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本性法师:佛陀的教育观(2)

二、学生的界别。对国王,佛陀与之谈要如何施仁政,谈国土无常,谈恶习如石、落水见底,谈地狱、 布施 。对僧人,佛陀与之谈了生死、出三界火宅、六和合。与妇人,谈美丽如花,一闪即谢,有情是苦等。 三、学生的人

二、学生的界别。对国王,佛陀与之谈要如何施仁政,谈国土无常,谈恶习如石、落水见底,谈地狱、布施。对僧人,佛陀与之谈了生死、出三界火宅、六和合。与妇人,谈美丽如花,一闪即谢,有情是苦等。

三、学生的人生经验。就以禅观为例,佛陀教教烧尸者作不净观、无常观。病人作苦观,体会人生是苦道理。

四、学生的态度。这学生是信仰而来、怀疑而来、捣乱而来、听讲而来、抱骄慢心而来,还是闹着玩而来,针对不同的态度,给予相应的教诲。

佛陀曾根据学生的业力不同,将他们分成小药草----下根机,中药草----中根机,上药草---上根机。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将他们分为好朴素生活的人,好豪华生活的人,好逻辑生活的人,好感官享受的人……。不管何种性格、何种根基,佛陀的教法如云朵、如雨滴,普泽他们,他们都会各取所需。

佛陀认为:师生的关系,应如父子关系,能够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互相敬爱。曾经,佛陀不仅为学生讲经说法,还为生病的学生洗衣、端药。佛陀是我师,佛陀如我父,所以,我们要皈依他。僧人为汝师,僧人发汝父,所以你要皈依他。

佛陀曾说,老师对学生有五责任责任:

一、认真教学。

二、该教的全教给,毫不保留。学生青出于蓝时,不嫉妒。

三、设法鼓励学生好学。

四、把学生引荐给同事好友。

五、保护好学生,使之不受到外界的伤害。

同时,学生对老师,佛陀说也有五项义务。

一、敬重老师,老师来了,起立招呼、迎接。

二、提前到达课堂等老师授课。

三、当老师需要帮忙时帮忙老师。

四、听老师教诲。

五、掌握老师所教内容。

佛陀的教育,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佛陀教育,不希望培养出来都是纯粹的佛学学者,否则,只会入宝山空手回,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于修证无益。学只是手段,证才是目的。这证,要通过修获得。这修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佛陀的一生,就是这样的一生。说的做了。

最后,要强调的是,佛陀的教育,很民主化,没有强制的灌输,没有居高临下的训人,而是以身作责,以真理,以事实服人。

佛陀曾经对学生说:

“疑问我、检验我、学习我,只有这样,你才知道,我是否是个智慧的觉者。如你发现我确是个智慧的觉者,你来信仰我。你应该用你的眼睛和耳朵来疑问我,看我做了些什么,听我说了些什么。据此,你可以检验出我的精神是纯洁的、或不纯洁的、或是混合的。当你发现我是纯洁,你接受我。但是,你还不能就此停止疑问我,你要持续地检验我。当你发现,我的纯洁是永远的,那么,就永远来信仰我。”

“聪明人试金,用火烧、刀砍,并磨之。你们应该检验我的话,不要因为敬我就没有疑问地接受。”

佛陀尚且要我们去检验他,对世间万象,更应如此。为了让学生能在诸法幻相中辨别是非真伪,永远置
身于正道,佛陀对学生谈了十不盲信:

一、不可盲信耳闻目睹。

二、不可盲信经典上的文字。

三、不可盲信感觉。

四、不可盲信报道。

五、不可盲信特殊的原因。

六、不可盲信传统。

七、不可盲信看起来合理的事物。

八、不可盲信逻辑。

九、不可盲信所谓的学问、能力。

十、不可盲信某某,尽管他的老师是一位有修行的圣者。

有关这十不盲信,如有兴趣,可参看本人拙作《辨析信与疑》一文,载1998年第一期《福建佛教》。

佛陀的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

佛陀本身是一位不可替代的教育家。

原载于《福建佛教》2000年第9期P18~20

编辑:乐平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