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漫长的精神历程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明自了缘起性空的道理,明白了我空和法空的道理,才能进入三十七道品,也就有了“资粮”,可以从资粮道上起步,一直走完究竟道。下面看三十七道品。

首先是八正道,这是释迦牟尼佛亲自宣讲的,具有无上的权威性和真理性,这八正道分别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正见”就是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是不含错误、谬误的正确思维的本质。如具备“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涅槃寂净”这个“四法印”的牢固意识,就可以称之为“得正见”。有了正见,在迁流转变的、不遑安住的痛苦无常的人生中才有航渡彼岸之舟,才不会在茫茫纷乱的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中迷失方向。

“正思维”是正见在具体精神活动中的应用。人们的头脑无时无刻不处于对事对物的分析和判断之中。没有“四法印”这个正见作为准绳,那些分析和判断就会因为“我执”和“法执”而产生邪妄和迷谬,就会对人生造成危机和痛苦。

“正语”,有了正见和正思维,运用在与人交流的语言(包括文字)活动上,就会纯正无染,其形式和内容都合乎佛法修行的准则,决不会产生低劣恶毒的妄语、谤语、绮语、两舌恶口是非语、欺诈骗人语等,并远离那些无所事事、无聊消遣等游戏语等。总之其语言都是堂堂正正,利人利已。

“正业”是指合乎佛教规定的活动、行为。总的来说要使自己的身、语、意三方面的行为活动都要得其正。正业涵盖了人的劳动、生活、社会交往、精神内容等各个方面。最重要的和一般所指的正业,就是杜绝杀盗淫妄等恶行,并推广到杜绝一切不净的行为活动,爱护、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乃至一切生命及其存在的权利,才能保证修行的纯正。

“正命”指规范维持自己生活的来源,正当地生存、生活以修持佛法。一切与正业不相合的职业和谋生手段都不是正命,而违犯正业的则是邪命。杀盗抢骗、贪污走私、贩毒卖淫等更属恶命。只有那些以劳动为生,按劳取酬,合理合法不伤害他人的职业和谋生手段,才能称为正命。没有正命就谈不上正业,没有正业也谈不上正命,两者关系密切,是修行的根本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四法印、证见正思维就失去了效力。

“正精进”,精进就是发奋和努力。精进是取得成功的动力所在,相对于懒散和懈怠而言。人世间不乏刻苦追求的人,若为贪欲和恶见所驱动,在邪门歪道上投机取巧,则不能称为正精进。那些头悬梁,锥刺股,或十年寒窗,或卧薪尝胆,精进之力倒足可嘉,但谋的是一已私利,仍然不能称之为正精进。佛教的正精进,乃以四法印规范正业正命,用于正念正定,以使加速完成漫长的修通过程。

“正念”是对烦恼意念的排斥和洗涤。正见和正思维,在于认识的理性上。而止念则是针对情感及其属性。人们头脑中浮现的事物,呈理性工作状态时并不经常,更不用说纯正理性状态了。念指思维对象及情感对象的单元体,俗话称之为“念头”。并因念头的积聚流动而产生思维和情感的过程乃至行为活动。如果说正见是全体,正思维是局部,那么正念则是构成局部的基础单元,保持正念,正见和正思维才能无所渗漏和疏失。从这里可以看到佛教教理的细密程度。

“正定”是由般若观照之定,以区别种种邪定外道定和凡夫定。定是指精神的专注与恒续,用以打破六识与七识和八识间的隔障。定可以使精神进入超能状态,获得常态下五蕴和根尘识所不能达到的境界,所以必须以般若智慧观照,并纳入佛教内各种相应的止观次第进行修习。否则进入魔境,误人误己,并极难治疗。

“八正道”不是泛泛之说,乃是释迦牟尼佛亲证境界后而加以规定,以指导后人修行。正见就是四法印,这是佛教徒修行的指导思想;正思维是在正见的基础上所作的方便教授,对己对人皆不可缺;正语、正业、正命、正定等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并可以引起他人的崇敬,为他人作榜样。总之,八正道不仅是佛教徒修行的必须,而且是佛教教化的当然。八正道给修行者带来了一种与世俗完全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和精神感受。

而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则是在八正道的基础上,分别对八正道的某些项目进行深度、专注的修持,以确定和扩大由八正道带来的那种人生价值观念、精神感受及其力最。

“四念住”对一般较有修持的佛教徒来说还比较熟悉,因为这是佛陀在世时曾经提倡过的,南北朝时是中国禅修方法的主流。四念住又称四念处,也就是精神和心理的意念放置之处或安住之处。严格说来。四念处是正见、正思维和正定乃至对八正道的一种全面结合。四念住的内容分别是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这就是把佛的四法印的正见纳入心地观法和日常功课之中。这样的观法,就是正思维;其细微和具体的部分,又是正念;其专注所在,又是正定;以此法传示他人,又是正语;恒续不懈,又是证精进;以此为准则,规范自已的行为和生活,又是正业和正命。再如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就是般若行;观身不净,观受是苦,引伸开来就是一般修观人常修的不净观、白骨观等。念住念住,一个人的精神和心理常处于这样的状态;就会淡化和消除世俗人生对“我”、“法”的那些贪执之情及其引起的种种烦恼和痛苦。

“四正断”是四念住在行为上的一种肯定和显现,有了四念住的观照,观念上对世间善恶行为有了判断,就应断恶就善,使自已的行为活动趋向至善和光明。四正断为“断断、仪律断、随护断和修断”。四正断又名四正勤,断是断恶、勤是勤修。其主要表现在对正业、正命和正精进上。如对自己以往所发出过的恶业,应努力断除;对末生的恶业,要努力防止它产生;对已产生的善业,应坚持到底;对未生的善业,要努力使它生起。总之就是正业和正命的实践上精进不怠,并使之趋向圆满。四正断对出家的僧人和在家的居上,在后来被扩大为各种戒律,这就增加了它的共业力量和威力,便一些不能自觉修持的人感到一种外在的束缚和影响力,以督促自己在行为上符合四正断的要求。

“四神足”又叫四如意足,这是在修行八正道、四念住、四正断的基础上,由正定所达到的一种高级精神状态。四神足本身也是对正定内容的一种规定,是对正定的实践和收获,所以四神足包括了因和果两个方面。神即神通,神是妙用莫测,通是自在无碍。神通有不可推测的、超越世俗常态的神妙作用,能使自己的身心意如意自在。如果剔除那些离奇的渲染,四神足就是超常态的一种充沛精力和智慧。四神足分为欲如意足、念如意足、精进如意足、思如意足四个层次。欲是仰慕佛法的庄严深妙和安乐乃至神通,如意即如其所意,修行欲如意足则可以收到这种成效——当然是在正定、四念住和四正断中达到。念如意足、精进如意足和思如意足也是一样的,分别可以达到正念、正精进和正思维——智慧的禅定实践的高级成就。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