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索达吉堪布(7)

壬午年六月初七 2002年7月16日 阿 姨 为了放生,今天去了炉霍。本打算利用放生之余,抽空耍耍坝子,可惜天公不作美,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雨,看来我们的帐篷、饮料、食品算是白带了。 听说一位我小时侯对我很好的阿

  壬午年六月初七  
  2002年7月16日  
  阿  姨
  为了放生,今天去了炉霍。本打算利用放生之余,抽空耍耍坝子,可惜天公不作美,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雨,看来我们的帐篷、饮料、食品算是白带了。
  听说一位我小时侯对我很好的阿姨病了,我连忙去看看她。
  她住在一间简陋得难以想象的屋子里,屋里除了一床肮脏破旧的被子、一把黑糊糊的茶壶,几乎找不到一件象样的家什。
  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侯,她家显得比较殷实。常常在课间,我会偷跑到离学校不远的她家,因为在那里我总是能找到糌粑、酥油之类的食物,以填充我那仿佛永远也填不满的胃。她总是那么大方地拿出最好的东西,从无悭吝之心。
  如今,91岁的她虽然住在简陋的破屋里,由50多岁的儿子照料,但心情仍是那么开朗。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述她从各处听来的逸闻趣事,逗得我们开怀大笑。最后,她说:“不知我前世造了什么恶业,得了这样的病,看来只有好好祈祷三宝,才能减轻我的罪业。”
  一听她的话,我就知道她之所以心情开朗的原因,由于诚信因果,在遭遇病痛艰难时,就不会怨天尤人,只会一心一意祈祷三宝,忏悔业障,才会感得如此心境。
  如果每个人都能诚信因果,那么,即使他身处困境,都能保持愉悦的心情。
  壬午年六月初八  
  2002年7月17日  
  宗  塔
  暴雨一夜的肆虐终于偃旗息鼓,太阳从云层中探出了笑颜,经过雨的冲刷,空气变得格外透明,草场也绿得令人心醉。白色和金黄色的天鹅在天空中优雅地滑翔,淙淙溪水缓慢地滋润着宗塔草原,白色的野花繁星般地扑满视野,蜜蜂蝴蝶在花间轻快地畅游着,青蛙在草丛里欢快地跳跃着,青山环绕,森林茂密。
  我去到了过去的母校宗塔中学的原址,如今这里已改建为一所小学,过去的教室已破败不堪,以前住过的宿舍已不复存在,原址上新修了一栋平房。
  朝气蓬勃的中学时光,如同电影般一幕幕地在脑海中闪现。那时,我们是那么地充满活力,仿佛有使不完的精力。如今,青春已弃我而去,空剩下一把老朽的身骨。过去的师长大多撒手人寰,同窗的好友纷纷与世长辞。栽植于校园旁的树木早已枝繁叶茂、参天林立,当年参与植树的同学却音迅杳无、难觅踪迹。站在学校对面的山上,回首俯视曾经生活的故迹,人事皆非,生起感慨万千。无常真是毫无情面的裁判,吞噬了过去的一切,也使人不敢留恋现在的拥有。更使人晓知幻化的山川、假合的身体都不离无常的实质。
  略感欣慰的是,一位当年的同窗拉布,现已出家,在对面山上有四、五十人的寺庙里担任住持,每天为他们宣讲佛法。使我在满目的无常中感受到一丝永恒的光芒。
  壬午年六月初九  
  2002年7月18日  
  多  芒
  应多芒寺众多人的邀请,我今天也鹦鹉学舌,为该寺的僧人谈了一点自己的体会:多芒寺历来由戒律清净的大德住持,因为德巴堪布年岁已高,本寺虽然目前比较兴盛,且拥有不少堪布大德,但真正能主持工作的大德仍然匮乏,寺院面临新老交替青黄不接的局面。作为寺院的一员,我们肩负着寺院生死存亡之重担,不能随波逐流,应有开阔的心胸、远大的抱负,不能贪图眼前的温饱,不应在穿着、住房上相比,而应比慈悲、比智慧。格鲁派一位大德讲过:“如果没有看破世间,形象上的闻思修毫无意义。”
  我将扎嘎活佛写的《山法宝鬘论》发给他们每人一本,希望他们能追随前辈的足迹,在闻思的基础上寻求内心的安乐。
  虽然在座的很多人从未与我正面交流,但同为弃离尘世,寻道求度的出家人,我们的心灵是相通的,我非常乐于将自己在寻求解脱道路上的感悟和教训与人共勉。一位真正的修行人,要甘于寂寞,不能为世间琐事而囿,阎浮提苦事无穷,醉生梦死于逸乐之中,欲求出离,南柯一梦而已。自不能度,何谈度人?再不要被贪瞋痴所拘了!三思!三思!!
  壬午年六月初十  
  2002年7月19日  
  开  光
  今天,多芒寺新筑成的释迦牟尼佛塔举行开光典礼。恰逢藏历六月十一日。今天和十三日,也是一年一度供护法的日子,来自上下罗科马乡九个村的几千信众,身穿节日的盛装,驾驭着骠悍的骏马,聚集在左当草原上。
  方圆两公里的草原上扎满了各色帐篷,科罗河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折射出宝石般的耀眼光芒;四周的山峦青翠欲滴,宛如锦缎织出的帷幕;山雀在林中婉转地歌唱,仿佛天界传来的音乐。这如同仙境般的土地也是吸引我四十年前探出母体,迫不及待地来到人间的地方。
  熏烧柏树枝的桑烟袅袅升腾,汉子们手持护法旗,一边转绕,一边将龙达凌空抛洒。不一会儿,整个草原就成了龙达的海洋。
  在一顶可容纳上千人的大帐篷里,男众们再次发愿戒酒、不杀生,去年他们都如此发愿,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过去的一年里,几乎没有发生过滥杀无辜的情况,大家都以饮酒杀生为耻。使这个以前以出产牦牛闻名的地方减少了不少恶业。
  空气中减少了血腥的气息,显得更加澄净;河水中不再流淌着牛羊的鲜血,显得更加清冽;美丽的草原上不再传来牲畜的哀鸣,显得更加宁静。如果,我此时尚在娘胎,一定会再次选定这个地方作为我的出生地,因为我深深地眷恋着这片聚集着善良人们的地方。
  壬午年六月十一日  
  2002年7月20日  
  为  难
  世上每个人,不论他们的智慧如何深广,总会遇到不能两全其美的事,更何况象我这样的浅慧之人。今天发生的一件事,就使我左右为难。
  几天前,一位从东北千里迢迢赶来的居士告诉我说:“我最近看了您翻译的《释迦牟尼佛广传》,我被佛陀在因地时深广的发心和行为强烈地震撼着。我多么想象他一样抛弃一切,行菩提行。看到学院几千出家人清净而又自由自在的生活,我真想加入他们的行列。如果留在世间,我只有浑浑噩噩地虚耗此生,毫无意义。希望您能成全我。”
  听了他的话,我十分赞赏,当即同意他出家。不料,他的妻子刚才给我打来电话:“堪布啊!我也是十分虔诚的佛教徒,也向往出家的清净生活。但如今我们的儿子只有七个月,母亲在医院已沉疴难起,我又没有工作。如果他走了,剩下我们孤儿寡母该如何生存?作为大乘佛子,难道就应该置生病的老母、年幼的儿子、无助的妻子于不顾,到深山去发菩提心吗?”
  听了她的话,我深感为难,想起六世达*喇嘛仓央嘉措的那首诗:“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