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一般认为中观是空宗、唯识是有宗,且在长时间地进行争相对抗着的,这种看法固然有其某些道理。然笔者以为:此二派只是侧重点的不同而已,中观侧重于对“性空”的阐发,瑜伽侧重于对“缘起”的诠释,唯以针对不同的时弊而有差别。然其所表达的主要思想则是同一的“缘起性空”或“唯识无境”。 为什么呢?由于中观注重于性空方面的学说,而导致了某些人产生“空”见(断灭空的见解),所以瑜伽学派继之出现,调整时弊,注重提倡缘起方面的学习。同样的,时间一长又使某些人误会为唯识是说有的了,从而又产生了“有”见(有实我实法存在的知见)。因此,瑜伽兴起不久,中观学派在佛护和清辩诸论师的弘扬下又得到了复兴。 佛护和清辩时,发起了“空有之诤”,中观与唯识就在不停的诤辩,尤其是佛护的弟子月称对唯识作种种非难。后来有寂天也是弘扬中观学派的,寂天的弟子寂护为这次的诤辩作了调和,指出中观、唯识本是一家之事,二者不可以相互抵触,而是互为增上的,所以他提出了“瑜伽中观学派”。我想这是符合佛陀说法的本怀的。 此后,人们对此二派又进行了思考,并予以深派、广派的称号,形象地说明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重性空的深派与重缘起的广派之关系。而且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此二派是如车两轮、似鸟双翼,缺一不可的。这在藏传佛教中尤为重视。(信息来源:摘自《妙智》) 编辑:纤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