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法师文库 > 上人 >

上人书信集 壹、书信篇(11-20章)(2)

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九日 十四、何惧之有 五劫思惟,兆载苦行,正为你预修;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正为你完成; 无边大利,无上功德,皆为你准备;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你何惧之有! 慧净愚痴毒恶之徒,虽然出家,恶

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九日


十四、何惧之有
 

五劫思惟,兆载苦行,正为你预修;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正为你完成;
无边大利,无上功德,皆为你准备;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你何惧之有!

慧净愚痴毒恶之徒,虽然出家,恶性难侵,心如蛇蝎。若无弥陀救度,一息不来,当长堕地狱。静夜思惟,不禁悚栗悸动,心中狂乱;幸蒙弥陀慈光彻入心髓,告言:

五劫思惟兆载苦行,正为你预修;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正为你完成;
无边大利无上功德,皆为你准备;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你何惧之有!

如此一念之间,忽然心安,疑虑尽除。罪业满身之人,顿蒙大赦;负债累累之身,一时得赎;千生万劫轮回之报,刹那停止。身心轻利,感泪难抑,长时积郁,一时得解,犹如水库泄洪,嚎啕大哭。

慧净当堕地狱之人,蒙弥陀调熟,得生人身,复闻佛法,终蒙救护。弥陀弘恩,昊极叵能形容,除感不思议不思议之外,无有启口处。当拜读大札,心有戚戚焉!正是同一信心无别道,远通四海皆此情,可谓信仰的感受,千古同辙,万人一揆。

慧净愚痴无智,无德无能,所出的书,本来现成,假净之名编之而已;虽有录音带,也是依经论释,拾古人牙慧,真感惭愧莫名。

一九九七年十月十二日


十五、二种深信
 

堕落与被救是同时感受到的。
心中有平安、喜乐,有感恩、惭愧;
因为机的罪恶感在内心发露
与法的大悲愿在内心发酵……

善导祖师的机法二种深信,罪恶生死凡夫之机,感受到正当堕落悬崖时,突然被佛扶起来;在海中挣扎喝水时,被佛抱上愿船。所谓绝处逢生,置之死地而后生。故此法门是完全他力、绝对他力的救度法门,无丝毫的自力与造作。因此龙树菩萨譬喻为「乘船」,坐在愿船上的人既不必付船票,也不必帮忙驾驶;自己尽管有何力量,在此也置于无用之地。何况就是因为毫无力量,才会堕落,才会被救。堕落与被救是同时感受到的。心中有平安、喜乐,有感恩、惭愧;因为机的罪恶感在内心发露与法的大悲愿在内心发酵,故性情会转变。以前刚强计较,现在柔和不争;以前缺乏慈爱,现在有了悲心;凡一切的逆境挫折,都会反省是自己的过失,或宿世的罪业,而不会责怪别人。

此后的生活是对佛有信心,对己有愧心,对人有爱心。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十六、远离讥嫌
 

前生已种出家缘
世事纷纭不可牵
今日袈裟披上体
来年同佛往西天

回顾台湾到日本留学的比丘之中,竟有一半还俗,究其原因是日本社会很繁华而又很开放,五欲生活丰富,女人温柔,到处充满声色犬马的诱惑,身处其中,稍一不觉,便成日日陷入而不知之势。然还俗的当中,有的在当地结婚滞留难归,有的回来却从此不得不隐姓埋名。当然他们都懊悔一时的迷失,想重新脱俗,过清净自在的生活,奈何已身陷枷锁,无法如愿。而净也曾遇到从某地区某大佛教团体所派出的一位比丘,到日本进入研究所进修学位,不久躲躲藏藏地与人同居,不知后来如何。可悲!

人是感情的动物,稍一不慎,日久生情,乃是常理,终使自己难以自拔而误了平生,不免令人叹息。因此大圣佛陀禁止男女僧众同住同行,纵有言语,亦应摄心。佛陀慈悲的呵护所垂示的教诫之语,真是保护僧侣的坚锐甲胄。

一个人一旦与人有了不当的感情,那便是痛苦的开始,从此心里有了感情的担子,隐约增添了无谓的苦恼,最后难免有损佛门的清誉。(近来)有几个地方或写信或电话传来了一些可怕的是非,令人难以置信,也难以不信。

毕竟仁者出家不久,有些方面见闻未广,未必能持好分寸。好在后来澄清了一些误会,很欣慰你能清净自持,磨而不磷,在涅不缁。

往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别人始终是自己的一面镜子,面貌之垢不易自觉,承蒙他人指出,使自己有擦净的机缘,则对方无宁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足可称谢。因此应该畏惧人言,儒家亦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是指因果法则,大人是指众人舆论,而圣人之言神钦鬼伏,故大圣释尊的垂诫更应遵守。玉不琢不成器,人才如玉,经过锻炼更能成为连城大器,故精金美玉都从烈火中锻炼而来;希望仁者能畏惧人言。

回忆慧净出家之初,家师上人即常告诫说:「要断绝女缘,彻底远离讥嫌之人,避开讥嫌之地,不妥协,不苟且。」诚然,出家人重讥嫌二字,故有「讥嫌戒」的戒律;能守讥嫌戒,就能保护佛教,保护他人,保护自己;如此则众生欢喜,龙天欢喜,弥陀诸佛无不欢喜。

佛门是最讲洁癖的,尤其是割爱辞亲,成为人天师范,其身口意的行为是信众的楷模,所以出家众的立身处世要比在家众严谨,固应严以律已,谨言慎行,持身如玉。信众对于佛门,尤其是身负弘法之崇高神圣使命的比丘,其眼睛总是特别雪亮,要求也特别严格;万一被发现有了某些不如法,难免因失去了可敬的对象而产生失望之心。

仁者是男众,希望以仁者的才德在当地培养志同道合的男众(应该不难),彼此协力,弘扬弥陀悲愿,拯救如下雨般将堕地狱的群萌。毕竟男众与男众相处,不起人疑,能增信赖。家师上人亦常告诫说:「出家人应以法为重,如果为了某一个人而失去了广大的信众,便是法门的罪人,愚痴的行为。」此语慧净至今顶戴奉持,不敢或忘。

中国古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讲仁义、敦伦常、重孝道、尚礼节。这固然是儒理教化的普及,也是佛教因果的扎根。大陆大多还能有此保守,可惜台湾饱暖思淫欲,竞相学习日本、欧美开放的风潮,致使国中生半数有性经验,高中生堕胎随日而增。所谓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欧美日本如此,台湾亦然。难得大陆能维持保守的美德,可喜可贺。佛门始终是保守的,唯有保守才能维持佛法的面貌。在此浊恶之世,犹如人处暗中,佛法是唯一眼目、曜世明灯。但可悲的甚至有僧众倡言开放,并谓「只要喜欢,有何不可」,闻之惊心。末法之世,厚生利用之术一日千里,而修身养性之道如江河日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