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佛指舍利之历史渊源研究(3)

法门寺的唐代地宫,是由踏步漫道、平台、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及秘龛等七部分组成。各室均有石门相隔,其中第二道石门由两块石碑堵住,即《志文碑》(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碑)与《物帐碑》(监送真身使随真

法门寺的唐代地宫,是由踏步漫道、平台、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及秘龛等七部分组成。各室均有石门相隔,其中第二道石门由两块石碑堵住,即《志文碑》(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碑)与《物帐碑》(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资器衣物帐),三重石门的门扉上,均有线刻的菩萨、彩绘浮雕的金刚力士等,其各具情态,栩栩如生。地宫的设计,不仅保有印度安奉舍利的传统规式,也体现了浓厚的中国唐代文化,安排成一座模仿人间皇宫的帝王陵寝。如此精湛的华丽结合,也确实是佛教中国化的建筑之典型范例。尤其在后室秘龛所发现的佛指舍利,更是佛教界的莫大盛事。

此外,引起国际瞩目的是凝聚著唐代高度文明的供奉器物。根据发掘出的实物和地宫出土的物帐碑文对照,共出土金银器一百二十一件,珍贵瓷器四十六件,琉璃器十九件,各色丝织品七百余件,还有石雕、铁器、漆木器、珠宝玉器和大量唐代货币等稀世珍宝,琳琅满目。其中绝大部分是唐懿宗、僖宗、惠安皇太后等的供养物。这是唐代皇室群集性文物的一次最重大的发现。

四枚佛指中,三枚为仿制的“影骨”,只有一枚是佛陀的真身“灵骨”。所谓舍利(warira),又称室(设)利罗等,即身骨或遗骨之意。最初本指佛陀的遗骸,其后也泛指一切修行高僧入灭后焚烧所余之骨灰,一般均成似米粒的珠状舍利。《金光明经》卷四〈舍身品〉云:“舍利者,乃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熏。”“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大正藏第十六册,页三五四上)《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亦云:“舍利圆明皎洁,坚硬异常,击之不坏,焚之不焦。”因此,骨骸可谓人人皆有,但不可说舍利人人皆有。至于舍利的分类,古印度《梨俱吠陀》(Rg-veda)时期将土葬的遗体称为“全身舍利”,火葬则为“碎身舍利”。《浴佛功德经》则分为“身骨舍利”,指佛陀的身骨;“法颂舍利”,指佛陀的经教二种(《大正藏第十六册,页八○○上)。舍利的颜色,据《法苑珠林》卷四十说法:“舍利有其三种。一是骨舍利。其色白也。二是发舍利。其色黑也。三是肉舍利。其色赤也。……若是佛舍利椎打不碎。若是弟子舍利椎击便破矣。”(《大正藏第五十三册,页五九八下)事实上,应不只此,如北京灵光寺“法献佛牙舍利”即呈褐色,而非白色。另外,尚有因至诚而感得舍利者,如《高僧传》卷一记载:“遗骨舍利,神曜无方!……乃共洁斋静室。以铜瓶加几,烧香礼请。……忽闻瓶中铿然有声,会(康僧会?~280)自往视。果获舍利。……五色光炎,照耀瓶上。……(孙)权大嗟服,即为建塔,以始有佛寺,故号建初寺,因名其地为佛陀里”。(《大正脏》第五十册,页三二五中~下),此等舍利如经所言谓为戒定慧之所熏生,当无异议。

有关描述佛陀入灭的情形尚有《增一阿含经》、西晋·白法祖译《佛般泥洹经》、失译的《般泥洹经》、东晋·法显译的《大般涅槃经》等。佛陀的死,称为涅槃(nirvana),也是佛教徒修行向往的最高境地。又译为“灭度”、“入灭”或“圆寂”,是灭尽一切苦恼,圆满一切功德,度过了生死大海之意。佛陀何时入灭?目前仍无定论,南传佛教为B.C.623~523,北传佛教一般采B.C.565~486的说法。此外,佛陀曾亲自嘱咐其后事交由在家信众处理,如《长阿含经》卷三〈游行经〉说:“佛灭度后,葬法云何?佛告阿难:汝且默然,思汝所业!诸清信士自乐为之”(《大正藏》第一册,页二○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也说:“阿难陀白佛言,大德世尊般涅槃后,我当云何恭敬供养如来法身,佛告阿难陀,汝宜且止,汝所问事,当有信心婆罗门长者等自为施设。”显然佛陀对于身后事不愿僧众操心,此点或因葬礼、建塔,都需物资与金钱的关系。同时,佛灭后,佛的“法颂舍利”(法与律),本应由出家众来主持结集;至于色身火化后的“身骨舍利”,自会有在家众出资来建塔供养。

