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佛经中的四句分别与罗辑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不是西方所有的逻辑都可以拿来作为衡量佛教的标准,因为东方与西方有着根本不同的文化背景。比如,西方所谓的罪恶(Sin),这个概念本来是从天主教发展出来的,根据天主教圣经的记载,是因为亚当不尊从上帝,冒犯了所谓的上帝,所以凡是他的后代,一出生就有与生俱来的罪恶。但佛教中的罪恶不是父传子受,是由每个人自己愚昧的行为所致,并不与父母的所作所为有关,更不与所谓的上帝或神有什么相干。佛教讲缘起,如果罪恶是上帝所决定或是因为父母或别人所做,自己什么都没作就会有罪恶,那么人又何必努力做好事,又何妨多做坏事,人又如何能够解脱,或用天主教的语言,人怎么可能得救?罪恶在佛教中指的是会带来苦果和障碍的行为,根据佛教的原理,每个人部必须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经常行善的人得善报,行恶得苦报,不论如何脱胎换骨乔装打扮,冥冥之中自然因果不爽。佛教对罪恶的界定实际上也就是东方普遍的罪恶概念。而西方的罪恶是与上帝有关,罪恶的人会被神罚人地狱永无翻身之日。同样是罪恶这个词,西方的概念与东方的有其根本上的不同。东方的文化背景、哲学理念和一整套自我完成的价值观,不是用西方的眼光就能看得透的。同样的道理,如果草率地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佛教,那就难免会误会重重,自以为是的人就会因此作出了种种错误的揣测曲解佛教,说佛教不符合逻辑。西方的逻辑有其一定范畴和局限性。很多西方学者都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不符合逻辑的就不是对的。事实上并非所有不符合西方逻辑的就一定是错的。有一些学者,比如法国著名的佛教学者Poussin就认为佛教的许多理论是不符合逻辑的。他在了heWay to Nirvana书中就说:“印度人没有分清事实和概念。概念和文字的区别;他们从来没有认清(逻辑中)矛盾的原理。在佛教的辩证里有一个四句分别:涅槃是存在,涅槃非存在,涅槃亦存在亦非存在,涅槃非存在非不存在。我们实在束手无策”。(i.e.“Indians do not make 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facts and ideas,between ideas and words,they have never clear lyrecognized the principle of contradiction.Buddhist dialectic has a four-branched dilemma:Nirvana is existence or non-existence or both existence and non-existence or neither existence nor non-existence.We are helpless.”)同时,也有一些学者,比如 Mrs.RhyDavids和K.N.Jayatilleke等就费尽了心思想把佛教解释为是从逻辑学观点可以讲得通的,是没有与西方的逻辑相冲突的。这两种思想,不论是说佛教理论符合逻辑还是不符合逻辑,都是因为没有考虑到应该尊重东方的文化背景与西方的思想基础的各自特色和独立性,所以都不全面的。

佛经中的四句有很多种,比如上面提到的就是其中之一。在我们读经时也经常会看到:1、世界有边;2、世界无边;3、世界亦有边亦无边:4、世界非有边非无边。

这也是一个四句。在《梵网经》中提到很多种四句,比如:1、有另外的世界;2、没有另外的世界;3、亦有另外的世界亦无另外的世界;4、非有另外的世界非无另外的世界。

西方的学者很习惯使用符号表示问题的各组成部分,把问题公式化后来解释。公式化的好处就是能把问题简单化,从而可以使人容易理解问题的纲领所在。但公式化的解释方式不是可以被应用在任何地方,有时牵强使用,不但不能帮助看清问题的纲领所在,连问题的根本也可能被曲解了。如果用西方的逻辑把上面的这四句公式化,那么可以把四句分别写成:1、 P2、~P3、P.~P4、~(P.~P)

如果单纯地从数学的观点,要理解前面的三个公式也很容易,但到了最后一个就会有些问题,因为,第四个~(P.~P)其实也可以被简化成:

~(P.~P)

=~P.~(~P)

=~P.P

=P.~P

演算的结果与第三个公式是一样的。显然公式化后的四句是完全违背了问题原来的意思。第三句世界亦有边亦无边与第四句世界非有边非无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意思,是根本不可以划上等号的。所以用西方的方法研究东方的佛教时,我们应该非常慎重。

根据西方的逻辑,特别是逻辑实证论的思想,一切议论和推理都必须符合逻辑的三大法则。若是违反了任何一条法则,这个议论或推理就不能成立,在逻辑上就不能被接受。这三个法则是:1、P是真实的一定是真实的。(绝对的原理)2、P和~P一定不可以同时是真实的。(相反的原理)3、在P和~P之间不可以有其他的可能性。(不容中间的原理)

这三个法则是逻辑推理的根本。逻辑学家们认为一句有效的话或一个有效的论题必须符合这些法则。这种态度在西方的哲学范畴大概都不会有问题。但一个人想以这样的态度来读佛经,那就够头痛。比如在《金刚经》里有这么一句话:“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这其实是一种觉者的知见。世间所谓的善法是相对恶法成立的,究竟没有真实的自性主宰,它只不过是一个名言施设而已。在这段经文里,一语道破善法的无自性意在遣人修行善法的能所执相。但如果从逻辑的角度,用三大法则来衡量这段经文,那就难免会牛头不对马嘴。

K.N.Jayatilleke是近代较有代表性的佛教学者之一,他的治学方法带有明显的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他认为佛教的教义是可以用逻辑的方法来解释的。他在Early Buddhist Theory of Knowledge一书中说四句是种佛教的逻辑(The Buddhist Four-fold Logic),与西方的亚里斯多德的逻辑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但在现实的应用中,前者要更加精详[……this four-fold schema gave a better and finer classification of the empirical data(thus preventing much ambiguity in utterances)than that offered by thestrictly dichotomous division]。他在解释世界有边无边等四句时说,第一句是种肯定的叙述,第二句是否定前面的说法,第三句并没有说是完全的肯定或否定,所以这句话实际上是个不完整的句子,也就是说它应该是部分的肯定和部分的否定,而第四句则与肯定或否定无关,是完全不接受上面三种说法的任何一种。比如:

1、世界有边

2、世界无边

3、世界亦有边亦无边

4、世界非有边非无边这里,第一句“世界有边”是一个肯定的句子,因此它没有与逻辑的法则相冲突;第二句“世界无边”是另一种观点,否定世界是有边;第三句乍看起来好象是违反了逻辑法则的第二条自我相反的原理,其实,这是个不完整的句子,实际上是说世界有上下的边际,但没有横的边际,所以也没有违反逻辑的法则;第四句“世界亦有边亦无边”是指有一种思想家认为用有边无边来形容世界部是不恰当的,因为地以水为界,方以石为界,但世界到底以什么为界,是以水为界,还是以石为界,还是以空为界?所以这最后的一种是完全不接受世界有边或无边的说法,而不是说答案是否定的,因此也没有违反逻辑的法则。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