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认识《弟子规》(第二集)(3)

所以当我们把这个药吃下去以后,肠胃里面的益菌都杀掉了。所以当小孩从小就是吃这些西药,他的抵抗力能不能起来?不能。因为为什么人会发烧(感冒的时候)?你的免疫系统,你这些士兵怎么样?非常勇敢,赶快出来保

  所以当我们把这个药吃下去以后,肠胃里面的益菌都杀掉了。所以当小孩从小就是吃这些西药,他的抵抗力能不能起来?不能。因为为什么人会发烧(感冒的时候)?你的免疫系统,你这些士兵怎么样?非常勇敢,赶快出来保卫家园,出来跟病毒打仗。你看两军交锋,拿著刀这样锵、锵、锵会怎么样?会有火花出现,所以自然就会热,因为在打仗,所以头痛是正常。再来,为什么流鼻涕?为什么受伤会化脓?因为打架的时候会不会有死伤?会,所以那个尸体会产生。所以那个鼻涕就是它们奋战以后的尸体,你应该对这个鼻涕要给它敬礼,因为它是英勇杀敌的免疫系统。

  结果这些都是人体当中很好的讯息,我们把它当什么?当敌人看,统统把它扫掉。所以孩子应该是不断的去打仗的过程当中,提升他的免疫能力,等到抵抗力好了,病毒它就不怕。可是它打仗打到一半,还没训练好,你马上药吃下去,把它杀得一干二净。所以我们看看那个孩子吃西药吃两、三天,脸色很难看,他饭也吃不下,饭愈吃不下,免疫系统愈差。所以他一定是医生的常客,每次感冒他一定要去报到。所以诸位朋友,快,会有副作用。所以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强调「道法自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绝对不要用侥幸去面对人生的问题。所以孩子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我们要很有耐性慢慢去引导,慢慢去转变,这样才是正确的态度。

  所以我们刚刚提到了,假如孩子书读得很多,但是他对人没有恭敬、没有礼貌,行止不端,读书有没有用?没有用,所以要防止书中的污染。我们刚刚提到了,让孩子做家事就给他钱,第一个礼拜很有效。第二礼拜,有一天他妈妈很累,就跟她女儿说:「女儿,衣服都洗好了,你去帮我吊起来,我给你两块钱」。她女儿看看她,跟她说:「妈妈,我今天也很累,我不赚了」。本来觉得很有效,从很懒惰变得很勤劳,那是假象!

  诸位朋友,家庭是不是教利益的地方?利害的地方?家庭是教什么?家庭是教孝道的地方,家庭是教本分的地方,家庭是教付出的地方。现在的功利主义已经到最后一条防线了,到哪里去了?到家庭里面去了。所以书读得多,你还要会判断是对、是错,不能全盘接收。

  另外这里提到当一个人心高气傲,读书有没有用?博学有没有用?诸位朋友,中国历代多少乱臣贼子有没有读书?那读得可多了。秦桧读的书多不多?太多了。所以没有德行,空长学问,人生反而落入更严重的境地之中。所以这个深入一定要去做,而不是只有读。

  长时薰习,一定要长时间的学习,不能三天捕鱼怎么样?两天晒网。记得古代有一首诗,提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古代的人一生好学,他在晚年才觉得学问怎么样?还有这么一点点基础起来。所以学习不能懈怠,要长时,这个长时是时时刻刻。而学习绝对不是说打开书叫学习,今天比方说我们来到学会听课,我们在停车的时候都能按照规矩来停,这就是立身行道。那我们比方说在停车的时候,也能够看看我这么停,会不会让夹在中间的人出不来。你处处替人著想,这就在落实什么?仁德之心。所以这个「长时」不是书本一直拿著,而是时时刻刻能够把这些教诲放在心中,这个很重要。

  我在大陆也跟朋友说,我们的学问要提升,有一帖中药效果不错,看诸位朋友想不想服用,这个绝对治标又治本,哪一帖药?就是早晚一定要把《弟子规》读诵一遍。早晚读一遍,读一遍差不多三分钟就读完了,有没有困难?做得到的举手?「凡出言,信为先」。(来,镜头给他照一下,很多人都放下了)其实学问有没有成就,绝对不是别人来要求,而是什么?自己才有可能。哪有一个大学问家是被妈妈拿著鞭子鞭出来的,绝对不可能,都要自己主动好学。

  我们一位老师,她当初刚好去年的元宵节来听课。在听课当中,我很惊讶,因为她就坐在中间,上课的时候目不转睛,我只要讲一些故事,她就振笔疾书把它记下来。后来听了三个多月,她就走到讲台来跟我说,她说:蔡老师,这么好的《弟子规》教育,不能只有我们家学,我打算回到我的故乡去教书。她是航空站的员工,不是学校老师,但是由於这分用心,也能够变得很专业。所以三个月以后,她就自愿回故乡教《弟子规》。她说我们故乡很多孩子都失学,都没有办法听到这些做人的道理。所以当她大步跨出来要付出,旁边的人要赶快把她扶住,不然怕她会倒下来。所以「人有善愿,天必从之」,你这颗善心发出来就会有很多善的力量来帮忙你。所以马上我们中心很多第一线的老师都过来把他的经验告诉这位老师,我也送了他一套《德育故事》。中国七百多个圣哲人的行持,依据「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德编的。

  所以因为她是唯一一个在海口答应说要早一遍、晚一遍,坚持到现在都没有断,进步多大!教得很好。我们已经在海口办教师的培训五天,她都有上去讲课。有一次刚好教其中一句经文,叫「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结果这位老师就拿了一篓的荔枝回故乡去。回去以后,她就跟孩子讲:诸位小朋友,我们已经学过「入则孝」,知道父母很辛苦,很辛劳,所以我们要孝顺我们的父母;而别人的父母同样也很辛劳,而且他们对这个社会每天都在付出,在奉献,所以别人的父母也值得我们尊敬。那我们现在学完以后要马上做,诸位小朋友,你拿著荔枝就送给我们乡村里面这些长辈,恭恭敬敬给他行礼,送给他们吃。」结果当天整个乡村弥漫著什么气氛?敬老爱幼。当这些长者看到这些小朋友这么尊重他,相信他的脸上一定绽放什么?笑容。

  结果隔天这位老师的父亲打电话给她,他说:「女儿,我们乡里面好多的长辈都打电话到家里来」,他说:「从来没有一个嫁出去的女儿,对自己的故乡这么样的付出」。诸位朋友,当她父亲在讲这样一段话的时候,父亲的心境怎么样?非常欢喜、欣慰。这个跟包三千块、五千块给他一不一样?绝对不一样。所以他父亲讲:「女儿,我以你为光荣」。那位老师在讲给我们听的时候,眼眶都红起来。这个是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这是更高层的尽孝。所以也由於她长时间都没有断掉读这个经典的习惯,所以进步得特别快。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