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十八言:“佛言:芘刍(比丘)身死,应为供养。芘刍不知云何供养?佛言:应为焚烧。”(《大正藏》第二十四册,页二八六下)又言:“(阿难陀)复白佛言,诸长者等,所有施设其事(葬法)云何?佛言:一一皆如转轮王葬法。”(页三九四下)可见佛陀将焚葬视为诸种葬法之首,而轮王焚葬过程是先以白绸布重重裹身,放入装满香油的金棺中,再堆积香木焚烧金棺,最后再以牛乳浇熄余烬。如同书言:“所有葬法如转轮王,问曰,其法如何?答曰:以白叠絮先用裹体,次以千张白叠周遍缠身,置金棺中盛满香油,覆以金盖积栴檀木及海岸诸香,以火焚燎,后将牛乳浇火令灭。有余舍利盛以金瓶,于四衢大道建窣睹波,周匝围绕悬缯幡盖,涂末烧香奏众伎乐,恭敬供养设大施会,此是轮王焚葬之法。”(页四○○下)这种露天架材的火化仪式(即荼毗),今日在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地区仍可见到。

宋·宗鉴集的《释门正统》亦记载阿难等弟子从灰烬中得到舍利“八斛四斗”(《卍续藏》第一三○册,页四二三)。另据《佛母般泥洹经》卷一〈佛般泥洹后变记〉记载:“我般泥洹后二百岁时,阿育王从八王索八斛四斗舍利,一日中作八万四千佛图(浮屠)。”(《大正藏》第二册,页八七○下)

据唐·若那跋陀罗译之《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下记载:“(帝释)即开宝棺,于佛口中右畔上颔取牙舍利,即还天上起塔供养。”(《大正藏》第十二册,页九一○上)此即《观虚空藏菩萨经》卷一所称忉利天有佛牙等四塔:“天上四塔者,忉利天城东,照明园中有佛发塔;忉利天城南,粗涩园中有佛衣塔;忉利天城西,欢喜园中有佛钵塔;忉利天城北,驾御园中有佛牙塔。”(《大正藏》第十三册,页六七九下)帝释(Wakra Devanam-indra),为忉利天三十三天之天主,佛教的护法神,昔为婆罗门女,又称憍尸迦Kauwika,其故事可参阅:《杂阿含经》卷四十、《长阿含经》卷二十〈忉利天品〉等。《大般涅槃经后分》又说:“尔时世尊大悲力故,碎金刚体成末舍利,惟留四牙不可沮坏。”(页九一○下)这是因为当时众人纷抢舍利,世尊便留四牙于人间的经证。目前在斯里兰卡康堤市的佛牙寺内、大陆北京的灵光寺中,及台湾高雄的佛光山道场,均分别供奉有佛牙舍利。有关佛牙的相关资料,可参阅程羚编撰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佛牙舍利篇》,宜兰:佛光人文社会学院出版,2002。

《长阿含经》卷四记载佛陀生前留下之发也造了“发塔”供养:“如来舍利起于八塔,第九瓶塔,第十炭塔,第十一生时发塔。”(《大正藏》第一册,页三十上。)《十诵律》卷五十六则记载佛在世时,有给孤独长者供养佛爪、发之事:“世尊游行诸国土时,我不见世尊故甚渴仰,愿赐一物我当供养。佛与爪、发言:居士,汝当供养是爪、发。”(《大正藏》第二十三册,页四一五下。)在《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二也记载曾有商人向佛陀请发、爪供养的情事:“尔时,商主同白佛言:世尊!愿乞我等一物作念,若到本乡,不见世尊,当以彼物作塔、礼拜,以表忆念大圣世尊!……尔时,世尊即与诸商佛身发、爪以用作念,而告之言:汝等商主,此之发、爪,今持与汝,令汝作念,若见此物,与我无异。”(《大正藏》第三册,页八○三上。)可见,佛在世时,便已有在家众供养佛陀身物的塔婆(窣堵波stupa)出现;同时,见佛身余物也与见其真身无异。另《大智度论》卷三十五更宣称帝释于天宫立有佛出家时剔除须发之发塔:“(佛)出家时,四天王敕使者捧举马足,自四边侍护菩萨,天帝释取发于其天上城东门外立发塔。”(《大正藏》第二十五册,页三一五上。)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