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学传统文化要放下功利心

弟子规,传统文化
我出去工作,两年差不多换了十个工作,怎么做都做不久。我爸爸跟我开玩笑,你那个名片可以去开展览。后来很幸运遇到师父老人家教诲,知道要改心,要扩宽心量,量大福大,最好能“心包太虚”,转一下心念,以前嫉妒人家好,现在欣赏人家好。其实,说实在的,嫉妒人家快乐,还是欣赏人家快乐?当然是欣赏。而且一欣赏,自己又学到人家的优点,所以《弟子规》当中告诉我们,“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其实我们现在在这个时代,学圣贤教诲,首先要先放下一个功利心。我们都想要快一点快一点,而事实上,想求快,很多时候看得不深远,想求快了,就很容易做表面给人家看,所以孔子才教诲我们,“欲速则不达”。不能要求立竿见影,因为一个快的心,他很浮躁,人一浮躁,感受不到圣贤人的智慧。所以修学,首先要把浮躁的气要调伏下来。有一个年轻人扛着一篮橘子,要到一个县城去卖,结果他第一次去,他不清楚自己这样的速度,能不能赶在城门关的时候能进城。结果刚好他遇到了一位从县城出来的长者,看起来是当地人,他赶紧趋向前去问这个老者,“老人家,请问我这样子走过去,能不能在天黑关城门以前进去?”结果这个老者等了一下,看了看他,接着就跟他讲,“年轻人,你慢慢走就赶得上了。”这个老者离开了,年轻人想了一下,他说我快步走都怕赶不上了,你还叫我慢慢走。他不相信,接着还是照常很快步的往前走,结果走到一半,因为走得太匆忙了,他的橘子散落在一地。所以后来又很慌张的把这些橘子统统捡回来,才又赶紧赶路,结果就在快到城门的时候,城门关起来了。所以老者他有经验,他看得很远,所以他叫我们慢慢走,心不能浮躁。

    可是我们现在什么都要快,连学习古圣先贤教诲都要快一点立竿见影。而学习古圣先贤教诲,道德智能是在这一颗心,心急于求成了,就不在道中。所以有一次我到一所大城市去,当地的朋友就说,我们住在这里什么都快,走路也快,甚至于你不走,后面的人都推着你走;吃饭也快,但是只有一件事很慢,就是死的时候很慢。这个事情严重了,好死好超生,提升上去了,假如死得慢、死得痛苦,那堕三恶道的机率就很高了。所以我们快快快,到底快到哪一道去?而且人生一直在那里快,在那里汲汲追求,哪一样带得走?所以“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什么东西也带不走,连身体都带不走。师父讲的,你睡得很熟,人家把身体给你抬走,你都不知道。连身体都带不走,还有什么带得走?所以人生不能贪着、不能染着,而是珍惜所有亲朋好友的缘分,成就他们的智慧德行,这才是珍惜了所有这一生的缘分。所以有智慧的人,留留得下来的,带带得走的,留不下来的,过眼烟云,随缘就好了。那什么留得下来?德行、智慧留得下来。所以孔子离我们二千五百多年,他的家族现在已经八十代,家道二千五百多年不衰,因为他的德行在他的后代当中,不断的承传,不断的效法学习。甚至于宋朝的范公,范仲淹先生,我们曾经遇到范公的后代,一提起范公,他们都非常的敬佩。而他们的心中都留下了一个人生的价值观,人生的态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后代心胸就这么宽广,怎么可能后代会没有福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