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现象圆融论主张现象与现象均为本体之呈现,因而可以相互呈现,不必于现象界之外寻求超现象的世界,不必离现象以求本体,离个别以求一般。这就打通了众生界与佛界、现象与本体、个别与一般的隔绝,而达到圆融无碍。禅宗对此亦有发挥。“十字街头,解开布袋”之类的禅偈,就表达了现象的当体就是本体的悟境。禅宗将众生与佛、现象与本体、个别与一般熔为一体,而臻于圆融无碍之境。 4.任运随缘的日用境 《法华经》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产业等,皆顺正法。”一切为生活做的事都是佛事。一切世间法,皆是佛法。并不一定要脱离人间世,脱离家庭,跑到深山古庙里专修才是佛法。各种生活方式(“治生产业”),皆与形而上的道(“实相”)不相违背,并没有两样,入世法、出世法,平等不二。《华严》、《圆觉》、《维摩》等大乘经典,也主张世法出世法圆融,圣境凡境不二,事事交参无碍,这导向了禅宗任运随缘的日用境。禅宗发挥《法华经》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的观点,主张百尺竿头再进步,将悟境化作开单展钵、拈匙把著的日用;发挥圆觉了义脱落身心的观点,提倡过随缘适意的禅居生活;发挥华严世法佛法不二的观点,将饥来吃饭困来眠、寒即添衣冷向火、折脚铛里滋味足、不风流处也风流作为生命情调,潜行密用,如鲁如愚,垂手入廛,灰头土面,使奇特还原于平常,至味回归于淡泊,形成了禅宗极为奇特而又极为平常的感悟:“师姑元是女人作”、“八两元来是半斤”、“六六元来三十六”、“菊花开日重阳至,一叶落时天下秋”、“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凉风夏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综观佛教经典对禅宗思想的影响,我们发现,强调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如来藏思想影响了禅的本心论,揭示自性沉迷原因的唯识思想影响了禅的迷失论,以遣除扫荡的不二法门为特色的般若思想影响了禅的开悟论。禅的境界论,既是开悟论的升华,又是向本心论的回归。因此,深深地烙上了如来藏思想和般若思想的印痕。(信息来源:摘自《佛学研究》) 编辑:小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