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佛教中的二十四诸天(2)

五—八、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在天王殿中享受供奉。佛教吸取印度古代神话传说和古印度教中关于“天”的种种说法,提出“三界”说。三界中欲界最低,此界天有六重,即“六欲天”,第一重叫“四天王天

  五—八、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在天王殿中享受供奉。佛教吸取印度古代神话传说和古印度教中关于“天”的种种说法,提出“三界”说。三界中欲界最低,此界天有六重,即“六欲天”,第一重叫“四天王天”,离人世最近。这里就是四大天王的住处。佛经说,四天王天就在著名的须弥山山腰,那里耸立着一座犍陀罗山,此山有四山峰,称须陀四宝山,高三百三十六万里。 四天王的任务是各护一方世界,即佛教说的须弥山四方的东胜神洲、南赡部洲(中国在此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故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四天王各有九十一子,辅佐四天王守护空间十方,即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以及上、下。四大天王手下各有八位大将,帮助管理所属各处山河、森林以及地方小神。众大将中居首位的是韦驮,专门保护出家人,因此备受僧尼尊崇。

  四大天王的名称及形象为: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多罗吒”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持国”。“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他是主乐神,故手持琵琶,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

  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毗琉璃”是梵文的音译,意为“增长”。“增长”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他手仗宝剑保护佛法。

  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穿甲胄,手中缠一龙。“毗留博叉”是梵文的音译,意译即“广目”。“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他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龙(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佛教,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

  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色,穿甲胄,右手持宝伞,左手握神鼠———银鼠。“毗沙门”为梵文音译,意译即“多闻”。“多闻”比喻福德之名闻于四方。他手持宝伞,用以制服魔众,保护人民财富。多闻天王原是古印度教的一位天神,又名施财天。在印度古神话中,他既是北方的守护神,又是财富之神,是一位大“财神爷”,故其在四天王中信徒最多。敦煌壁画中的毗沙门画像,在他渡海巡行之际,常常散下金钱财宝。

  在中国寺庙里,四大天王形象被彻底汉化,皆为中国古代武将打扮。只要有寺庙,就一定有四大天王像。他们都被安置在天王殿中,殿中央为大肚弥勒佛(布袋和尚),四大天王分列两旁。天王像大多威武凛然,其中以杭州灵隐寺的四大天王像最为精绝。它们造型优美传神,令人叹为观止。

  九、日天

  又称日天子、宝意天子、宝光天子等名。日天原是印度神话传说中的太阳神,佛教说他是观音菩萨的变化身。他住在太阳中,太阳里有他的宫殿,称为“日宫”。他在一年之中循环于须弥山中腹,遍照四天下及四大洲的白昼。他与守护黑夜的月天对应,也由四天王管辖。他身边常有二妃陪侍。二妃乘七宝庄严车驾,以八头宝马牵引,周围还有七曜九曜等星宿护卫。摩利支天作他的前导。《秘藏记》卷末载,其形象是:红色脸膛,两手各持一朵莲花,乘坐于四匹马拉的大车上。

  十、月天

  月天,又称月宫天子,原是古印度崇拜的月神。佛经说他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大势至”意为宝吉祥,月天既为大势至菩萨化身,所以又得名宝吉祥天。月天住在月宫中,他的身边也有许多美丽的天女陪侍。据说他有五百岁的寿命。关于月天的形象,印度和中国所传各不相同。他在印度为男性形象。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中国文化中也有月神崇拜,而中国的月神又被阴阳学视为阴性,这样印度的月神受中国月神信仰的影响也女性化了,并且还吸收了中国月神的形象特征。她的形象通常为:美貌后妃装束,头冠中嵌满月,月中现兔形。但是密宗供奉的月天仍是印度式的。

  十一、金刚密迹力士

  金刚密迹力士以知晓如来一切秘密事迹而得名。《金光明经》记载,他是大鬼神王,与五百夜叉原都是大菩萨,为护持众生、保护佛法,他们才屈尊作了佛教的护法神。他行动十分敏捷,在佛教护法神中以“捷疾”著称。他常侍卫在佛陀身边,得到佛陀信任,佛陀常把一切秘密要事委托于他。佛寺常把他供奉于寺院山门殿内。其形象较为特殊,一般为红色脸膛,怒气冲天,全身肌肉鼓胀,劲健刚强,手中常持金刚杵。明代以前,佛寺都只供一尊密迹金刚。明代《封神演义》问世后,书中虚构的“哼哈二将”取代了密迹金刚。

  十二、摩醯首罗天

  摩醯首罗天又名大自在天,是印度教崇奉的主神。佛教收入摩醯首罗天后,把他奉为十地菩萨,故他的塑像也为菩萨形象。头戴宝冠,身着菩萨装,骑白牛,八臂三目,手执拂子、铃、杵、矩尺。立像常略去白牛。另外还有作二臂、四臂、十八臂的诸种形象。大自在天主要为密宗崇奉,密教把他视为大日如来的化身。他的诸种形象也主要出现于密宗寺院里。

  十三、散脂大将

  又称“密神”。他原是印度婆罗门教中的夜叉神,为北方毗沙门天手下八大神将之一。他统领二十八部天众,经常巡行世间,赏善罚恶。有人说他是鬼子母的二儿子,但多数认为他是鬼子母的丈夫。他的形象为金刚模样,面为红色,满脸怒气,手持降魔杵。一般人习惯把他同白脸善相的金刚密迹力士视为哼哈二将。

  十四、韦驮天

  韦驮又叫韦琨、韦驮天、韦驮菩萨、韦天将军。韦驮本为古印度婆罗门教信奉之神,叫六面童子,原为战神,有六头十二臂,手执弓箭,骑孔雀,后被大乘佛教吸收为护法神。韦驮像常被供奉于大雄宝殿对面,天王殿弥勒之背。这与他擒贼护佛立有大功有关。韦驮是佛国中的“神行太保”,以善走如飞著称。佛教传说,在如来涅槃时,竟有个“捷疾鬼”偷走了佛的两颗牙齿,韦驮急起直追,抓获窃贼,夺回佛牙。于是,韦驮担起保护释迦灵塔、打退盗取佛骨之敌的重任。

  韦驮像一般立于山门背面,执金刚杵横眉瞠目,警惕地注视着祠堂(大雄宝殿)之前的方塔,乃取守护释迦灵塔之意。韦驮是中国佛教徒造就的,所以他是地道的中国武将打扮。韦驮像面部英俊,金盔金甲,手执金刚杵,威风凛凛,颇像赵云、马超一类著名的古代武将。一般有两种姿势:一种是双手合十(即僧人所行礼节),横杵于腕上,直挺挺站立;一种是一只手握杵拄地,另一只手叉腰。在佛经的卷首一般刻有佛像或佛陀说法图,而在卷尾则常常刻有韦驮像。

  十五、坚牢地神

  又称地天或地神,是职掌土地及一切植物的天神,与主管上天的大梵天神相对应。地神的形象十分独特,唐朝时为男神,有二臂和四臂两种形象。二臂形象是双手握宝瓶或钵,内插各色鲜花;四臂形象是四手分别持镰、箭、锄、锹四种农具。后来,地神由男身演变成了女身,并且多以二臂形象出现,手里持物又增添了鲜花、谷穗等物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