不能再跟别的上师学法了,这是大家要先弄清楚的,……而再谈到一师的问题,此一上师乃是圆满你修行的人,也就是说他是令你明心见性,开悟成佛的人,所以是“一”师,因为一旦你成佛,就不再需要别人来教导你修行了,所以我们称这位上师是根本上师,然而在此之前你绝对可以有许多上师,并从他们那儿领受教法。” 法王如意宝说:“若具备信念者,依止的上师越多越好;若不具备信念者,依止的上师越少越好。因为一个上品根器者具备上品的信心,了知一切善知识都是诸佛菩萨为度化不同众生而方便呈现的不同形象,所以他不会把任何过失放到善知识身上,而是时刻检点自心。在这种情况下,依止的上师多多益善,可以广闻博学,如阿底峡尊者依止过153尊上师。不具备这种信念和智慧的人,如果自不量力,依止的上师越多,自己的分别比较之念越重,也就越容易诽谤造业。在这种情况下,依止的上师越少越好。”事实上,法王如意宝是真正的佛,然而法王常说:“自己的根本上师就是托嘎仁波切。”其中的密意,我们可以领会一二。 仔细看的人可以看出,不是说不能归依很多的上师,而是如果真正要解脱的话,专心比三心二意容易成就,但绝不是说有戒律或者什么强制的要求你只能有一个师父,这是大邪见。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要真正只依靠一个师傅的话(广义根本上师),还是先修完加行再决定比较好。 故此,方便为多,究竟为一,此为解决第四大难题——能否依止多师之匙。 本原则只适用于对待根本上师,不适用于一般结缘上师。 曾经有一位学显宗的居士和我说:“你们密宗是依人不依法,而我们显宗是依法不依人”随即又具出了几个密宗祖师的超出常人理解的特殊行为的例子。 我们佛教有四依四不依,为我们见地抉择的标准: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意不依语、依智不依识,这个是佛陀的圣教量,任何人也不能违背。那么如何解释我们密宗独特的对上师的信心呢?我们密宗是否不违反了这个佛陀教法呢?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