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佛教的生死观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生死问题,历来是人们最关心的重大问题。所谓生从何来?死至何所?生死是如何形成的?生死又有哪些类别?如何看待生死?又如何才能超脱生死?对这一连串极为深奧玄妙的人生哲理性问题,为了拷问答案,催生出了世间诸多的宗教与哲学,同时也为生命个体提供了超越的契机。

本文试图对上述这些根本性的生死问题,从佛教教义出发,依圣教量为依据,依真比量作抉择,从“生死的形成,生死的类别,了脱生死的方法” 三方面作一些相应的探讨,不足之处,诚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生死之形成

众生既然定有生死,生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若欲回答这个问题,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解说。

1、业果相续

佛教认为,生与死主要是由世间有漏业果相续显现的;而业果的相续显现,又主要是由无明烦恼作增上,导致人们有身口意的造作活动熏习成种招感变现而形成。这就是十二缘起中所说的“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乃至招集纯大苦蕴———生与老死。

根据《成唯识论》说,业有善、恶、不动三类。凡属自利利他、带道德性的业,称为“善业”;自害害他、带非道德性的业,称为“恶业”;若是厌下趋上、呵欲弃盖、修世间离欲禅定的业,称为“不动业”。此中善业是招感(六欲)天、人、阿修罗三善道的主要因缘,恶业是招感地狱、饿鬼、旁生三恶道的主要因缘,不动业是招感色、无色二界的主要因缘。由于众生在造业时,多为善恶夹杂的黑白业,而不是纯粹一类的善业或恶业,因此,在善恶业交替转化招果时则现有生死相。再说具体一点:善业现行时就有生相显现,善业结束时就有死相显现;以此类推,恶业现行时同样有生相显现,恶业结束时有死相显现。同是善业或恶业,也有上、中、下不同等差的交替与转化;就是相同的中等善业或中等恶业,也有诸多满业上的差别,同样还有一期业尽、新业现前、生灭灭生、前后不断交替转化的生死相出现。

由于一切众生无明常时现起,无有间断,所以我法执著也就因此时常现起,无有间断;由有我法执著,贪爱便生;有此贪爱,自会造业感果,感果造业,作作受受,受受作作,于三界六道轮回之中,长时驰骋,长时流转,无有休息,受诸苦恼。这就是一切众生之所以会有生死的根本原因。《杂阿含经》卷十六(三三四)说:

生死长远无有边际,无有能知其根源者,一切众生皆为无明之所覆盖,爱所缠缚,流转生死,无有穷已。[1]

《大般若经》卷三百三十三中佛告善现:

于意云何?岂不有情由我我所执流转生死?善现答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诸有情类由我我所执流转生死。[2]

佛教常说我执引生烦恼障,无明当然是烦恼之中最根本的烦恼了。反过来也可以说,无明引生我法执。是故无明与我法执,无始时来如鸡之与蛋,同时而有。正因为有无明、我法执的缘故,身口意三业随彼而转,其业才是杂染的、有漏的,又由于有此杂染有漏之业,牵引招感世间苦果,使生死相出现,并长时相续不断。这就是无明和我法执著为生死作增上缘的主要原因。《瑜伽论记》卷四十二说:

出家之人多由见故流转生死,在家之人多由爱故流转生死。此之二种是生死之根本。[3]

“见”谓边见、邪见等;“爱”谓贪爱、执著等。邪见与贪爱都不能离开无明而形成。所以十二缘起顺流转门是以无明为根本,就是这个道理。

2、赖耶变现

三界六道生死相的出现既然不能离开无明和染业,那么,业因感果是具体如何变生的呢?根据唯识学的说法,主要是由阿赖耶识随不同的业力变生的,所谓阿赖耶识随引业力内变根身、外变器界者是。

内变根身者:根即眼等五根,亦即净色根或精微物质,佛法称为内根、造色。“身”者,体依聚义,总说名身,也就是依四大为体聚集形成,在佛法里把身称为“扶根尘”或“扶尘根”。合此根与身,故称根身。一切有情的根身皆由阿赖耶识之所变现,但因有情有胎、卵、湿、化四类,故其阿赖耶识在变现根身时亦各有异。化生有情阿赖耶识变现根身不须外缘为条件,纯由阿赖耶识中四大种为因,引业力为缘,因缘和合,便能顿现一根身相。湿生有情在变现根身时,除以四大种及业力为因缘外,还须藉外界的湿气为助缘。卵生、胎生有情在变现根身时,除以四大种及引业力为因缘外,还须借助父精母卵外四大的物质为条件,内外结合,方有根身生起。具体地说,投胎者阿赖耶识中的四大属潜能,此潜能的现行,必须要借助父母精卵外四大的显能为条件来引发,而后潜能才会转化为现行(显能),潜能一旦现行,则与引发的显能(精卵)融合为一,而同为变生有情根身的亲因。在具体引发过程中,显能(精卵)对潜能(投胎者的内四大种)有引发用,潜能对显能有滋养用,互相引发滋养,运动转化,此二才能融合为一而形成新的根身。正因为潜能与显能的相互转化,从而根身的物质细胞才会有新陈代谢,有情的身体也才是活生生的,而不是僵死的。再进一步讲:如人投胎时,一方面以润生的烦恼(贪爱)来滋养鼓荡业习气,业习气又协助和促使四大潜能生起现行;而另一方面投胎者的父母必然是以现行的人业作增上,来引发投胎者也同样是属于人业的习气(种子)现行,内外相同的业力互相吸引,展转引发增上,然后才会形成有六道轮回中属于人形的根身生起。一般从入胎到出胎,中间的变化发展,佛典说有八个阶段:(1)羯逻蓝位:此指阿赖耶识中的四大种与父母精卵聚集结合时,有凝结内稀相;(2)遏部昙位:谓其胎相,凝结如酪;(3)闭尸位:胎质甚柔,略似肉形;(4)键南位:胎质坚厚可触:(5)钵罗赊佉位:肉博增长,肢分相现;(6)发毛爪位:胎儿毛发爪生;(7)色根位:眼等五根生起;(8)形相位:粗大的筋骨皮肉扶根尘生,身已成形。胎成之后,再过十日,便出母胎。

外变器界者:有情既有根身,就必有根身所依住的器界。器界是如何形成的呢?同样是由阿赖耶识变现形成的,非是独立于心识以外的绝对客观物质世界。具体地说,器界是由阿赖耶识中的外四大种为因缘,以引业力中属于共业部分的业力为增上缘,因缘和合而形成的。只不过阿赖耶识在变现器界时,必须要仗同类有情所招感的器界为本质境,为疏所缘缘,然后才能别变一与彼同时、同处、同一相状的器界为自己根身所依住、所受用。所不同者,胎生有情变现器界是在入母胎与父母精卵结合变现根身的刹那间形成的。因为变现器界的因与缘不入母胎,佛典称为“非受生相”,故不同于变现具足的根身相,是经过漫长的时间形成的。再者:一切有情的根身虽各是一份,彼此独立存在,但器界是由共业所招,故彼此相同。正因为共业所招的器界彼此相同,所以从表面上看好似一个,实则是各有一份,只不过彼此的器界都是由阿赖耶识所现的影像,无有实体,故能互摄互融、如如一体罢了,犹如一室千灯,光光相网,各遍似一。同类有情的器界既各是一份,又彼此相同者如是。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